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場對外開放已步入良性循環

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已步入良性循环

供圖/視覺中國

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日前發佈的債券統計月報顯示,截至5月末,境外機構投資者在該公司的債券託管量已超過1.2萬億元,半年不到已增加2346億元,超過去年全年增持量。自2017年3月以來,境外機構在中債登債券託管量已經連續15個月增加。

境外機構不斷增持我國企業債券,也使得境外機構所持債券在中國債券市場的佔比不斷上升。數據顯示,截止到今年4月份,境外機構在我國國債市場中的佔比已上升至6.29%,再度突破整數位,今年以來已累計上升1.32個百分點;在我國債券市場整體之中,境外機構佔比也已提升至1.98%,繼續創歷史新高。

境外機構不斷增持中國企業債券,一方面,說明人民幣的國際地位不斷提升,人民幣資產的投資價值和吸引力已得到越來越多的投資者認可和接受;另一方面,說明我國債券市場的開放度在不斷提高,債券市場與國際接軌的步伐不斷加快,從而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境外投資者進入中國債券市場。

隨著中國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和在國際經濟中的影響力不斷擴大,中國的對外開放力度也在不斷增強,尤其是金融領域的對外開放邁出了堅實的步伐。如將單個或多個外國投資者直接或間接投資證券、基金管理、期貨公司的投資比例限制放寬至51%;取消對中資銀行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外資單一持股不超過20%、合計持股不超過25%的持股比例限制,實施內外一致的銀行業股權投資比例規則;三年後將單個或多個外國投資者投資設立經營人身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的投資比例放寬至51%,五年後投資比例不受限制等。

今年的博鰲亞洲論壇上,我國提出了擴大對外開放的四大戰略舉措,其中之一是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內容包括確保放寬銀行、證券、保險行業外資股比限制的重大措施落地;加大開放力度,加快保險行業開放進程;放寬外資金融機構設立限制;擴大外資金融機構在華業務範圍;拓寬中外金融市場合作領域等。與此同時,中國證監會宣佈從今年5月1日起,內地和香港互聯互通額度擴大,將把股市互聯互通每日額度擴大四倍,將滬股通及深股通每日額度分別調整為520億元人民幣;滬港通下的港股通及深港通下的港股通每日額度分別調整為420億元人民幣,等等。

所有這些,都充分表達了中國擴大對外開放的決心,以及中國在金融業對外開放方面作出的積極努力和展示的良好誠意。正是因為中國釋放了許多放寬金融業市場準入、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範圍、加大金融業開放力度的信號,因此,外資對中國金融業的認可度也越來越高,對包括債券在內的人民幣資產越來越信任、越來越有信心,人民幣資產的吸引力也會越來越大。

外資對人民幣資產的信任以及外資機構對中國金融市場的認可,也進一步推動中國加快金融市場的對外開放步伐,降低金融市場的外資准入門檻,擴大金融市場的外資進入範圍。隨著外資進入中國金融市場的規模越來越大、品種越來越多、範圍越來越廣,又從另一個角度倒逼中國在法律、會計、稅收、監管等方面進一步與國際接軌,進一步完善這些方面的配套設施和制度規範,出臺國際通行的標準和政策,以便於更好地與國際接軌,更好地處理好中資機構和外資機構的關係,處理好外資進入與風險防範的關係,避免留下安全漏洞、產生風險隱患。

由於境外投資者的加入,我國金融市場特別是債券市場的流動性也會更加活躍,債券發行和交易也可以到更大更高的平臺進行,市場化、均衡化效果也會更好。我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已經進入到良性循環的階段,隨著對外開放步伐的進一步加大,我國金融市場的發展也將更加健康、更加活躍、更加規範、更加穩定,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也會越來越大。

(艾琳)

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已步入良性循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