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農產品“賣難”頻現怎麼破?專家:需找準產銷對接發力點

"聆聽三農,感悟中國"

點擊上方"三農中國"可以訂閱哦!

眼下正值蔬菜瓜果上市旺季。近期廣東、海南的芒果、菠蘿,雲南、貴州的部分蔬菜,江蘇等地的甜瓜等相繼出現“賣難”。

為何鮮活農產品為何在產地“沒人要”,而在城裡的菜市場上價格卻並不便宜呢?如何在生產和需求之間找到平衡點,減少市場劇烈波動影響呢?有請中國鄉村之聲特約評論員徐春暉帶來今天的農經漫談。

漫谈|农产品“卖难”频现怎么破?专家:需找准产销对接发力点

徐春暉:隨著農業科技的普及和商品經濟的發展,現如今,經濟作物的種植面積逐年提高。然而,銷路問題也隨之而來,農產品的局部“賣難”已成連年出現的“老大難”。 單就今年來說,年初就有西紅柿、辣椒、土豆、蘋果滯銷的聲音,隨後洋蔥、大蒜滯銷情況更為明顯,而隨著夏季水果的大量上市,近期海南荔枝、芒果、菠蘿等熱帶水果再度出現價低賣難的情況。

但令人困惑的是,一邊是“豐產”的農民滿面愁容,絲毫沒有“豐收”的喜悅;另一邊是城市中的民眾抱怨自己身邊果蔬價格太貴。市場陷入“農民賣難、市民買貴”的怪圈。究其根源,主要還是當前的市場存在三大症結:產業鏈條不健全,產銷信息不對稱,管理體制不完善。

回頭來看,導致近年來農產品出現“賣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對市場的需求量預期估計不足、農民盲目發展產業是其主要的因素。也就是說,盲目種植有可能造成供大於求,只種植而忽視了市場銷售環節。其實,我國農產品的滯銷,除了天氣因素影響外,更多原因還是產銷脫節。由於獲取市場信息的通道閉塞或對市場行情預判能力不足,農民容易受當前價格引導進行盲目種植,造成市場供大於求的局面,從而導致價格直跌卻仍然無人問津的局面。此外,倉儲、加工及冷鏈物流儲存能力不足和農產品的供需結構和管理體制都存在一定的問題。

漫谈|农产品“卖难”频现怎么破?专家:需找准产销对接发力点

徐春暉:咱們來看看國外是如何打破農產品滯銷困局的。先看美國,充分利用合作社破解農產品銷售難題,合作社的倉儲能力和運輸能力正好彌補了中小農戶在這兩方面的短板。再看日本,他們藉助多渠道銷售農產品:農產品直銷、農產品宅配、農產品配送、集配模式、連鎖超市模式,這5大銷售渠道完全承包了日本農產品銷售任務。最後看荷蘭,他們活躍著大量農業合作組織和涉農團體,通過開展農業互助合作,建立了一套高效、靈活的農產品銷售網絡,同時,荷蘭還在農業生產各個環節都引入了先進的信息技術和設備。

面對農產品市場的風雲變幻,要想破解農產品滯銷賣難這一大難題,各方必須形成“合力”。作為農戶來說,要不斷調整產品結構,加強品牌創建,大力發展綠色優質品牌農產品,在綠色無公害的食品方面下一些功夫,更好地和市場對接;二是有關部門一定要加大市場信息發佈力度,瞄準市場需求安排生產,引導農民生產適銷對路的農產品;三是有關部門還要繼續強化市場體系建設和創新農產品流通方式,要加快農產品冷鏈、製冰、分揀等基礎設施建設,補齊短板,推動農產品加工發展;此外,應建立大宗農產品產加銷聯動機制,推動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鼓勵發展訂單農業,探索拍賣交易模式,推動開設農產品收入保險,做好營銷和產銷對接服務。

面對農產品的“賣難”,扶持幫助並非是長久之計,過度的“悲情營銷”也是一種傷害。我覺得各方還是應該形成合力,來抱團發展,共同拓展銷售渠道,藉助科技的力量,做大做強品牌,破解農產品“賣難”怪圈,讓農戶真正實現豐產又豐收。

漫谈|农产品“卖难”频现怎么破?专家:需找准产销对接发力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