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課外閱讀 珍藏點滴積累

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是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基礎上,獲得運用語文的能力。作文是學生運用書面語言描繪多彩的世界,表達真情實感的心靈勞動,所以學生寫作水平的高低是一個人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然而,在平時的作文教學實踐中,我們常常發現,很多學生或沒有材料可寫,或表情達意不夠流暢、準確、生動,歸根到底是沒有豐富的語言積累和語言經驗。那麼如何才能豐富學生的語言呢?俗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話言簡意賅地向我們說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書讀得多,語言積累到一定程度,文章就會寫得好,筆下就會生花。看來,有效的課外閱讀是學生積累語言,提高寫作水平的重要途徑之一。基於這樣的認識,我在教學中,從低段開始就十分重視加強課外閱讀,引導學生通過有效的閱讀,獲得語言的積累,情感的沉澱,從而自然地應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去。使學生的閱讀與寫作相互碰撞,相互交融,產生和諧的美,真正讓豐富的課外閱讀成為學生寫作中的一個亮點。下面談談筆者在實踐中的一點粗淺體會。


走進課外閱讀 珍藏點滴積累

1、激起課外閱讀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最直接的學習動力,興趣是健康美好的情感。”所以在平時教學中,我們要善於把握學生的興趣點,不露聲色地把學生引入到自主閱讀中去。如根據低年級學生愛聽故事的特點,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述一些生動、有趣的故事,但不要把故事講完,在學生急於知道故事結局時,告訴學生這故事就在哪一本書中,鼓勵學生自己去閱讀。這是一個被證實的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還可以把教室環境佈置得富有書香氣息,張貼一些有關讀書益處的名人名言,像凱勒的“一本新書像一艘船,帶領我們從狹隘的地方,駛向無限廣闊的生活海岸。”等。同時建立班級圖書角,及時更換其中的圖書,引導學生之間相互借閱,交換閱讀,營造一種濃厚的讀書氛圍。對於平時喜愛看書的學生,要及時加以表揚,授予“讀書之星”的稱號。

2、發揮家校合作的力量。

學生課外閱讀的時間多數在家裡,單憑學生一時的興趣和教師的遙控指揮,很難堅持長久。要想使學生的課外閱讀從單一的興趣轉為一種習慣,還得發揮家庭教育的優勢,在家長與老師之間達成一種共識,家校合作,雙管齊下才會見效。所以我在向學生提出閱讀要求的同時,也向家長髮出了倡議,讓他們和老師共同監督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具體內容為:

◇學生在家校聯繫簿上每天寫上閱讀的題目。(可以是一本書中的其中一個小故事,但必須要讀完後再寫)

◇孩子每天至少堅持十分鐘閱讀。

◇閱讀書目最好是拼音讀物。

◇閱讀時孩子要身體坐端正,雙手拿書,大聲朗讀。(一方面培養良好的朗讀習慣,另一方面如果有讀錯的地方家長可以及時予以糾正。)

◇每天閱讀完畢,家長簽註意見。(可以對孩子起監督作用,保證閱讀的質量。)

本著“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這一理念,家長們也都十分支持這項讀書活動,很快地老師達成了共識。有了家長的監督與支持,許多家庭營造了濃厚的家庭閱讀氛圍。在親子閱讀的過程中,學生逐漸喜歡上了閱讀,感受到閱讀的樂趣,嚐到了閱讀的甜頭,課外閱讀的自主意識越來越強了。

3、推薦優秀的課外讀物

在學生讀書成長的道路上,不僅要做到“好讀書”,還要 “讀好書”,所以選擇一些

優秀的課外讀物是非常重要的。但學生對課外讀物缺乏取捨與辨別能力,甚至一部分家長經常和我提起:想給孩子買幾本課外書,但不知買什麼樣的書籍比較適合?也顯得有些心有餘而力不足。提供和推薦高質量的閱讀材料,是把學生成功引向課外閱讀的必經之路,教師責無旁貸。我根據低段學生的學齡特點,參考了一些學校的課外閱讀考級制度,向家長和學生提供了一部分優秀的課外讀物供參考。如一級書目:《動物趣事》、《大耳朵先生》、《木偶奇遇記》、《兒童字謎大觀》等注音讀物;二級書目:《格林童話選》、《綠野仙蹤》、《安徒生童話選》、《成語三百則》、《螳螂螞蟻蟋蟀——小蕾蕾觀察日記》、《一千零一夜》等注音讀物;三級書目:《伊索寓言》、《魯濱遜漂流記》、《1000個動物之謎》、《歇後語全集》、《西遊記兒童閱讀寶典》等課外閱讀書籍……

讓學生們“擇真而讀,擇善而讀,擇美而讀”,學生通過閱讀實踐,學會了讀書,內化了語言。

4、激勵語言的積累。

在此良性循環的基礎上,我把積累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學會一邊閱讀,一邊積累。自己可以在喜歡讀的文章裡挑選好詞、好句、好段記錄在“日積月累”本上,或是做成讀書卡片,在閱讀中積累,在積累中再閱讀,真正把積累當成一種樂趣。與此同時,利用早自修、班隊課的時間,開展故事會、兒歌誦讀比賽、好詞好句接龍等活動,給學生一個展示自己課外閱讀成果的舞臺。並在班內定期評比“閱讀大王”、“積累小明星”,使學生在閱讀積累中獲得成就感,獲得滿足感。“我閱讀,我體驗,我積累,我快樂”,這是孩子們的心聲。

走進課外閱讀 珍藏點滴積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