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考你:“鄉愿”一詞出自《論語》,有誰知道他在講什麼?

“鄉愿,德之賊也”有幾個人能聽懂?傳統文化不學不知道自己淺薄

考考你:“鄉愿”一詞出自《論語》,有誰知道他在講什麼?

劉競澤,田易生對話中華傳統文化

【鄉愿】

■儘管人有種種,事也有種種,但所有的人與事,卻被南懷瑾一語道盡。南先生說:“任何一個人,一生只做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如此而已。”有一種人,被稱為“鄉愿”。“鄉愿”一詞出自《論語》:“子曰:鄉愿,德之賊也。”“願”是謹厚,老實。“鄉愿”指貌似忠厚、實與惡俗同流合汙的人;

考考你:“鄉愿”一詞出自《論語》,有誰知道他在講什麼?

■孟子對“鄉愿”有個定義:“非之無舉也,刺之無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汙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潔;眾皆悅之,自以為是,而不可與入堯舜之道。”孟子的意思說:你要反對他,批評他,都挑不出毛病;他看起來很好,忠誠,誠信又廉潔;大家都喜歡他,他自己也很得意。但是,他在本質上,是同流合汙的,是不合堯舜之正道的。“鄉愿”就是這樣“閹然媚於世也者”的“好好先生”;

■什麼是“德之賊”?易中天先生說:現在的理解“賊”是小偷,偷東西,但古文不是這個意思。賊,在古漢語裡面是人身傷害。偷東西叫盜。“盜”是財產侵犯,“賊”是人身傷害,“寇”是外敵入侵,“匪”是犯上作亂。比如鬼子有日寇,德寇;比如國民黨喊的“共匪”。孔子說“德之賊”,就等於說老好人對道德進行人身傷害,會要了道德的命;

考考你:“鄉愿”一詞出自《論語》,有誰知道他在講什麼?

正到傳媒董事長·劉競澤·老劉如是道

■在孔子看來,“中行”是最高品格。孔子說:“找不到奉行中庸之道的人交往,只能與狂者、狷者相交。狂者敢作敢為,狷者有所不為。狂者、狷者毛病都很明顯,甚至很突出,但他們沒有迷惑性,而且都有可取的一面。而好好先生卻抹煞是非,混淆善惡,無正義,八面玲瓏,這才是真正危害道德的兇手;

■孔子說話一向溫文爾雅,但在說“鄉愿”時,像這樣強烈的否定,語氣如此激憤,實不多見。孔子對老好人,為什麼如此深惡痛絕呢?孟子說,這是因為孔子痛恨那些似是而非的東西;

考考你:“鄉愿”一詞出自《論語》,有誰知道他在講什麼?

■關於孔子對“似是而非”的討厭,孟子進一步舉例說:“討厭雜草,是怕禾苗被弄亂了;討厭奸佞,是怕大義被攪亂了;討厭巧舌如簧,是怕誠信被弄亂了;討厭靡靡之音,是怕高雅的音樂被弄亂了;討厭紫色,是怕紅色被弄亂了;討厭鄉愿,是怕道德被搞亂了”。

考考你:“鄉愿”一詞出自《論語》,有誰知道他在講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