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普金科出海東南亞 金融科技能否成中國新名片?

3月22日,“一帶一路新機遇”凡普金科北海揭牌暨凡普金科&Cashwagon戰略合作發佈儀式在廣西北海舉行。這是國內金融科技出海的一個新案例,也是金融科技企業出海熱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國內金融科技企業紛紛下南洋,從支付寶、財付通等巨無霸到像凡普金科這樣的後起之秀,都將東南亞視為國際化的重要市場。


國內金融科技企業為何紛紛下南洋?

支付寶和財付通兩大巨頭在國內打得不可開交,還將這種態勢延續到國際市場上。香港、東南亞、歐美等,都是它們重要的競爭區域市場。這些巨頭的出發點是國際化佈局,在意的也是未來的國際化市場大格局。

比如僅僅700萬人口的香港,嚴格來說市場規模並不算大,但兩者均不惜投入遠超市場規模的巨大資源展開競爭,以求壓倒對手獲得優勢。對兩者而言,若能在香港這個國際化大都市獲得成功和市場優勢,無疑是在國際市場樹立起一個非常有說服力的活廣告,並通過香港讓更多的各國消費者接觸、瞭解自己的產品,為今後拓展其他國際市場打下基礎。其重大的策略意義不言而喻,甚至可以說,香港市場之爭是兩者都輸不起的關鍵商戰。

凡普金科出海東南亞 金融科技能否成中國新名片?

而對於眾多其他企業來說,出海的目的就要現實得多,更多的是為了實現業務成長。新聯在線和宜信財富是較早出海的企業,它們均早在2014年就開始進入新加坡市場。隨後,中國信貸、Wecash閃銀、陸金所等陸續啟動了自己的出海計劃。和Cashwagon的戰略合作,則是凡普金科出海策略落地執行的最新進展。此外,據悉點融網、玖富公司等也有向新加坡拓展業務的計劃。

非常有意思的是,新加坡、印尼等東南亞國家,成為了眾多金融科技企業出海的首選市場。為何它們紛紛不約而同地將東南亞作為國際化的首選之地呢?

綜合來看,主要原因應該有這幾個方面:

  1. 從地緣關係來看,東南亞是與中國最近的國際市場。不僅出海拓展市場的直接成本較低,而且在人文環境、消費者習性等比較接近國內,也有利於提高出海的成功率。

  2. 近年來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帶動,促進了中國與東南亞國家之間的商業往來,客觀上為國內金融科技企業創業了新的機遇。

  3. 東南亞國家政治穩定、法治有序,對於互聯網金融外資進入多持開放態度,營商環境比較寬鬆。像新加坡、印尼等國都推出了靈活的“監管沙盒”制度,鼓勵外國企業參與市場競爭,早期進入市場顯然機會更大而且風險較小。

技術服務有優勢,但國際化能力不足

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金融科技市場發展得較早,而且成長非常迅速。這當然與國內之前傳統金融市場基礎薄弱有著一定的關係。當互聯網新技術遇到了尚未開化的市場後,二者發生了強大的化學反應,使得原本落後的中國金融市場反而獲得了獨特的後發優勢。

因此,當歐美等發達國家還停留在銀行卡體系時,中國卻提前一步進入到無現金時代。不是說歐美的現有金融體系產品和服務落後,而是國內的第三方支付方式更快地適應了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趨勢。

由於率先進入無現金時代,龐大的用戶基礎和海量的交易大數據,支付、理財、保險、消費信貸等不同的業務類型,以及城市、鄉村等不同特性的區域市場等,讓國內金融科技成為全球業務類型最豐富、發展最有活力的生態市場。國內金融科技企業在這個複雜多變的大環境中競爭,得到了充分的鍛鍊和學習,快速提升了自己能力。

凡普金科出海東南亞 金融科技能否成中國新名片?

相比尚未接觸到無現金社會的國外同行,無論在技術和服務上,國內金融科技企業都具有一定的領先優勢。在樂觀進取的企業看來,國外幾乎都是等待開發的藍海市場。像東南亞國家,整體上可能就相當於5-8年前的中國市場,繁華的城市和偏僻的鄉村現狀也與國內的情況極為類似。只要吸取原先的教訓,充分發揮之前的成功經驗,把產品和服務做好,國內互聯網金融企業就有可能在這些潛在的新興市場獲得成功,切下相應的市場份額。

海外市場前景看起來很美好,但同時不可忽視的是,大多數國內科技金融企業存在著國際化經驗不足的短板。其實,缺乏國際化能力並非是國內科技金融企業獨有的現象,而是國內企業的通病。目前中國企業在全球的品牌影響力整體上仍然比較弱勢,即便是強大如支付寶、財付通這樣的企業,它們的國際化道路仍然走得非常不易,何況其他企業。

對於出海志在尋找發展空間的眾多國內科技金融企業來說,技術服務應該不是太大的難點,如何提高自己的國際化能力才是決定出海策略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

技術服務優勢+本地化,可能是最佳打開方式

企業的國際化策略有多種方式,根據各種百科可大概歸納為以下四種:產品出口策略、契約協議策略、對外直接投資策略、國際策略聯盟。

金融科技作為非實物商品的服務產品,顯然不適合第一種策略,只能從後三種進行選擇。不過,在實際運作中,國內的科技金融企業多采取的是直接投資和國際聯盟。契約協議策略用得很少,可能與服務產品的特性、企業的品牌號召力不高(支付寶、財付通除外)有關。

比如,陸金所是通過旗下的陸國際金融資產交易所有限公司進入新加坡市場,中國信貸則是通過收購當地持牌公司Havenport獲得了基金管理交易的資質。直接投放這種方式的優點是擁有完全的主導權,決策響應快,執行策略比較徹底,缺點是熟悉、適應本地市場需要較長的時間,容易被對手佔據先機。

凡普金科出海東南亞 金融科技能否成中國新名片?

不過可能還是聯盟策略運用得更多一些,通過與擁有當地豐富資源的企業合作,能夠快速推動業務發展。像支付寶在香港就是採取與李嘉誠旗下的長江和記合作,2017年9月26日宣佈雙方共同組建合資企業,來運營電子錢包“支付寶 HK”。在此之前,Wecash閃銀宣佈與印尼本土投資機構PT Kresna Usaha Kreatif以及基礎設施服務商PT JAS Kapital成立合資公司,共同開拓當地市場。

凡普金科的出海策略綜合了直接投資和國際聯盟的雙重特點,顯得有些有所不同。凡普金科沒有選擇直接出海,轉向以資本驅動和技術合作的新形式,希望通過利益深度捆綁來實現策略目標。凡普金科先是在2017年12月對Cashwagon進行了戰略投資,後者是一家總部位於新加坡的金融科技公司,致力於運用先進的技術為東南亞地區的用戶提供金融服務信息。然後凡普金科再與後者達成戰略合作伙伴關係,通過後者將業務範圍以新加坡為中心拓展到東南亞市場。

不難看出,在出海策略選擇中,多數中國金融科技企業都非常重視本地化的關鍵因素。本地化和國際化往往是一個硬幣的雙面,因此充分發揮自己的技術服務優勢+業務本地化,可能是目前開拓東南亞市場的最佳打開方式。

東南亞只是金融科技企業出海的第一站

之前互聯網行業,創業常常是Copy to China的模式,但隨著國內移動互聯網發展日新月異,漸漸出現了國外企業to China Copy的模式。國內互聯網金融市場上的先行和繁榮,使得to China Copy成為國外金融科技企業的模版。而國內眾多金融科技企業的出海,則是另一個版本的自我複製。東南亞應該是它們出海的第一站,在獲得成功後將會以此為跳板進入更多的國際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