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於小鎮,幼時輟學;闖京城,拍電影,開民宿,人生當如此般開掛

什麼樣的人生才叫有故事,

或者,什麼樣的人生才叫傳奇!

生於小鎮,幼時輟學;闖京城,拍電影,開民宿,人生當如此般開掛

那晨雨,來自黑龍江。

他有另一個姓氏叫葉赫那拉,曾經是科爾沁草原上最顯赫的部族。

少時由黑龍江至北京城闖蕩,從一文不名,到現在的民宿老闆。

今年2月份結了婚,人生到了另一個維度。

幹過銷售,當過群演,見過明星。

從一無所有打拼到現在璀璨人生,過去,他跟歲月到底有著怎樣的契約?

今天他展開過往的人生畫卷,帶著我們一起在屬於他的畫卷上走走。

生於小鎮,幼時輟學;闖京城,拍電影,開民宿,人生當如此般開掛

2002年老那在西雙版納,拍攝電視劇《天空之城》△

從北京風塵僕僕的過來,在長沙梅溪湖邊上的一家茶館。

拿出自己的茶,請茶藝師泡了一杯。

他不太滿意。

向茶藝師提出來,要自己泡。

注水,出湯,一氣呵成。

出來的味道果然不一樣,龍吸一口,回甘便在口中。

正所謂先苦後甜,乃人生之道理。

此刻展現淋漓盡致。

我13歲就輟學了。

精瘦但幹練的他,把茶盞放下,悠悠吐出一句話。

13歲,到現在,二十年過去了。

我從來沒想過,我會到雲南這麼個地方。

更沒想過,開幾家名字叫:尼倉(馬幫休憩的驛站)的民宿。

如果那時候,我沒從黑龍江到北京,估計也沒有此時的這般風景了。

為什麼輟學,我忘了。

從小跟姥姥姥爺長大,沒媽的孩子真的像草,他們說我張了一臉苦相。

時常被親戚善意的揶揄,當然也有惡意。

沒媽的孩子,我有什麼權利反駁呢?

畫從此開卷,這時候的畫上的他,還很孤獨。

一步步的在這並不美好的世間,唯一的辦法,或許就是用一己之力創造出一個桃花源。

可桃花源不那麼容易;

生於小鎮,幼時輟學;闖京城,拍電影,開民宿,人生當如此般開掛

老那與媽媽唯一的合照△

進入社會闖一闖,我想的簡單,那時候的我還不知道,未來險阻都在路上等我。

13歲,還是童工,沒人要我。只能去做苦力活計,沙子、水泥、大板都從我彼時還稚嫩的背脊上走過。

當時,還不知道什麼是夢想。

現在想來,也不知當時是什麼支撐著我走過那段時間。

14歲那年,我找了一份建材商店銷售的工作。

北方人自帶的伶牙俐齒,當時我還是童工,好在我的一副苦相又幫了我。

我裝16歲蒙過了老闆。成了一名銷售員,這是我第一次真正意義的接觸到商業。

就是這次吧,開啟了我另一扇大門。

從此,正式踏上了人生的旅程。

我在這小小的建材商店,見識到了商業的好,也見識到了商業的惡。

第一個月,拿了300元的工資,我便給姥姥姥爺購置了他們一直捨不得購置的東西,他們沒用過的東西。

還有捨不得吃的 他們看著我笑了,因為苦吧,我一路努力,成了店裡面業績最好的員工。

這時候畫上的他,好像不孤獨了。

準確的說,畫中開始有別的色彩了。

當他開始踏入花花世界的第一步,就已經開始有了色彩。

只是這時候他還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麼色彩。

或者,這時候他還沒法分辨出色彩。

生於小鎮,幼時輟學;闖京城,拍電影,開民宿,人生當如此般開掛

老那與楊丞琳合影△

改變人生道路應該是大姨回來省親的時候,跟我說了很多關於北京的事。

我對祖國的首都起了大的興趣,那兒的一切令我著迷,神秘又令我恐懼。

但我還是去了北京,跟著大姨。

為了餬口,親戚們幫我找了許多工作。

我愛做飯,親戚們幫我找了廚師學徒,我待了半天,出來了。

這不是我要的生活。

去做酒吧服務生,在那種地方,感知不到一絲絲真摯的靈魂。

也不是我想要的。

到最後,北影門口20塊一天還管飯的工作。

讓我暫時覺得,這可能是我想要的。

五年最好的青春光陰,從群眾演員到接戲做場工到場記、副導、藝人助理、生活製片到最後做到執行製片。

一段話,一句與你講完,含著五年光陰,我卻如履薄冰走過;

從黑龍江到四九城,這幅畫卷已經有了許多的角色了。

畫的主人公,也開始走上了人生的另一番模樣。

剛到北京的寒徹骨,到現在有些撲鼻香。

此刻他有時間思考人存在的價值和活著的意義了。

說這段的時候,我看他眼睛閃爍著什麼。

估計是那五年時光不好熬,那最好的五年光陰。

生於小鎮,幼時輟學;闖京城,拍電影,開民宿,人生當如此般開掛

2009年,老那在香格里拉△

21歲,我以執行製片人的身份,拍一部電影。那是我第一次到香格里拉,舉手可觸的雲,讓我那顆已經硬了的心,慢慢軟了下來。

藏民,在這世代生活著的藏民對我施以笑容,不帶任何雜質的笑容。

此時我已在娛樂圈摸爬滾打五年,我好像忘了如何回一個同樣不帶雜質的笑容。

五年,我一直在不停往前衝,未敢有半點鬆懈。

神經一直繃著,稍有不慎,便要從頭走過。

好像,

有一個聲音告訴我,留下吧。

一直在我耳邊,很近又很遠。

塵世苦,苦到令人難以下嚥。而誰都是一邊嚥下,一邊往前走。

但我依然放不下,我放不下花花世界的種種。

但,我留下了一個小店。

一個只有一間房的店,想給孤獨人一個家。

我沒有家,父親3歲離開,母親6歲去找了父親。

或許他們一起在天上看著我吧。

別擔心,我在香格里拉有個小家了。

2014年1月11日,凌晨4點,我在上海接到了一個電話。

我在香格里拉的家沒了,香格里拉大火,整個古城被燒,三分之二成為灰燼。

我的家,也未能倖免。

訂好機票,連夜趕到香格里拉。門口森嚴戒備,次日回到小家,已成廢墟一片。

已然成空,又何必糾結。

生於小鎮,幼時輟學;闖京城,拍電影,開民宿,人生當如此般開掛

被燒燬的小店廢墟△

話中帶苦,但我見他卻帶著笑意,彷彿這段是別人的經歷。

對於家來說,漂泊在外的人們都有感觸。那碗深夜的湯,還有叫醒你的早餐。

這是家,在他的畫卷上,有家,卻不小心被抹掉了。

但刻在了心裡,不管歷經幾多浮華,不曾變化。

此刻我在他臉上沒看到任何的可惜,端起茶盞的手也未曾抖,滿臉皆是淡然。

生於小鎮,幼時輟學;闖京城,拍電影,開民宿,人生當如此般開掛

2017年的老那,在斯金拉措△

南下上海,

我變成了一個商人,研發了礦泉水,還做了汽車產品的總經銷。

又到無錫。

開了一家餐館。

可,我總覺得

我離自己越來越遠,離我想要的家越來越遠。

離我想要的桃花源越來越遠。

再次來到香格里拉,我又聽到了那個讓我留下來的聲音。

罷了,是時候告別過去的所有。

留下來吧。

就在雪的故鄉留下來。

生於小鎮,幼時輟學;闖京城,拍電影,開民宿,人生當如此般開掛

老那和他的藏族兄弟扎巴格丹△

跟著他走到畫卷的這處,終於鬆了口氣。

但凡在某個地方放棄了,便只有一條路,回家。

回家不是不好,趨於平淡也不是不好。

只是那並非心中所想。

出來闖蕩就是難險,都是第一次走鋼絲,難免掉落深淵。

那深淵的名字叫生活,平淡的生活。你將回到平淡的生活裡,夢想都被撕碎。

要麼平淡接受,要麼打敗來自深淵的恐懼,繼續往前走。

最後到了彼岸,走鋼絲開始成了樂趣。

生於小鎮,幼時輟學;闖京城,拍電影,開民宿,人生當如此般開掛

青年時候的老那,眼睛裡充滿疑惑△

盤了一家七間房的小店,是2016年。

開始在香格里拉生活,一年後,閒不住了。

懷念過去走鋼絲的時光,那段克服,逐流,充滿挑戰的時光。

過去的年頭,我用走鋼絲的方式走了那麼久。

到雲南來我知道了有一種行為叫馬幫,他們每次出去走馬幫,都像走鋼絲。

如履薄冰,小心翼翼。

路上馬匪眾多,走這一趟丟了東西倒還好說。

關鍵這是個要命的活計,舟車勞頓,精神繃緊走過這一路。

終究還是有個休息的地方,當地人跟我說,馬幫休息的驛站用藏語說叫:尼倉。

到了尼倉(馬幫休息的地方),暫做歇息。

歇息,是為了走更多更遠的路。

在這畫卷中走了這麼久,還未發現有亭。

古人說,亭與停同音,凡有亭處,必有景。

老那的人生畫卷走到現在,也該有亭了,亭裡觀番景色。時候也到了,該繼續往前走。

走鋼絲為樂,大丈夫該如此般,張弛有度。

勿以小成為終;

生於小鎮,幼時輟學;闖京城,拍電影,開民宿,人生當如此般開掛

香格里拉老那七間房的小店△

17年初我把小店交給友人打理,重新踏上了趕馬幫的路。

17年至今,我開了三家店。

我有個三個家,三個能給所有走人生這條鋼絲人們的一個“尼倉”。

人生如趕馬幫,路上艱險重重。卻還樂在其中,天塹走過,才安心走通途。

路到今天,我走過人生趕馬幫的辛苦路途。

當年沒有一個叫尼倉的地方歇息,而今,你們有了。

苦真,累也真。

就像人生歷程上的艱難險阻般令人恐懼,可總得去走。不是麼?

生於小鎮,幼時輟學;闖京城,拍電影,開民宿,人生當如此般開掛

老那的尼倉麗江店△

生於小鎮,幼時輟學;闖京城,拍電影,開民宿,人生當如此般開掛

老那的尼倉香格里拉店△

生於小鎮,幼時輟學;闖京城,拍電影,開民宿,人生當如此般開掛

老那的尼倉拉薩店△

畫卷到這兒,顏色都豐滿了。

赤橙黃綠青藍紫,酸甜苦辣在其中。

我喜歡他帶我看這段畫的樣子,不帶一絲波瀾。好像說著別人的故事。

逆境中不帶頹喪,順境沒有一絲得意。

在這個雜亂的世間,他走的好像是另一段鋼絲。

掉落也不怕,我相信他能重新走,深淵對於他來說好像是一種別樣的存在。

此刻,畫卷上,除了亭,還該有一樣東西。

叫嚮往,他的嚮往叫喜馬拉雅。

生於小鎮,幼時輟學;闖京城,拍電影,開民宿,人生當如此般開掛

老那與香格里拉民宿共建人合影△

喜馬拉雅我從小就知道,藏語的意思是雪的故鄉。

可能生在北國,對雪也有別樣的情愫。

“尼倉”有了,下一段鋼絲,我往喜馬拉雅的方向走。

喜馬拉雅,山高路遠,總歸得有小歇之處。

便有了屬於所有人的喜馬拉雅藝宿;

這兒有純潔如巍峨入雲雪般的藝術,

你內心求而不得的所有感官細節。

當然,這兒也有你心心念唸的所有。

這兒可以寄存所有人的靈魂,我會在通往喜馬拉雅的路上等你,在喜馬拉雅藝宿裡面,一泡茶,一群人。

一些好故事,一個老朋友。

還有一個洗盡鉛華的老那,等你來闊談人生。

生於小鎮,幼時輟學;闖京城,拍電影,開民宿,人生當如此般開掛

老那和他的藏族兄弟扎巴格丹△

畫卷戛然而止,停在2018年,中旬。

就此回顧一番屬於老那過去的畫卷。

少年時,青年時及此時,

別人眼裡的爛牌他打出了自己的特色。

喜馬拉雅藝宿,不是一個概念,而是通往那神聖地方的必須。

人生這幅畫卷沒有重繪的可能,毀了的,就像老那第一個在香格里拉的小家一樣沒了。

在這個地方,在下一個地方。

畫出新的畫來,如果說之前老那像一個被指引者般走著鋼絲,這次,老那做出了萬全準備。

喜馬拉雅的起點在中國,幅員之遼闊,含雲南、新疆、西藏,出疆界至緬甸印度不丹尼泊爾,甚至更遠。

神秘的喜馬拉雅沿線的將建起藝宿,帶著馬幫,從尼倉出發,去探秘未知的地方。

如人生重新開始一般。

亦是他追尋心中喜馬拉雅的起點,我想,這也是你想要的起點。

喜馬拉雅藝宿是什麼?

是老那人生下一個十年的畫卷,這幅畫有些長。

他慢慢畫,我慢慢講,你慢慢看。

可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