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練習楷書,毛筆字能不能寫好?

點墨堂書法室

《楷書非入門必選,但楷書的確能加快書法入門進程》

書法練習楷書不是入門必須,但從楷書入門的確可以大大提高人們的書法入門效率。

一、練習楷書是快速掌推漢字的結構體系的最佳途徑;

練習書法的確不一定從楷書入門,但是練習者肯定需要花更多時間來建立漢字結構的認識體系。自古以來,書法家們主張書法初學者從書法入門學習,不因為別的,只因為楷書最容易建立起我們“中國漢字方塊字”的“橫平豎直、分佈均稱”結構概念,從而讓我們書寫可以體現漢字的標準、規範風格。

圖:楷書的規範性強於任何其它書體

楷書本身體也有最為豐富的書體供現代人學習。四大楷書: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頫4種楷書可讓不同愛好者選擇不同具體書體入門。

二、楷書是教人把字寫出“橫平豎直方塊字”的最佳書體,別無二選;

現代規範漢字,是橫平豎直的標準方塊字,正因如也被稱為傳承字。只有手寫楷書才能傳承我們中國方塊字的字形特徵。中國的歷史用方塊字記錄,沒有一種穩定傳承的規範字傳承,未來的後代說不定連歷史書也看不懂。

三、行楷兼顧楷書的結構體系,筆法引入了行書的快寫筆畫思路,書寫技法是標準的實用書法技術;

從行楷入門學習書法的最大好處就在於,行楷練習形成的書寫技巧可以順利自然地轉為日常實用書寫習慣,不會象工筆楷書那樣產“學用脫節現象”。

圖:任政行楷兼顧標準化與書寫流暢性

在實際生活中,除了很多科班級書法練習者從小就從楷書入門練習書法外,有很多中途練習書法的書友,大多先學寫了手寫行楷,後來才回爐練楷書……

四、趙孟頫楷書稱為四大楷書之一,是最值得學習實用楷書;

趙楷本身融入了大量行楷筆法,本身雖然已不是全職的楷書,但卻實實在在的實用書法大成者。現代的小楷也好,硬筆書法也好,一切規則與技巧基本與趙楷規則相似。

圖:趙孟頫書法特點趙孟頫書法是四大楷書中,實用性最高的書法體系,也是後來各種實用書法體的基礎:字形規範工整、筆法自然、書寫迅速。歷史上,從趙楷書入手的大書家,比比皆是。時代沈度就基於趙楷成就流行數百年館閣體,這應該是最好例證。

五、啟功體同樣是現代實用行楷與藝術書法兼顧故者;

統觀多種書法體系,啟功先生的啟功體是最有結構特色的書法體系,被書法屆稱為“亦莊亦諧”的書法。

圖:《啟功論書絕句100首》

圖:啟功行書作品

四大楷書書家中趙孟頫楷書有此藝術魅力,其外也只有啟功體有這樣的實用性與藝術性並舉的特點。


創新炎黃

書法為藝術,前人心血凝。學書貴有恆,練書須用心。心正則筆正,筆決記心中。下筆不離點,轉折貴圓露。有垂還欲收,勾劃忌平庸。左垂宜豎露,右直利懸針。捺似金刀勢,撇如犀角形。橫行鋒務斂,結構氣欲清。毫髮不鬆懈,佈局巧用心。疏密必相間,遲速便能通。輕重相扶持,正偏顧盼情。濃淡相映易,向背必適中。虛實必兼顧,起伏延綿陳。縱橫穿插勢,吞讓有分寸。導之則泉注,頓之則山尊。神形能兼備,飄逸瀟灑容。日日不歇筆,不懈功竟成。

楷書口訣

楷書稱正楷起筆多藏鋒學書必先行

行筆用中鋒筆畫形態穩回鋒要自然字字得端正

結構講造型結構搭配勻多臨古人帖章法要講究

用筆講技巧筆筆得到位楷書要寫好清朗必整齊重在用腕上

行書口訣

行楷書寫要流暢主筆沉著是關鍵

快寫簡化是特徵連筆輕細不可粗

伸縮性大變體多用筆最好是長鋒

執筆用筆如草書使墨必須調溼潤

執筆必須懸起肘全篇排頭是標準

靈活多變才自如 一氣呵成要貫通

隸書口訣

方勁古拙 如龜如鱉

蠶頭雁尾 筆必三折

雁不雙飛 蠶無二色

點畫俯仰 左挑右磔

重濁輕清 斬釘截鐵

魏碑口訣

魄力雄強精神飛動

氣象渾穆興趣酣足

筆法跳躍骨血潤達

點畫峻厚結構天成

意態飄逸血肉豐美

草書要決

草書行行如春蚓字字造型似秋蛇

全章一起要貫通有氣有神是精品

狂草要決

狂草如激電湍流字字如驚蛇出洞

點線變化多姿美疏密虛實心有數

氣勢磅礴態萬千結構布白心暢意


聯雲谷科技

書法的字體,現在還在使用的有五種,楷書是比較晚才出現的字體,不練楷書,當然可以寫好毛筆字。但有前提,不練楷書,就要練隸書或者篆書。篆隸楷,這三種字體,是學習書法入門的較好選擇,任選一種,都行。至於行書和草書,在沒有基礎的情況下去練習,也不是不可以寫好,只要你有超人的天賦和對書法的理解能力,否則還是一步一步來。五體皆善的人,在歷史上也不是人人都能做到。專工一體,而流芳百世的,不乏其人。如草聖張芝,小楷鼻祖鍾繇,小篆始祖李斯等。






決定書法成就高低的,不在於你選擇什麼樣的書體,而在於你持之以恆的追求。只要不懈的努力,就一定會得到回報。


子衿tjk

嚴格意義上說沒有打下堅實的楷書技法基礎,就學習其它書體是 寫不好書法的。

我們知道,行書和草書用筆當如楷書,不僅僅用筆方面,包括結構方面同樣如此,具有非常森嚴的法度。特別是草書,由於點畫線條與結構高度概括凝鍊與減省,往往差之毫釐,失之千里。


如果一上手就學習草書,往往不理解點畫線條之源,更嚴重的是用筆技法方面多連帶,甚至要連續書寫好幾個圓圈或弧線,或一筆完成一個複雜的字,沒有楷書用筆技法循序漸進紮實的練習,往往捉肘見禁。

還有基本的書法的點畫造型、結構、章法的知識與實踐經驗,一無所知,顯然是不能完成草書的臨習。而楷書的學習相對來說比較沉穩,點畫各自獨立,技法一畫一個節奏,沒有連帶複雜的點畫線條,完全可以從容不迫的去書寫,更容易打下堅實的技法基礎。在對書法的基礎技法熟練了,在去學習其它的書體也就容易一些。



還有就是讀帖的問題。一方面不知如何讀帖,不知讀什麼。再者就是讀行書、草書類書法字帖體需要讀點畫線條連帶部分,相對於楷書的偏旁部首,顯然會十分的吃力,而楷書卻不是這樣,可以一點一畫的去讀帖。

還有書寫速度度問題,楷書相對較慢,而行草書的書寫,以流走為上。由於技法不熟,往往書寫會出現不到位,甚至失勢等問題。

即便直接學習楷書以外的其它書體,往往也會缺少必要的楷書的法度意韻,造成書法點畫線條,結構、章法不精到完善等諸多弊病。



翰墨書道

書法意義上所說的楷書,涵蓋量太大了,從魏朝開始,直至現在,各個時期都有楷書,而且字體風格迥異,大小差別也相當懸殊。

諸如小楷、中楷、大楷、特大楷、小榜書、大榜書,不單單是字體大小有區,關鍵是用筆方法與動作技巧多有不同之處。訓練方法及其用具,在細節上也各有千秋……必須熟知。



另外,題主所講的楷書、毛筆字,它倆是什麼關係? 我認為,這是兩個概念。楷書是毛筆字的一種體制,而毛筆字則包括楷書,並且可以擴展到篆、隸、行、草諸體,倘若細劃到以單個字體為界限,那就更多了,如碑帖、字帖,歐體、顏體、趙體……



所以說,我覺得這個問題有點含糊不清,跨度實在是太大了,很難說清楚。如果選擇的訓練目標不明確,訓練套路怎麼實施? 別人怎麼給你支招兒啊?

舉一個實例吧,練歐楷、柳楷的人,為什麼寫不好行書? 這個現象說明,各個字體之間存在著兼容性問題,遺憾的是,很多人沒有注意到這一點。不知道題主是否經歷過類似這種瓶頸問題?



這讓我聯想到一個大多數人關注的課題,楷書是不是書法的基礎? 不練楷書,能不能直接練行書? ……這些問題一直沒有權威性的定論。主要原因是,現行的教學方法體系不健全,沒有進入“法制化”軌道,導致名家膽大妄為、胡說八道,使得初學者無所適從,不知所措……



恕我直言,楷書只不是一種字體形式與類別而已,相當於音樂上的某種唱法。打個比方,如果有人問你: 不先練好美聲,能唱好歌曲嗎? 或者說: 不練《我的太陽》,能唱好《為了誰》嗎? 你應該怎麼回答? 我想,不言而喻,頓悟吧。



同理,書法發展到今天,各種書體、字體,已經成為相對獨立的運行系統,自然,具體訓練方法也自成體系,並有相應的技法訓練規範化要求,完全可以單獨的專門進行練習。

以往,關於練書法從何起步、從哪兒入手問題,有人主張先從篆書,或隸書入手,也有人認為應該先練唐楷(歐體)……其實,這些都是無稽之談! 絲毫沒有充足的科學依據。



我認為,楷書與行楷、行書似乎有點兒血緣關係,而與其他書體、字體沒有直接關係。比如《九成宮》與《曹全碑》,《多寶塔》與《雁塔聖教序》,《蘭亭序》與《季侄文稿》……

我們是練毛筆字,不是研究文字演變過程,幹嘛要按書體發展進化次序進行呢?



總之,不練楷書,不等於練不好別的字體! 關鍵在於訓練方法是否科學、合理。

所以,根據我的教學經驗,不管練哪種書體或字體,都必須按《書法訓練操作規程》進行,決不能直接照著字帖寫! 否則,會誤入歧途,事與願違。

科學、系統、正規、專業的訓練方法是,如圖: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file_sign": "54869405f399f07d58b8d7e33f781c39\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理論上來說不練習楷書,也能把毛筆字寫好,可以學習篆書、隸書、行書和草書。

事實上在楷書形成以前也照樣是有書法的,篆書和隸書和草書也已經達到了頂峰,他們那個時候沒有楷書,當然也就談不上學習楷書了。

但是我們現在人學習書法,是必須要練習楷書的,楷書是每一個書法愛好者都繞不過去的。

古代的普通書寫者都是先學習書寫,因為他們從小都會練習書法,書法也是日常書寫的一部分,然後再去建立法則。我們現在見到的好的古代的書法作品,都是這些法則裡面最成功到位。

我們現在缺乏古代的書寫環境,需要首先學習楷書來建立法則,然後在才能旁涉其他字體,這是一個比較好的辦法。

你覺得呢?

碼字辛苦,


不二齋

書法是我國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中國漢字是勞動人民創造的,開始以圖畫記事,經過幾千年的發展,演變成了當今的文字,又因祖先發明瞭用毛筆書寫,便產生了書法。



中國書法有六種主要書體,篆書體、隸書體、楷書體、行書體、燕書體、草書體六種。

從書法演變過程來看,單純的回答你這個問題,不練習楷書,毛筆字肯定能寫好,毋庸置疑。

比如:篆書、隸書,你不練習楷書,難道篆書或者隸書就不能練好了嗎?


其中著名書法家李斯主持整理出了小篆。《繹山石刻》、《泰山石刻》、《琅玡石刻》、《會稽石刻》即為李斯所書,歷代都有極高的評價。毫無疑問,在李斯之前可能是還未出現楷書的嘛。(只單純回答此問題)

但如果想練習行書、草書的話,還是建議有楷書或者篆書、隸書的基礎才行,從書法演變來看,這個問題一直存在爭議。在這裡我就不單獨列出來講了,歡迎留言討論。

同時敬請關注:墨韻書香1314,一起學習討論,謝謝!



墨韻書香1314

個人認為可以寫好!但是真的喜歡書法的朋友,篆隸真行草這幾種書體最好都應該涉獵一些!這樣更有助於寫好字,學好書法


我是直接從行書開始寫的,經過老師一點一點的佈置作業,慢慢走上書法道路的,書法可能還沒有入門,但是我覺得只要堅持就一定能行!

我現在平均每天練字在一小時以上,時間有些少,但是隻要有時間就拿起毛筆寫幾個字!我覺得只要愛好就好,可以把書法當做一輩子的習慣,也沒必要說練了書法就一定要成為書法傢什麼的,順其自然是最好的!

書法有從楷書入手的,有從篆書和隸書入手的,也有從行書入手的,但好像沒有從草書入手的!其實從哪一種入手都不算錯(除了草書),只要用心去寫,用心臨帖,持之以恆,都會有不小的收穫!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到您,祝書友書藝進步

我是喜歡書法和吉他的墨寶,謝謝


墨寶

如果你只練篆書或者隸書,你當然可以把篆書、隸書寫得很好。但你如果想練行書、草書,那是一定要學習楷書的。

從字體演變的歷史看,最先出現的是篆書,其次隸書,再次草書,行書、楷書略有爭議,一般認為行在楷前。

篆書用筆純用中鋒,字體圓轉,隸書出現方筆、側鋒,字形方正。這兩種書體用筆簡單,容易上手,也易掌握。

而行書、草書用筆複雜,非有楷書基礎,寫不好行草。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我是“一點墨韻”,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客觀的講,如果一點都不練習楷書,想把毛筆字寫好,基本不太可能!因為毛筆是軟的,手要控制好毛筆寫字,首先得能控制好筆,然後再從慢開始,如果沒用過毛筆直接就寫,是寫不好的(不是寫不了),而楷書就是慢寫的,先慢慢寫,掌握基本筆畫結構才能寫好,如同人要先學會站立,才能慢走,而後才能快走,再到快跑是一樣的。但也要看這個“好”,是個什麼程度,從古至今,書法家們無一不是有楷書功底的,沒有楷書功底的書法家基本都是騙子。

但如果僅僅是想把毛筆字寫的好一點,不練習楷書直接從行書,或者行楷入手也是可以的,因為中國人都知道漢字怎麼寫,不管用毛筆寫的好不好,先慢慢練,寫的多了,最少能混個手熟,但上面的問題是要寫好,所以,如果寫著玩,無所謂,如果要真正的寫好字,還是要把楷書寫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