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讓我們看到了中國有多努力

中國經濟發展至今取得了巨大成就,舉世矚目,也是全球公認的。這些年來,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可謂是世界經濟史上的壯麗一頁。

從各國曆年GDP排名中,中國GDP排名的變化,那叫一個震撼!

中國GDP在世界排名中一點一點地攀升,這讓不少網友感到十分自豪。

这个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有多努力
这个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有多努力

也有網友展望了美好的未來:

这个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有多努力

見證,中國經濟的騰飛

第十位——第二位

GDP,即國內生產總值,這個指標是衡量一個國家整體國力與財富的公認最佳指標。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國家的工業化體系初步建立,中國經濟開始變化。直至改革開放,中國的經濟又發生了更大的轉變。

1978年:改革開放

GDP排名:第10位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中國開始實行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政策,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改革開放政策。這一年,中國的經濟總量僅位居世界第十位。自此,中國GDP較為迅速地增長。1978-2016年的平均年增長率為9.7%,遠超同一時期其他主要經濟大國的增長率。

这个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有多努力

葉劍英、鄧小平、李先念(左起)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主席臺上。(資料片)

而在同一時段,美國GDP的平均增長率為2.7%,加拿大為2.5%,英國為2.3%,日本為2.2%,法國為1.9%,德國為1.8%,意大利為1.4%,其增長率都低於中國。

此外,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實現人均GDP上的進步也是很大的。

1982年:計劃生育成為基本國策

GDP排名:第8位

1982年,計劃生育成為我國的基本國策。中國勞動人口比例在這一時期快速增長,“計劃生育”政策有助於降低家庭的撫養比率,這一政策在當時使中國經濟得以前進。有觀點認為,“人口紅利”是當時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因素。

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

1992年1月17日,一趟專列從北京駛向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南方地區。88歲高齡的鄧小平踏上了“南巡”之路。

这个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有多努力

1992年鄧小平南巡

中國要不要堅持改革開放?改革開放在中國處於什麼地位?改革開放的主要目標、任務是什麼?怎樣推動改革開放?改革開放的突破口在哪裡?鄧小平的南巡講話對這些關鍵問題進行了詳細系統的闡述。

南巡過後,中國興起了新一輪的經濟建設高潮,下海經商也隨之風起雲湧。有數據顯示,1989年到1991年,中國GDP每年的增幅僅為5%左右,而1992年,這個數字增加到了12.8%。

1993年:京九鐵路建設全面展開

京九鐵路在1992年開工,1993年2月20日,京九鐵路建設全面展開,全長2500公里,總投資200多億元,是建國以來興建的規模最大的鐵路幹線。

这个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有多努力

京九鐵路示意圖。(圖:新華社1993年5月8日發)

京九線的建設和發展帶動了市場的繁榮,促進了中部經濟增長帶的形成,沿線地區經濟隨之快速發展。京九鐵路輻射範圍達16.7萬平方公里,受惠人口2000多萬。京九鐵路的兩端,北京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均為我國的國際大都市,也有助於增強沿線城市的國際聯繫,促進對外貿易快速增長。

1994年:三峽工程正式開工

1994年12月14日中國經過40多年勘測設計和研究論證,舉世矚目的三峽工程正式開工。其巨大的投資產生的市場需求,拉動了湖北經濟快速增長,輻射帶動了由三峽壩區擴展至宜昌市,再擴展至荊門、襄樊、武漢、黃石、鄂州等地區,對GDP絕對值的增長產生了積極影響。三峽工程的興建極大地促進了三峽壩、庫區的經濟社會發展,使這個區域成為湖北省經濟增長最快的地區。

这个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有多努力

1994年12月14日,三峽工程主體工程正式開工。

2000年之前,中國GDP不斷增長,國際排名基本處於第七、八位。

2001年:加入WTO

GDP排名:第6位

進入21世紀,2000年,中國GDP超過意大利,成為世界第六大經濟體。2001年12月11日,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簡稱WTO),再次推動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推動中國實現全方位、多層次的對外開放,加速與國際市場的接軌,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

这个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有多努力

我國加入WTO以來,中國貿易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長,貿易量已經佔到整個GDP比重的74.2%,2004年中國貿易總量已超出1萬億美元,一躍從世界第五大出口國成為第三大出口國。

此外,據國家統計局消息,按我國國內生產總值計算,我國2000年已進入世界中下收入國家行列。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按現行匯率折算超過800美元,標誌著中國整體上摘下“世界低收入國家”的帽子。

2008年:帶動世界經濟復甦

GDP排名:第3位

2007年,中國GDP增速為13%,超過德國成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針對全球經濟緩慢復甦的新形勢,中國先後出臺了一系列措施。而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國成為帶動世界經濟復甦的主要動力。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08年至2012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超過20%。

2010年: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GDP排名:第2位

2000年以來,我國出臺了一系列促進經濟發展、利國利民的政策,增強中國經濟活力。

这个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有多努力

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GDP達到40萬億人民幣,已趕超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且,與第一大經濟體美國的差距正日益縮小。而之後的中國至今都一直維持GDP總量“世界第二”的位置不變。

中國經濟韌性十足

目前,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未變。中國仍然是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和信息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經濟發展的潛力大、韌性足。

今年1月,國家統計局公佈我國2017年GDP總量為82.7122萬億元,首次登上80萬億元的門檻,GDP同比增長6.9%,增速較2016年提高0.2個百分點。這是自2011年以來我國經濟增長首次加速。

这个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有多努力

5月31日,世界銀行發佈《中國經濟簡報》,稱中國經濟韌性十足。報告指出,今年一季度,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6.8%,經濟活動仍舊保持強韌態勢;消費繼續對經濟增長髮揮重要作用;投資尤其是民間投資有所回升。而對於近期中國亮出的一系列擴大開放新舉措,世行官員表示讚賞,認為這將對世界帶來利好。

不少外國媒體、業內人士紛紛看好中國經濟前景。

“中國經濟的量子級增長正從沿海的一線城市向二線城市轉移,這正是經濟增長的路徑。”彭博社引述摩根士丹利亞洲財富管理機構負責人文森特的話稱,“就世界這一地區的超高淨值財富業務來說,我對2018年的前景非常看好。”

據路透社報道,數據顯示,中國3月官方製造業和非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雙雙回升。這顯示中國一季度經濟形勢開局良好。

德國《時代週報》網站用數據解讀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斐然成就:數億中國農民擺脫了貧困,村莊變成現代化的城市,高鐵在大都市之間穿行,中國的經濟繁榮讓人難以置信。

这个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有多努力

而且促進我國經濟快速增長的諸多因素,也都受到了外媒的密切關注。

據美國《大西洋月刊》報道,中國的創業熱潮已成為一線城市的標誌。在這個曾經崇拜喬布斯的國度,如今的年輕人正尋求模仿馬雲、李彥宏和雷軍等國內企業家。從手機掃碼購物或支付打車費用,再到無現金/無員工便利店、“掃臉”門禁和共享單車等,科技革命在中國的城市生活中無處不在。

日本《讀賣新聞》刊文稱,因為研究環境好,中國正在“吸引全球頭腦”。在過去10年中,中國國家外國專家局制定的“千人計劃”已經吸引了大量海外高層次人才到中國發展。

從10到2,看著中國一路追上來

由衷地感到

自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