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鬥贏了老師,卻輸掉了孩子

繼三年前一封紅遍大江南北的“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辭職信後,最近又有一封老師辭職信走紅網絡。

你鬥贏了老師,卻輸掉了孩子

這封辭職信在朋友圈公佈後,又在很短時間內被老師刪除,但在教育界仍然引起了軒然大波,家長和老師的關係又一次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上。

事情是這樣的:

但誰料想這一行為引起了部分低分家長的不滿,他們認為這嚴重傷害了自己和孩子的自尊,甚至會導致孩子有自殘的可能,有位家長揚言,請老師登門道歉,否則就要告到縣教體局去。

被逼無奈,這位老師寫下了這封辭職信,但像大多數情況一樣,這位老師很快被學校招安了。

當然,網友們對這位老師的做法褒貶不一,有人認為家長該教導的是孩子,而不是老師;有人覺得老師在哭窮喊累,工作態度有問題。

而我看完之後很心塞,這位老師雖然言辭懇切,句句在理,但從中我們不難感受到她的無奈和心酸。這也是千千萬萬個戰鬥在一線的老師的生活寫照,彰顯出了老師在學校、家長、學生三足鼎立的夾縫中求生存的窘態。

你鬥贏了老師,卻輸掉了孩子

2

學生玩mp4,被老師發現,雙方起衝突,老師被處理;

學生玩手機,老師搶奪手機,遭停職;

湖南鮑老師,因讓學生寫作業,卻倒在了血泊中;

遼寧朱老師,因沒收學生撲克牌,慘死在講臺旁……

你鬥贏了老師,卻輸掉了孩子

老師,曾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如今卻淪為家長吊打的對象,何其可悲!

這一樁樁事件教會了老師一個的道理:——“誰認真誰就輸了”,如果認真工作,換來的是鋌而走險,那明哲保身豈不痛快?對老師而言,這樣更輕鬆。

老師們清一色地收起自己的教鞭,每天慈眉善目地面對著學生,和風細雨地講課,課堂上下一派“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祥和。

但這損害的是誰的利益?

當學校和老師為了規避風險過分追求自保,放棄自己的懲戒權,那學校的教化功能也在悄悄喪失,教育質量也勢必在慢慢滑坡。而作為教育最終受益者孩子卻承擔了所有了惡果。

記得白巖松在《白說》裡談到醫患關係時說:“今天你罵幾句醫生,表面上吃虧的是醫生,其實真正受害的是明天的病人,但誰又敢說你不是明天的患者呢?”

這個道理用在老師和家長之間也同樣受用,你今天鬥贏了老師,表面是吃虧的是老師,但真正受害者是明天的孩子,誰又敢說你身邊沒有孩子沒有下一代呢?

當你的孩子成績不好,做錯題了,老師不批評指正;

當你的孩子上課吃瓜子,玩手機,老師袖手旁觀;

當你的孩子霸凌或者被欺凌,老師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當你的孩子動不動用武力解決同學之間的問題,老師視而不見;

當你的孩子無法無天,目無尊長,老師敬而遠之;

......

你鬥贏了老師,卻輸掉了孩子

你鬥贏了老師,卻輸掉了孩子

你能想象你的孩子會變成什麼樣子,學習不用說了,他的習慣、性格、三觀全線坍塌,未來要面臨的人生將會是什麼樣子。

蘇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學》中說,教師的教育勞動的獨特之處是,為未來而工作。

當你捨不得管,又不放心讓老師管,最後只能交給社會管。

有這樣一個經典故事:一位死刑犯在行刑前向法官請求見母親最後一面,法官應允了。在刑場上,他要求再喝一次母親的奶。當母親將乾癟的乳房放進他嘴裡的時候,他卻一口咬掉了母親的乳頭。死刑犯最後對母親說的話是:如果你當初沒有一次次毫無邊際的寵溺我,改掉我的錯誤,將我正確引導,我也不至於淪落如此。

3

聯合國教文組織在《教育——財富蘊藏其中》裡提過,我們無論怎樣強調教學質量亦即教師質量的重要性都不過分,學生的學習態度以及自己的想象,在基礎教育的早期階段即基本形成,在此階段,教師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前天在網上看到一篇回憶小學老師的文章——《那個把我罵慘的人,成了我最好的哥們》,作者說7歲-12歲,老師是他最恨最怕最討厭看見的人。

因為老師曾把我寫得龍飛鳳舞的作業,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兒撕得粉粹,然後要求我哪怕不睡覺也要重寫十遍。

因為老師曾用竹板把我的手打得紅腫,只因我和校外的小混混在一起吸菸,還偷了同學準備買文具的錢。

因為老師曾像瘋了一樣怒睜圓眼,用手敲著我的腦門說:“再這樣晃盪下去,你咋讓你死去的娘心安!”

直到有一天,老師在他終於進步的成績單上,寫了這樣一句留言:“莫怪老師對你管得嚴,當你走向社會,才知道沒知識多丟臉。”

後來作者不再貪玩,擺脫差等生的標籤,讀了中學,考上大學,有自己的事業。談起老師,他有說不盡的感激。

你鬥贏了老師,卻輸掉了孩子

3

“嚴師出高徒”,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耕柱子是墨子的門徒,一天墨子授課時,一隻小鳥停在窗外的柳樹上婉轉鶯啼,弟子們紛紛向外張望,耕柱子也隨之瞅了一眼,事後墨子卻單獨嚴厲的責罵了他。

耕柱子覺得自己受了很大的委屈,抱怨說:“我犯的錯並不比別人多,卻遭受老師這樣嚴厲的責難。”

墨子聽了之後問:“假如你要駕馭馬和牛上太行山,你會選擇鞭打馬,還是鞭打牛?”

耕柱子不假思索地回答說:“我當然要鞭打馬。”

墨子問:“為何?”

耕柱子回答說:“因為馬跑得快,才值得鞭打,這種能力是牛不具備的。”

墨子告訴他:“我罵你,正是因為你像馬,而不像牛,你值得批評啊。”

身為學生,可能當時不能接受老師對自己的嚴苛,覺得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對老師懷恨在心,這能理解。

但作為家長,要明辨是非,不能偏袒孩子不能聽風就是雨,先自己去了解事情的真實情況,如果老師有錯,跟老師當面溝通,溝通不了,再想其他辦法;如果老師沒錯,就要和老師站在同一邊,引導孩子直面自己的問題,並加以改正,告訴他老師對他嚴格是因為老師覺得他是一匹值得鞭打的馬。

有位媽媽在兒子第一天上學就表明自己的態度,“如果你在學校,因為懈怠學習、傷害同學、擾亂課堂、破壞設施,被老師批評管教,嚴厲懲戒,不要指望我會站在你那邊,狀告老師,抹黑學校,無理取鬧。”

父母愛子,人皆有之。但愛要愛得有原則,一縱容就成了溺愛。家長要明白孩子的成長需要讚美的陽光,也需要批評的雨露。

老師的批評,是孩子成長中必須的養分,它能讓孩子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從而在成長的路上走得更穩,走的更遠!

《大宅門》裡二奶奶給兒子白景琦請季宗布當老師,季先生在正式上課之前就提出來一個條件:以後孩子怎麼管,都由他來做主,任何人都不能插手。

二奶奶答是答應了,但當她看到季先生當著自己的面用戒尺狠狠地打兒子時還是有些心疼,對老師頗有微詞,但後來她想孩子既然交給季先生了,就相信先生,而且兒子的確變了很多,當天她立即讓後廚給先生多加了兩個菜。可以說,沒有季宗布,就沒有後來的白景琦;沒有二奶奶的明理,更沒有後來的白景琦。

你鬥贏了老師,卻輸掉了孩子

如果孩子有位嚴格的老師,那麼你該慶幸孩子遇到這麼負責任的老師,感謝老師對孩子的賞識,因為現在像這樣的老師越來越少了。

4

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看學生默寫成績不好,被老師點名批評,孩子就會人格受挫嗎?個體心理學大師伊娃·德雷克斯·弗格森明確表示不會,這個主要看家長怎麼引導。

你鬥贏了老師,卻輸掉了孩子

別的孩子默寫得好,我們應該為他們感到高興。因為每個人都有同樣的機會,去實現自己的目標,有的時候是你,有的時候是別人。今天是別人得到老師的表揚,這是值得高興的事情,孩子應該學習分享同伴的快樂,而不是感到失落。

成績是一時的,學習是長久的事兒。

每個人都會有成績好和成績不好的時候,不要被眼前一時的成績或榮耀所迷惑。我們學習是為了自己,為了將來的生活做準備,不是為了得到老師或家長的表揚。

作為家長,應該除了成績,更看重的是這個過程中孩子的努力,只要孩子盡力學了就是最好的,不要在意短期的成績,應該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孩子最終學習到了什麼。

孩子將來會遇到什麼困難我們不知道,

但肯定不會少,

所以孩子在前進路上遇到石頭時,

家長要教孩子的不是埋怨石頭,

而是教給孩子面對石頭的勇氣,

和翻越它的能力,

而老師從來就不是那塊石頭。

你鬥贏了老師,卻輸掉了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