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真發生金融危機,到底是留房子還是留錢?

還沒成熟的小葡萄

朋友,如果真的發生了金融危機,無論何時,你身處哪個國家和地區,我建議你都應該留房子為妥,不要留現金。

關於這個問題,我在以往的悟空問答中已多次涉及,並一直主張我留住或購買固定資產的觀點。你有空不妨找找看。

我為何主張留房子而不是留現金,是因為房子屬於固定資產,無論通貨膨脹多劇烈,也無論物價水平多麼飛漲,貨幣多麼貶值,固定資產都是始終能夠確保財富不貶值的重要依託品。

稍微有點金融常識的人便會明白這一點,固定資產是會隨著通貨膨脹的變動而不斷變動的,就是說隨著貨幣貶值而不斷升高它的價格,所以房子始終是不會被通貨膨脹降低它的價值的。

舉一個淺顯例子,在通貨膨脹之前你花了1000萬元買了一棟房子,一年之後通貨膨脹來襲,通貨膨脹率達50%,就是說貨幣的價值只有通貨膨脹前的50%的購買力,而你的這棟房子則有可能會漲到1500萬元;而如果100%的通貨膨脹率,則你的這棟房子值2000萬元。可見,房子是抑制通貨膨脹的最後投資品。

而如果你當時持有1000萬元現金不動,通貨膨脹發生之後,當通貨膨脹率為50%,你的錢只值通貨膨脹之前的500萬元了;而如果是100%的通貨膨脹率,則你的1000萬元現金基本被通貨膨脹所吞噬了,不值錢了。


所以我一直主張,如果你預感到通貨膨脹來臨,你趕快將你手中的現金購買成房子、商鋪或門面等固定資產和大重貴重商品,這樣你的財富就不會因通貨膨脹而縮水或變得一無所有。說到這裡,朋友你該做出是留房子或還是現金的正確決策了。祝你理財成功、生活充滿陽光!


財經深思

真的發生金融危機,要看是什麼類型的金融危機,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這種情況最好留錢:在上一次美國的次貸危機中,是因為銀行把款貸給沒有償還能力的購房者,以購房者購置的房子作為抵押,打包成資產抵押證券後出售給金融機構。當房價下跌,購房者又還不起欠款,只好收回作為抵押物的房子出售來還貸款。購房又還不起錢的人太多,多到影響了房屋的供給,房價就下跌了。換一個角度,資產抵押證券由於出現流動性問題,資產價格下跌,也倒逼實物資產價格下跌。部分房價甚至比高點下滑了50%以上。這個時候,美元儘管有所貶值,但至少貶的比房價慢。

這種情況最好留房:由於某些原因,政府超發本國紙幣,造成嚴重未預期到的通貨膨脹。紙幣相對於貨幣來說最大的區別就是,紙幣只是價值符號,而天然的貨幣金銀是一般等價物。目前主流國家用的都是紙幣,一旦超發、紙幣又沒有實際價值支撐,有可能就是一張白紙。在這種極端情況下,當然還是房子好一點。

所以,留房子還是留錢,主要是看這兩者誰能在危機中最大限度的保留購買力。

本文為“聰明的投資者”投資理財徵集活動參賽文章。


孫建波

如果你只有一套自住房,說句實在話,這套房子的市場價格不管是漲到天上去,還是虧到你連底褲都不剩,都是紙面富貴/虧損,你又變不了現,其實對你的生活沒什麼太多影響。就像現在很多一線大城市的土著底層居民,家庭收入不高,但是就是有一套祖上留下來的房子,房子不可能賣,賣了同等地段還不一定能買到新房子。因此,如果你只有一套房子,當然是留房子了,畢竟你需要滿足最基本的居住需求。

當然了,從我們從事金融行業的人來角度來說,在發生金融危機的時候,如果你願意賭一把,那麼你可以選擇“留錢”。比方說你現在的房子市價500萬,金融危機發生時你覺得房價可能會大幅下跌(就像香港和日本曾經發生過的那樣),那麼你可以先把自己的房子500萬賣掉,花少量的錢在外租一年或者在親朋好友借住一年,一年後假設房子市價跌到了250萬,這時你再250萬買回來,這樣你再算一下,500萬賣掉,250萬買回來,對比一年前和一年後,你同樣擁有這套房子的所有權,住在跟一年前同樣的房子裡,但你手裡卻憑空多出了250萬。用金融的專業術語來講,就叫“做空”,這一套操作下來就是做空的一種最簡單的方式。

當然,這個操作風險還是蠻大的,跟炒股一樣,因為萬一房價只是在“假摔”,你賣了房子後就可能永遠買不回來了。這個慘劇不是沒發生過,在06年的時候,一名網友聽信了當摩根斯坦利的首席經濟學家,著名的“空軍司令”謝國忠的“房價將下跌50%”的言論,把自己在上海內環內的一套150平的房子,100萬出頭一點就給賣了,現在那套房子市價已經在1000萬以上,而賣了房的一家子還在悲催地租著房子住,100多萬現在只能在最偏遠的郊區買一套五六十平的小房子。

然而,如果真的發生的金融危機,比方說08年美國的次貸危機,房貸出現大面積的不良,銀行收了房子大量在市場上拋售,由於供應量激增,房子價格不斷下降,就會出現大面積斷供的情況(房子的市價已經低於自己未還的房貸,這個時候理性購房者就會選擇斷供,因為以當的市價再買一套房子都比繼續還房貸划算),而且房價會陷入自我加強螺旋下降通道,打擊市場信心,短時間難以恢復。這個時候如果不採取適當政策,就會出現通貨緊縮,通貨緊縮與通貨膨脹相反,就是“錢會越來越值錢”,如果你準確判斷到了這個趨勢,這個時候留錢無疑是正確的選擇,然後在感覺房價見底的時候把房子買回來。


鹹魚學院



一是金融危機並不是房價崩潰的原因,相反,是房價泡沫破滅,才引發金融危機。房地產價格虛高,並吸引了大量的槓桿資金入市。一旦人們發現房子的價格失去支撐,欠銀行的錢超過了房子能賣出的價錢,就會開始出現踩踏和崩盤,進而引發了對金融機構的全面衝擊。金融機構為了自保,進一步賤賣抵押的房產,房價會進一步崩潰。



二是金融危機爆發後,金融機構破產,許多人無家可歸,社會財富大幅蒸發。因此原來的一般等價物都會縮水。你手上的貨幣呢?也會在購買力上迅速貶值。同時,為了救助危機,政府會印更多的錢,從而使你手上的鈔票變得不值錢。所以,當金融危機發生的時候,不論你是有現金還是房產,其實都是不安全的。



三是,房子會不會永遠不值錢?答案是不會。首先,房屋和貨幣不同,房屋不可能馬上照出來,總數量有限。無論到了什麼時候,人總需要房子來住。當經濟復甦,會有一些人獲得新的資金來買房,從而推動房價的回升。從美國的經驗看,房價已經從房地產泡沫和經濟蕭條期的暴跌中完全恢復過來了。危機過去後,穩定的工作收入和低按揭率促使更多的美國人買房。但是,房源就那麼多,房價會恢復甚至上漲。



從以上三點其實可以得出什麼樣一個結論呢?當發生金融危機的時候,比較好的辦法是能持有黃金或。而從長期來看,一定要在現金和房產中做選擇的話房產或許是保持的比較好的安排。

以上幾點供參考。


林海

開門見山,我的觀點是:留錢。房子的話分兩種情況


1、錢貶值那是要等金融危機發生後期,國家開始救市,大量放水的時候。從危機發生到重新復甦,中間都還有幾年的時間,你能說留錢沒有用?


金融危機最先表現出來的是金融資產價格大幅下跌、金融機構倒閉、股市債市暴跌等等,而這背後往往伴隨著實體經濟大量倒閉的現象,失業率提高,甚至社會動盪。


而作為固定資產的房子,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新建商品房也會放慢,供給減少,這樣就能有效地緩解下跌,房子的保值屬性就出來了。


但請大家記住,這是在不景氣的時候,並非是危機的時候。也就是說如果發生嚴重的危機,

無論國家是否救市,房地產遭遇崩盤是鐵定的,很簡單,很多人為了生存會大量變賣房產,習慣了買漲不買跌的人們肯定會觀望,然後越賣越跌,越跌越賣,到時候房產就會加速貶值。


我們暫且不說你是否能在危機最低點買到資產,但至少從危機發生,到察覺到危機,影響市場,再到政府開始救市,這中間的時間如果你有大量現金的話,那簡直就是遍地黃金,優質資產賤賣隨處可見,包括房子。

2、有人說房價低只是短暫的,危機過後還會漲起來。那我只能說你只是看到了一面,而且未來不可預見的。在1929年大蕭條後,美國房價在之後的好幾年都沒緩過神來,後來很明顯都漲回去了。很多人說08年金融危機時深圳房價幾乎腰斬都沒人買,現在都翻了接近10倍了。那是因為我們有機會回看歷史,但我們不能預見未來。站在這點來說,尤其是對於廣大普通百姓來講,在危機時留著那些不停跌價,有價無市的房子,倒不如套現置換成更優質的資產。


另外一點,這裡還沒考慮到按揭的問題(土豪請路過)如果你是房價邊漲邊按揭的,那意味著你的債務固定(算上利息的話,債務也會增長,但沒有房價快),資產不斷增加;反過來,金融危機發生了,你每個月花錢養一個買來10000塊每平,而市價只有5000塊每平的房子,你還會月供嗎?


危機一般的,就是拋售;嚴重的那就直接斷供,因為不斷跌價的房子佔用了你大量的現金,毫無流動性可言,甚至影響到生活,而且很可能你會失業,這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是巨大的壓力。而這就是你沒有看到的另一面,也是個很現實的問題。當然有人說熬一熬就過去了,而熬的過程,說到底還是需要現金。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那種很多套房子的人,那也要看你的財務狀況。如果房多錢多,那沒得說,房子可以不動,錢就可以在危機時掃貨了;如果房多錢少,那我建議要麼啥都別做,坐等回暖,或者要麼賣一兩套保持點流動性。


3、很多人忽略了一點:危機發生後,國家開始大放水,之後引發通脹,最終錢還是會貶值的,這點沒錯。但即使這樣,我依然覺得需要留現金。為什麼?如果你是屬於房多的那種,那你愛咋咋地,你有錢說什麼都對。但絕大多數的人我相信都是隻有一套房的剛需,這時候,房價的漲跌還跟你有關係嗎?唯一能影響的,那就是危機時候,你的收入減少甚至失業,月供壓力大;繁榮的時候,收入增加,月供壓力小。


所以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危機時保留充足的現金來應付月供和日常開支,或許還能以便宜的價格置換其他資產。


總結:



小白讀財經

如果真發生金融危機,留錢還是留房子?

長期跟蹤中美經貿關係和美國經濟等問題的【小哥哥】認為,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弄懂金融危機的本質。發生金融危機的時候,一般通貨膨脹飆升,貨幣大幅貶值,失業率高企,經濟嚴重衰退,人們找不到工作,同樣數量的錢,購買力會大幅下降。如果是這樣,最好是留房子,而不是留錢,因為留錢的話,會大幅貶值。

即便是房子,也要分不同情況,具體情況要具體分析。如果是自住型住房,且房貸已經還清,那應該留,否則只能睡大街上,因為金融危機即便導致房產貶值也無所謂,因為房子是用來自住的。

如果房貸沒有還清,又發生金融危機,那情況會比較慘,金融危機造成的經濟不景氣會影響收入或者失業,進而影響自己的償付能力。2008年美國發生次貸危機的時候,很多人的房子被銀行收回去,造成不少流離失所者。2008年,中國的大學畢業生找工作非常難,即便勉強找到一份工作,薪水待遇也不高,也是同樣道理。

金融危機背景下,通常而言,房產價格會下挫,危機中也孕育著機遇。如果有大量資本,可以抄底房產,以待未來經濟形勢好轉而獲利,這也是國際金融大鱷或遊資獲利的一種重要方式。另外,如果發生金融危機,可提前入手黃金或美元等,因為黃金的貶值幅度小,抗擊風險的能力強,可達到保值升值的目的。


小哥哥打算盤

先說結論,留錢。

原因嘛如下:

1、金融危機發生的禍端一般是房子,即使不是房子,那麼由於房地產的流動性很差,所以如果不能即使出手房價降低的幅度也會非常驚人。

說房價講得多很多人不信,那可以到深圳問問08年時候房價到底降了多少。

2、一般我們都是貸款買房子,你的債務是根據你買房時候的房價計算色。大多數人屬於買漲不買跌,都是在房價往上走,或者房價漲的很多的時候買房,這意味著你的債務固定,而房價下跌的越厲害,你的賬面資產縮水就越嚴重。你的淨資產也就越低。

而金融危機的出現往往會出現大量的失業,以及工資降低的情況。

換言之,你拿著降低了很多的工資,償還房價處於高位的房貸債務,而同時房價卻在逐步縮水,試想這種情況如果抗不過去,那麼你原本的付出包括首付後續的房貸還款都將成為泡影。

硬抗的人,持有的現金也將被迫搭進去。

這等於說如果你不拋售房產,那麼你根本就沒有現金和流動性,承受的壓力將非常大。

3、經濟危機的時候,錢最值錢。你有現金,你可以購買很多處於歷史性低位的資產,應該說這是人你買的大好機遇。看看巴菲特,現金持有寸頭隨著資產價格的高漲的增多,那麼當危機來臨的時候,他的現金是最多的。他可以任意選擇以最低的價格最優惠的條件買資產,一本萬利。

4、不過有一點例外,如果你沒有即使拋出房產,而是滯後了,房價已經跌的很多了,那對不起,可能除非跑產,否則最好的方式就是硬抗了。

總結一下,一旦出現金融危機的徵兆,趁早賣房,屯現金。等到經濟企穩的時候,趕緊買資產。


暴財經

當然是留房子了。

首先錢這東西,貶值速度太快,想想2年前房價多少,現在又多少,再看看自己手上的錢,難道還不明白嗎?

當然,如果是金融危機,比如2008年級別的,當時房價的確跌的很厲害,深圳那時候跌到1萬,差不多腰斬了,但是現在呢,七八萬,不到10年的時間。

如果那個時候手上有錢抄底樓市,現在都翻了七八倍了。要是留著錢,現在不得哭去了啊。

不管什麼時候,房子作為資產,都比錢更有價值啊,尤其是在目前這個全球資金氾濫的年代。

現在美國利率雖然說升了兩次,但還沒到1%,歐洲還是繼續QE,日本也是,中國利率現在也低啊,只有1.5%,而且前段日子還降準了。歐美中日全都在放水,中國表現最劇烈的資產就是房子,而非股市。在美國,表現最劇烈的是股市,而非房子,不過美國房價也新高了。

作為目前世界的掌控者---央行,都不太願意大幅加息,因為一旦加息,後果很難預測,而且必須全球央行一起加,節奏一致才可以,否則很容易導致金融市場混亂,給索羅斯這種宏觀對沖基金很大的機會。

打個比方,如果美國突然單獨大幅加息到2%,比中國還高,那意味著全球資金將快速流向美國,會造成美國進一步的資產泡沫,或者樓市,或者股市,可能會間接造成其他國家資本市場大幅波動,比如某國的樓市。但是,假如啊,如果美國的大幅加息導致歐洲或者中國資本市場大幅波動,其實也會反過來影響到美國的市場,畢竟現在全球聯動性很強。所以這種連鎖反應非常複雜,這也是為何金融危機的時候全球央行一起QE的原因,現在地球相當於一個村了,要幹什麼必須同步,否則給那些套利的禿鷲太多機會,會造成貧富差距的進一步拉大。

所以,只好維持目前的局面,因為歐洲,日本,中國的經濟復甦和美國的節奏不一樣,如果美國強行大幅加息,只會造成大幅的波動,你看美國都加息三次了,還沒到1%,就是這個原因,要等其他經濟體復甦。

現在除了美國,其他三個經濟體都還在寬鬆當中,何時會逆轉?要看美國按不按常理出牌了。

所以現在是洪水滔滔,拿錢燙手的日子啊。


趙冰峰

金融危機,當然要留房子。

金融危機之後,政府為了救市,為了救助要破產的銀行,往往開啟印鈔機,啟動量化寬鬆貨幣政策,說白了就是大印鈔票。比如08年金融危機時的美國。

金融危機發生時,美國房價暴跌原因是因為這些房子是金融產品,即沒錢人借錢買的房,這些次級客戶為了還債,就要低價拋售房子,這樣就造成了金融危機的前兆——次貸危機。

次貸危機愈演愈烈,後來波及到整個金融體系,終於在2008年9月釀成了金融危機。

但是金融危機之後,美國恢復的還是很快。通過量化寬鬆,美國已經走出金融危機泥潭。特朗普治下的美國就業率等指標更是創出了多年來的新高。

這種情況下,美國的房地產市場自然又恢復了獲利,無論是售價還是交易量都節節攀升。

縱觀全球樓市,無論是西方發達國家還是中國,只要是大城市,房價長期都是看漲的。

中國在08年之後這十年裡,貨幣增加了N倍,房價上漲了N倍,在這十年裡,沒買房而持有貨幣的已經成為最大的輸家,歷史已經證明了!


投資家網蔣東文

銀行小狗,帶你揭秘更多銀行內幕。

留一套自住的房子,其餘的高處拋出去物業,現金為主。

金融危機

金融危機是金融資產或金融機構或金融市場的危機。具體表現為金融資產價格大幅下跌或金融機構倒閉或瀕臨倒閉或某個金融市場如股市或債市暴跌等。由於金融資產的流動性非常強,因此,金融的國際性非常強。金融危機的導火索可以是任何國家的金融產品、市場和機構等。系統性金融危機指的是那些波及整個金融體系乃至整個經濟體系的危機,比如1930年代引發西方經濟大蕭條的金融危機,又比如2008年9月15日爆發並引發全球經濟危機的金融危機。


房子的去與留

房子是屬於固定資產項目,一套為剛需自住的,肯定需要留下的,至於其他的投資屬性的,能在高位出售就出手,換到現金在手,這是最理想的,因為在金融危機出現的時候,房子是最危險的,現在有太多的資金進入房地產行業,一旦房子出現危機,出現金融危機的話,房子的價格下跌,對於帶有投資手段的房子,房子的儲蓄資金功能是不存在了,大量現金會蒸發。

現金的留與舍

現金為王這一句話在金融危機出現的時候很正確,在什麼都低價的時候,手裡抓著現金,可以在低價的時候購入資產,有利於投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