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真傳” 系列之四: 名揚天下“半步崩” (下)

“解碼真傳” 系列之四: 名揚天下“半步崩” (下)

如果對照畫作,我們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中國的禪畫之中,多有泛舟江上,飲酒垂釣的景象,整個畫面,霧氣濛濛,氣象萬千,隱隱有神龍顯現,又好似可以溝通世外某一境地。而日本的類似畫作則清晰硬朗,多有白浪滔天,舟穿乘風破浪的動態描摹。這一靜一動,一隱一明,一廣一聚的風格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引入拳法感應,一類是通過蘊涵動勢而散發氣韻,一類則是以誇張動勢而表達運勢,即是支撐崩拳的內功與發出攻擊的外形寫照。當然,藝術品有種種形式,都是多類兼備的。

崩拳彰顯了心意把的“寸字為先”,但無論“半步”還是“寸”,都只是外觀形式的“稍動”,能夠達到摧枯拉朽的效果,是因為“翻浪於中”,貌似不動的外觀下早已經暗潮洶湧,孕育起決堤巨浪。有這個功力,還是得益於基本的擰裹鑽翻之法,將骨節對拔而開產生間隙,又以筋骨絞錯擰緊間隙,就使得身體好似開碑刻字的鑿子一樣,雖然是貼身石碑上的,但是因為錘擊之力,在貼身的距離下就能發出破石的撞擊,而鑿子只要調整方向,就能在堅硬的石面雕刻出想要的結果了。這就是節節貫穿的關係,只是人體比錘子鑿子要高級許多,有筋索固定,拳頭與臂膀、脊柱、髖胯、乃至兩腿至足跟會被擰結成強韌如槍的一體。於是一把之間也就有了虛實剛柔的變化。

筋骨重新交疊的方式與尺度是非常細膩關鍵的,有功力有法度,則會倍加強勁,功力弱無規矩,不待傷人先會傷己。這是“束”字訣的重要性,也是整的前提。只是即便功法有偏,也會因為自行的較勁而產生種種效果與意象,這是很傷人的東西。所以在古錘譜之外,還有口傳身授的心法口訣,即是“意”。

“意”不是強加想象助長這些的,而是以規矩意向制約這些的。所以有說法是,如果沒有禪的字樣,一個心胸狹隘或者心性偏頗的人,是練不成心意把,還會自受其害的。因為心意把是上乘功法,越是上乘,間隔佛與魔之間的那一道天龍結界越是單薄。

——鐵萼奇蘭國技武術論文精要

“解碼真傳” 系列之四: 名揚天下“半步崩” (下)

已出版國術實體小說三部曲:第一部《六合拳宗》;第二部《帝國鏢路》;第三部《真武百年》(即將出版)

鐵萼奇蘭(孫龍慶),自幼習武,項城張府武師傳人,得心意、形意、太極、八卦諸拳真義,祖上為鏢行世家,幼時耳濡目染,過往武林和拳師記憶深入骨髓。成年後遂追隨祖輩蹤跡遊歷,精誠求真,拳藝有成。有諸內而行諸外,乃援筆著作,以國術武技、商幫武行、民間武備體系為本,述拳真實深刻,鞭辟入裡;寫人風骨凜然,如在眼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