53年前的這項決定,為近40年我軍最大的一次失利埋下了伏筆

提到光榮的人民解放軍,每個人都會想到這樣的描述: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的確,從解放戰爭到抗美援朝,從西南邊陲到黑龍江畔,在歷史上我軍都取得了優異的戰果,鮮有失敗的戰例。

如果硬要我們回憶,那麼1979年,成都軍區50軍150師遭受的重大失利,可以說是我軍近40年來最大的一次挫折。

53年前的這項決定,為近40年我軍最大的一次失利埋下了伏筆

但當我們開始講述這一事件之前,我們要先回顧一下53年前的今天發生的事情——中國人民解放軍宣佈取消軍銜制,這一決定埋下的伏筆。

1965年5月,中央軍委下達命令全軍從6月1日開始正式取消軍銜制。具體取消的內容不僅僅是軍銜,還有軍服和男女軍人的標誌等等。在此以後,中國的軍服進入了一顆紅星、兩面紅旗的時代。

53年前的這項決定,為近40年我軍最大的一次失利埋下了伏筆

此後,不論職位高低,崗位的區別,所有人都穿著者65式軍服,唯一的區別是,軍官的衣服有4個口袋,士兵有兩個口袋,這就是部隊裡所謂的“四個兜”與“兩個兜”。

53年前的這項決定,為近40年我軍最大的一次失利埋下了伏筆

取消軍銜制,主要是由兩方面因素,一方面是由於我軍的軍銜制主要參照蘇聯模式,在60年代與蘇聯交惡後,出現了對於這一制度反對的聲音。

同時,在當時的思想下,強調軍官與士兵平等,因此對於軍銜制也有著非議。因此,在1965年,軍銜制正式取消。

關於軍銜的價值和意義,我們不在複述,它除了榮譽以外,更有著很強的指揮如服從屬性,和平時期,這一特點並沒有被顯著體現,而在戰時,由於軍銜制的取消,很多問題便接二連三爆發出來。

這其中,就有我們開文所講的,1979年50軍150師遭受的重大失利。

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打響。

我軍第一輪攻擊波便投入了二十多個步兵師,勢若排山倒海,地面炮火的猛烈程度超過了越戰時美軍的水平。

53年前的這項決定,為近40年我軍最大的一次失利埋下了伏筆

至3月2日,我軍攻克越北重鎮諒山,越南首都河內門戶洞開,整個紅河三角洲已無險可守,但根據戰前即已制定的作戰計劃,我軍停止攻擊動作,對外界稱“達到了懲罰目的”,隨後逐步安排撤軍事宜。

53年前的這項決定,為近40年我軍最大的一次失利埋下了伏筆

此時越方手中的我軍戰俘不到40人,多數是喪失戰鬥能力的傷病員,而我方俘獲的越南武裝人員卻有數千人之眾。

但就在這樣的形勢下,災難卻悄悄降臨。

在開戰伊始,第50軍戰前從重慶開赴前線,最強的149師(原二野18軍52師)開戰後由13軍指揮從雲南攻入越境,148師在廣西邊境駐守,牽制越軍一個主力師使其無法東援高平。

而50軍150師則按兵不動,擔任戰役預備隊。3月5日以後,第一階段作戰結束,出境的部隊陸續回撤,沿邊各地群眾紛紛搭起凱旋門歡迎英雄歸來,這情景讓沒出境的部隊感到臉上無光。

53年前的這項決定,為近40年我軍最大的一次失利埋下了伏筆

於是該軍一再請示,堅決要求讓部隊走出國門,到實戰環境鍛鍊。廣州軍區前指覺得戰事已近尾聲,估計再無硬仗可打,遂同意150師出境掩護友軍撤退。50軍數名副軍職領導組成指揮組率150師出征。

不過150師確實是倉促上陣:苦練多年的老兵大多已在戰前被抽調到其他參戰部隊,補充來的新兵入伍僅數月,仍是滿臉稚氣,大部分連排級軍官是剛剛提拔的,有的剛剛調來,還來不及認識本連戰士,有的連隊竟無一套完整的戰區地圖,有的士兵出發時穿著塑料涼鞋(應該是適合山地作戰的高腰防刺防滑解放鞋)。儘管如此,全師官兵仍士氣高昂,求戰心切。

可是,士氣高昂的150師在進入到越南境內後,馬上遭受到了迎頭痛擊。

53年前的這項決定,為近40年我軍最大的一次失利埋下了伏筆

3月11日中午,在越南高平市以南40餘公里的班英附近,150師448團突然遭遇從河內趕來參戰的越軍精銳部隊,越軍熟悉地形,富有山地叢林作戰經驗,指揮官判斷準確,部隊行動堅決果斷,戰至12日下午,150師448團前指及二營的退路已被切斷,四周要點大多被越軍搶佔。

448團團部不負責任地作出了各單位分散突圍的決定,但由於部隊之前彼此陌生,同時沒有軍銜作為標準,導致指揮分散,沒有明確的統一意見,最後,該團前指、二營、一營1連、三營8連等部陸續被越軍分割包圍,共失散542人,丟失各種槍支407枝,其中200多人先後被俘,包括團參謀長、二營教導員以及十多名連排長。最可恥的是,8連負責幹部馮增敏,李和平帶領連隊集體投降。

53年前的這項決定,為近40年我軍最大的一次失利埋下了伏筆

在整個對越自衛反擊戰期間,越方的名單上,我方戰俘共有239人,其中448團就佔了202人。同時仍有300多名將士被列為失蹤人士,從此消失在熱帶雨林中了無音訊。

毫不掩飾的說,這次,可以是我軍近40年來最大的一次敗仗。

150師448團的這次失敗,也被越南方面列為最大的一次勝利,從此大書特書宣傳了起來。

從這次戰鬥乃至整場戰役來看,我軍也深深的認識到軍銜制度等於軍隊尤其是基層軍隊在戰鬥中的指揮服從的重要性,它保障了戰場秩序和建制完整,因此在80年代後期,經過長時間的調研和努力,我軍正式恢復了軍銜制度。

53年前的這項決定,為近40年我軍最大的一次失利埋下了伏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