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些書法老師都不大主張學習《蘭亭序》?

胡乃廣

我最近也在學習蘭亭。個人感覺這部字帖被推崇為第一行書絕非浪得虛名,確實受益匪淺。歷代書家學習蘭亭者甚多,在此不一一例舉。



之所以書法的培訓機構,尤其是面對初學,老師們不推薦是有道理的,那就是該書過於高深,好比一個小學生去完成博士的課程,對於初學者這當然不切實際。當然,學習書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要腳踏實地,到什麼階段學什麼東西,對於教學機構來說,培訓時間有限,教授一些短期見效的東西是教學雙方皆大歡喜的事情。



現在社會人心浮躁,崇尚快餐文化,凡事急於求成。不乏一些初學者,如何行筆,如何控制紙墨,結構章法尚不知甚解,臨了兩天碑帖毫無收益,於是就大加詆譭,這是不可取的。


柏柏刺客

我是宇航,初學不學蘭亭原因有以下幾種,我做簡要分析。

蘭亭難,太難了,初學蘭亭並不能領會其中要領,蘭亭以其變化,氣韻著稱,歷史神品第一。王羲之曾說“這是筆有神助,非我所寫”。


以“清”字為例,共有六橫。

除最後兩橫連筆外,前四筆起筆都有變化,前三橫收筆也都有變化。

第一橫露鋒直入,回鋒內收。

第二橫虛切虛頓,回鋒下轉。

第三橫折筆,轉鋒上提。

就這三橫的變化,常人都未必能看出來,更不要說初學了。

有一些基礎的人都未必能臨準其筆法。

有些人臨蘭亭只是形像,並未能把握其筆法的變化。


怎麼說呢,細看這個字的所有起筆,角度筆法都無相同之處,真是如神來之筆。

此本雖是描摹,也是當世首屈一指的名家才可臨成神似。


起筆

虛實

大小對比

都是變化

初學者都看不出來,怎麼能學得像?

教初學者的老師,水平參差不齊,就連這點皮毛,未必都能懂。


第二點,此為王羲之醉後書,用筆已經到了“無我”的境界。

醒了之後自己都再也寫不出。

如果對比王羲之手札可發現,蘭亭飄逸縱橫,真有翰逸神飛之妙。

但是手札用筆就稍顯厚重。

所以這種運筆技巧上,都有所差距,當然是踩高跟鞋行走比踩高蹺容易。

所以初學不臨蘭亭是對的,不管老師是什麼水平,起碼這句話對人有益無害。

我是宇航

蘭亭?右軍用筆變化如龍。

世所不及啊


不神話,拿來用。這套說法是合理的,但沒有用,就好像你要用廣義相對論討論為何今早晨你母親給你端豆漿灑了一地,就好像你覺得學羽毛球不用看基礎教程不用找普通教練,應該直接去學習林丹的各種技術,尤其是那個救球滿地爬但是依然得分的動作。

臨蘭亭序的難度,非常大。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帕瓦羅蒂的高音C是我們在卡拉OK學不了的。有很多學書者長期臨習蘭亭序,自以為夠好,其實明瞭魏晉法書的人看了,只會一笑。

難度一:筆法

早期王羲之作品的筆法已經臻於化境,到了晚年,控制毫端鋒穎於瞬間的能力超乎常人所能想象。我們試舉一例:

1、順時針轉指切鋒入紙;

2、由順時針轉指的牽絲頓挫中鋒下行突然變逆時針轉指;

3、過了橫的十字路口再次改為順時針轉指+提筆拉牽絲左下;

4、切鋒順時針轉指飄搖右上;

5、行至中心點改順時針轉指+輕按去右上;

6、頓筆逆時針轉腕下行;

7、鋒穎橫切順時針轉腕下行;

8、橫鋒改側鋒逆時針轉腕至下方鋪鋒順時針調鋒為中鋒橫走;

9、以腕部提按至右方鋪鋒右上行收鋒;

10、尾端改逆時針收鋒迴旋至左下方準備下一個字的書寫。

這大致就是王羲之筒子寫這一個地字的過程,夠繁複吧?難不是難在繁複,古今筆法精妙的人多了去了,不至於沒人能夠做到這些技術動作,但沒人能夠在快速書寫一個字的瞬間,以間不容髮的連續動作完美再現這一藝術體操般的套系動作。

現代人學書多半以唐楷築基,而二王是從魏楷、漢隸和大草直接進入行書領域的,筆法以轉指+轉腕+少量提按來完成,大大不同於基本只用提按少量轉腕基本不用轉指的唐楷的筆法。

書寫姿勢不同、書寫工具不同、書寫筆法不同、書寫氣格不同,再怎麼努力去臨,其實只能是自娛自樂的結果。

難度二:氣韻

二王筆法到了唐代,為時代對書法的需求推動,進入了大字榜書和大型碑刻時代,完全不同於以書函信札為主要陣地的魏晉。所謂魏晉風骨還體現在魏晉時期的士人和世家的閒散超邁、不以為意的人生態度。蘭亭不但字好,而且文也好,超然不輸陶淵明,感喟不輸陳子昂。其間跳動的節律更是飄忽不定。還必須說大家心中的蘭亭——神龍本到底是否是最接近原作的版本,其實大大的未必然。

從古至今寫蘭亭是每個文人心裡的雅事,但何曾見到過真的讓人覺得特別接近我們心中的蘭亭的臨本呢?問題或許不在筆法,趙孟頫、董其昌、文徵明、王鐸、成親王、啟功

這一系列具有極高天賦和極深的帖學臨池功力的大家也不至於筆法技術就與王羲之差距那麼大,主要差異還是在韻致。

蘭亭,筆法太高妙,別說完成那些技術動作,就是能夠做出技術分解的書法初學者,也應該是沒有的。不能理解,何談受益?

學王,並非沒有好帖,集王聖教序和集王金剛經都成於唐代,與蘭亭摹本同時,應該都是以真跡為原本的,初拓本的錘拓技術其實也夠好,並不輸給諸多摹本太多,但好在字數多,筆法也夠原汁原味。大成也推薦初學者學此二帖。

至於書法老鳥,對筆法控制力已經有了不錯的積澱的,臨帖目的已經不是臨的像,而是取自己所需,蘭亭各版本各有優劣,自行抉擇。

我是大成,我愛國學。
敬請點贊關注,深夜碼字,頓感溫馨!謝謝!

大成國學

書法老師得看是哪一級的培訓了。我們目前大致有兩級書法培訓班

一個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各類青少年書法培訓班,和兒童書法培訓班。

還有一種培訓班是“研究生書法培訓班”。這種培訓班,應該叫做高級書法培訓班了。

如果是青少年,甚至兒童書法培訓班,那麼,應該說,都是初學書法入門的一些培訓班。

學習書法,比較慢,需要一個較長的時間。起碼也得一年兩年吧?真正要入門,最好學習五年以上。大體來說,就是從孩子10歲到15歲左右,或者,15歲到20歲左右。


有人說他的孩子是3歲提筆,有的說,他的孩子5歲學書法,有沒有這樣的事?,當然有。但是千千千里馬不主張這樣提倡。沒有普遍性。可能個別孩子還可以,但是大多數孩子不太適應。

選擇孩子10歲左右學習書法,比較符合孩子的身體發育程度和比較完整的理解能力,學起來也比較見效果。

初學書法,當然最好是工整一些的字帖。

如果一開始就學習《蘭亭序》這種筆法複雜的書法,肯定要費很大功夫的。而且越是低齡段孩子,學起來越沒有效果。不利於孩子學習書法打基礎。


但是,也不是絕對的。如果是15到20歲左右的孩子,以《蘭亭序》入手學習書法也是可以的。畢竟書法學習都有一個“初學”問題。

比如說,寫了10年《九成宮》,從來沒有學習過行書。那麼一開始學習《蘭亭序》也會有一些生疏感和不適感的。

青少年由於接近成年人,而且,也有一定的寫字基礎,不像低齡兒童,他們一直沒有寫過行書的字,而青少年他們平時,已經開始在寫行書了,所以,學習《蘭亭序》也是可以的。

這就涉及一個書法學習的階段性與跨越階段性的理論問題。

我們學習書法的一般理論是:先楷書,然後學習行書、草書。這是沒有錯的。

但是也有特例。比如,年齡大一些了,才想起學習書法,又直接想學習行書。這樣學習成功的例子也是有的。

所以,只要學習能力好,年齡符合學習行書條件,直接學習行書是完全可行的。而學習行書的首選自然是《蘭亭序》。


所以,我們學習書法也不要覺得很神秘,必須要從楷書學起。

當然,低齡段孩子最好不要一開始就學習行書,尤其是《蘭亭序》這樣有筆法難度的行書。

有的朋友把學習書法說得很神秘。這是因為學習書法確實有難度,但是,對於初學者,最好要求不要太高。嚴格學習態度和要求太高不是一回事。

學習書法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絕不要抱一蹴而就之希望。保持一種韌性,是學習書法最好的老師。

尤其是不同階段有不同的學習任務。例如,初學,哪怕是寫得生硬一些也不要緊,只要恪守法度就可以了。手法熟練之後,自然會慢慢生動起來。

最後,我們簡單說說“研究生書法培訓班”。

現在由一些權威機構,著名書法家開辦的高級書法學習班也不少,而且培訓費在1萬以上。參加學習班的大部分學員,年齡差別也很大。比如,有15歲的青少年,也有70歲的退休老人,但是,絕大部分學員是30到40歲左右的中年人。

這些書法愛好者,經歷了10幾年甚至更多年的自學,感覺需要系統的指導學習,所以,參加“研究生書法培訓班”,即使這樣的學習班,也有學習楷書的,也有學習行書、草書的。因為他們已經有相當的基礎,重點是深化學習,並且能夠成功參加書法大賽。

這種學習班,當然沒有不宜從什麼書體學習的限制。

所以說,不主張從《蘭亭序》入手學習書法的,都是低齡段的書法培訓班。

我們不要因為有這樣的說法,就以為所有學習書法的人,都一定要從楷書開始。

以上是千千千里馬的一些意見,不當之處,供大家批評指正。


千千千里馬

完全可以學!

為什麼不能學?

我覺得這樣說,有點故弄玄虛,誤人子弟。

他們的理由,可能是,《蘭亭序》太難了,行中有楷,不易掌握。

再就是,這是書法藝術的最高峰,最好不要去攀登,登也登不上。

或者說,等過一段時間,對書法藝術有了一定的瞭解和掌握後,再去學。

這幾種說法中,也只有最後一種考慮,有一定的道理。

實際上,也無妨。

學習《蘭亭序》,可以讓人感受到書法藝術的強大魅力,激發學習書法的願望。

學習《蘭亭序》,可以讓你直接學習書法藝術的最精品,直接達到某種高度。然後,取法其上得乎其中。

學習《蘭亭序》,可以養成良好的書法習慣,從一開始就不至於被有的書法作品帶偏。

學習《蘭亭序》,可以逐漸的將之和其他書法藝術精品相比較,能有助於你更好的理解和把握書法藝術的真諦。

學習《蘭亭序》,有可能讓你的書法書寫水平快速提高。

學習《蘭亭序》,有可能讓你從王羲之入手,一步步走進書法藝術的神秘殿堂,一點一點接近美好,提高自己。

何樂而不為呢?!


手機攝影藝術

這個問題我有一些體會。蘭亭序是行書,本身就是學習楷書後面的階段再學習的,其實跟一個人的書法心路歷程有關,也就是說應該放到學習書法的每一個階段中去理解,理解了行書再學蘭亭序為好。

在初學階段,一定要忠於名帖,以楷書啟蒙,顏體趙體皆可,但是寫的時候不做任何的改變,這個時間大約有五到十年;

在模糊階段,一定要優選帖子,在自己熟悉的名帖之外,選擇二到五家臨摹,體會不同的感覺;

在探索階段,一定要讀帖,不一定要寫,這個時候大約已經成年乃至三四十歲了,根據自己的性格和愛好,以行書成文帖為主,包括蘭亭序。大量體會各個獨立成篇的帖子作者在書寫時候的感情,書法其實是創作,尤其是行書更是感情表達的最佳狀態,不一定每個字都完美,關鍵是順著自己的心情在紙張上拓展開來。

在創作階段,一定要聚貼,就是根據之前的愛好興趣認準一家一貼,反覆臨摹,然後創作,形成自己的風格。這個時候的名家都臨創蘭亭序,往往不拘泥於原貼,其實也就是有自己的風格的了,這個時候我們也可以臨蘭亭序了,先體會再臨摹,反覆百遍以上,達到默記順手捻來的感覺,這樣一來,字體就穩定於內心深處的性格特質了,不要要求過高,蘭亭序乃神來之筆,領會其中感覺和氣勢即可,也不存在非要形似的問題了。



最後,寫蘭亭序,一定要好筆,最好是有彈性的材料,比如鼠須筆,一般的毛筆寫不了多久就失去筆尖的靈性啦。


劉偉138

《蘭亭序》不適合初學者,並不是不適合所有人,其原因也並非因為它是摹本。

作為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一直是書家聖典,其每一個字、每一個點畫,甚至線角的長短、角度、引帶丶大小等都有過專論。

正因為此,臨習《蘭亭序》要有一定的文化基礎、相當的用筆能力、綜合的審美水準以及自身的書藝才華方可入手。

至於《蘭亭序》中幾十個不重複的“之”字,那是王羲之在不經意間自然而然的表現,不能象有些人那樣,解剖得沒有一點血肉。

更多文章及作品點評,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蘭亭序是有記載的水平最高的書法作品,當然可以學習啊,是每一個書法愛好者必須要練習的範本,學書法沒臨過蘭亭序是一大遺憾啊。

有的老師不主張學習,應該是有具體情況的,比如初學者,或者書寫者本人不適合學習蘭亭序。

我是主張學習蘭亭序的,不僅要學,還要深入的學習,這樣不僅能夠打牢行書基礎,也給練習者的書法審美奠定基礎,在用筆上也能得到很大的提升。


不二齋

我反對不主張學習蘭亭序。

不主張學習蘭亭序的最大理由是難。

表面上看似乎有點道理,但是並不抓要點。

我們玩業餘籃球足球,最本能的就是模擬世界上最優秀的球員的技術和動作,雖然也很難。但是模擬他們好處實在太多,難的理由太負面。

對一個被逼著學習書法的人而言,最關心的是快。為什麼?快點完事早生早了。所以難學的東西自然成為一個災難。因為不能快了。

但是因為仰慕喜好去學習的,絕對最不喜歡不上不下的東西。學習低品,最怕的是習慣後難以修正,反而成為快速進步的最大障礙。

模擬絕世武功,興奮之中根本不知難為何物。這樣的態度比進步一點點可珍貴得多。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十年二十年的堅持。而這世上還有誰?還有誰比堅持更牛?沒有。泰山難上,但是登泰山能小天下。最差的結果也能鑑賞力激增。好點的結果,可真不是一點點進步能同日而語的。

去西瓜拿芝麻,不會是什麼高明玩意兒。


鯤吸抓神交DNA貴族

你的描述非常好,而且臨寫的也相當精準。

為什麼會有人不主張學蘭亭序呢?答案很簡單,他們寫不了。如果這些書法老師都能如你臨寫的一樣,你看看會怎麼說!


(圖為我的臨作)

蘭亭序為右軍得意之作,關於他的神妙前人早已備述,這裡就不再贅述。正如你所說,取法乎上。蘭亭序被世人推崇為天下第一,裡面蘊含著解開書法筆法的秘訣,是我們通往書法殿堂的鑰匙。難道僅僅因為其他人的非議,就懷疑放棄?這不科學。

家有南威之容方可議及淑媛。有龍泉之利,乃可論於斷割。書譜中,孫過庭引用曹子建的這段話,就是最好的註解。手裡沒有活,拿什麼去教?明白了吧!


大家對此問題有何看法?

關注今日頭條,關注悟空問題。子衿與你一起分享學習書法中的一點一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