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河南90歲老院士捐款300萬,平常卻和老伴一起擠公交去看病

【現場】 90歲高齡捐300萬設創新與幫扶基金

捐贈儀式很短,李俊賢院士滿懷深情地希望能為黎明院高層次人才引進和培養以及離退休困難職工幫扶盡一份心,促進黎明院創新發展、和諧發展。李俊賢、丁大雲夫婦捐贈的300萬元,其中200萬元作為黎明院博士創新基金啟動資金,100萬元作為黎明院困難幫扶基金啟動資金。

今年年初,在李俊賢院士90高齡之際,李俊賢丁大雲夫婦以兩位老共產黨員的名義向黎明院黨委寫信,提出捐贈500萬元支持黎明院博士科研創新、幫扶公司離退休困難職工。

李俊賢夫婦善舉在黎明院黨員、幹部間引起較大反響。黎明院黨委非常重視,多次研究,綜合考慮,決定接受其300萬元捐贈,其中200萬元成立博士創新基金,100萬元成立困難幫扶基金。目前,300萬元善款已打入黎明院專用賬戶。

黎明院黨委書記楊茂良代表昊華股份公司、代表黎明院黨委向李俊賢丁大雲夫婦致以敬意和感謝,肯定了李俊賢院士與黎明院、與黎明院職工的深厚感情,高度讚揚了李俊賢院士熱愛創新、甘於奉獻、淡泊名利、清風正氣的高尚品格,以及李俊賢院士科技報國、責任擔當的大愛情懷。

楊茂良說,目前黎明院已制定了《引進博士培養計劃實施方案》《困難幫扶基金使用辦理辦法》,併成立了相關決策、管理、協調機構和辦公室,明確了基金的使用對象、申請條件、審批程序等詳細工作流程。一定會管理好、使用好這兩筆基金,使之發揮應有作用,成為促進黎明院創新發展,幫扶困難職工的重要力量。李院士參加生產裝置現場論證

感動!河南90歲老院士捐款300萬,平常卻和老伴一起擠公交去看病

【特寫】擠公交、推自行車買菜、密密麻麻的文章標註

馬巖是黎明院工會主席、黨委工作部主任。

在獲知李院士夫婦捐出300萬設創新與幫扶基金後,他非常震撼。

前幾年,李俊賢夫婦還經常推著自行車去買菜。那輛自行車約有60年的車齡,是1955年丁大雲老人從北京推到青海,再到洛陽。直到前幾年,中國化工集團成立中國化工博物館,向李院士夫婦提出為二老再購買一輛自行車,收藏這輛有歷史的自行車。

“李院士為人非常低調,一雙兒女都是黎明院一線普通員工,他從沒向組織上提過任何要求。”馬巖說,李院士雖然已90歲,卻還是個“工作狂”,只要身體允許,他就是家、辦公室兩點一線的生活方式,查閱資料、搞科研已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馬巖介紹,李院士會俄語、英語,經常瀏覽外文網站。前些年一些外國專家過來,李院士既接待又交流,還當翻譯。同時,還非常喜歡用電腦工作,他在70多歲時學會使用電腦,當時馬巖還在計算機中心工作,只要遇到不懂的問題,都會到辦公室找到他說,“小馬,請教你個事兒”,非常謙遜。

2011年,李俊賢帶了最後一屆研究生。其中有一件事兒讓馬巖記憶深刻。當時研究生小杜在做化工實驗,擔心會有危險,80多歲的李院士親自指導,很關心學生。

還有一次,小杜有一篇文章,拿給李院士有一段時間了,但沒有迴音。小杜想著可能是工作太忙忘了。但沒幾天,李院士又拿給小杜。上面密密麻麻多了很多的標註,就連文章最後參考文獻,李院士每個都找出來看了看,還指出一些引用不太合適,非常嚴謹。

“李院士一輩子搞科研創新,關心科研創新,到了90歲高齡時,他還把自己省吃儉用的積蓄拿出來支持科研創新,同時也沒有忘記黎明院一起工作、奉獻、付出的老同志。”馬巖說,這種精神讓人欽佩。

感動!河南90歲老院士捐款300萬,平常卻和老伴一起擠公交去看病

老來不去享清福,仍大量閱讀各種文摘和文獻

薛金強博士是黎明院推進劑專業的研究人員,2008年有機化學專業的他來到黎明院工作。

現在薛金強主要從事新一代推進劑的研究,但在2008年時這個研究領域在國內還沒有開始,而現在這已經是國防重點應用領域。“我感覺李院士特別有前瞻性,正是他的指引讓我這個推進劑外行進入了這個領域。”薛博士說。

在薛金強進入黎明院工作後的2008年至2012年期間,年已八旬的李院士每年都要幫助年輕的研究人員進行課題規劃並聽取課題彙報。“大家課題彙報的時間很集中,因此李院士每天會花很多的時間閱讀分析我們的材料,並給我

感動!河南90歲老院士捐款300萬,平常卻和老伴一起擠公交去看病

們作出指導批註!”薛博士說,李俊賢院士工作非常仔細,他會將文章中的引用內容進行原文查閱,看大家是否引用得準確和完整。

“李院士這麼大年紀了,換了別人肯定在家帶帶孫子,享受清福,他到現在仍然大量閱讀各種文摘和文獻,保證自己的知識始終處於推進劑領域的最前沿!”正是由於李俊賢院士的終身努力,在國內的推進劑研究領域黎明院始終走在最前列,雖然李院士由於年齡原因已經不在該領域的國家專家課題組擔任職務,但黎明院在該專家組一直為其保有一席名額。

推進劑屬於易燃易爆物品,這個研究領域存在潛在的安全風險,薛博士說,作為年輕一代的科研人員,他們在從事一項課題時肯定會糾結於課題的安全風險,但李院士的目標始終盯著國家的需要和國防的前沿,他不會考慮如果自己承擔這個課題後可能帶來的危險。

薛博士認為,真正讓李院士成為推進劑領域專家的背後動力就是這種“科技報國”情懷,而這次李院士拿出300萬積蓄作為科研獎勵啟動基金,也是為了培養年輕的創新團隊,為黎明院未來發展打下更紮實的基礎。

【人物名片】

李俊賢:我國火箭推進劑創始人之一聚氨酯工業奠基人之一

生於1928年的李俊賢,祖籍四川眉山,1956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95年5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是我國著名的化工合成專家、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我國火箭推進劑創始人之一、聚氨酯工業奠基者之一、黎明院成立籌建主要人員之一。

李俊賢院士主持參與了偏二甲肼、一甲基肼、魚推-3燃料、丁羥膠等產品的研製,迄今仍廣泛應用在多種型號的戰略、戰術武器、先進魚雷、長征系列火箭、衛星和飛船等裝備上。

他響應國家號召,提出“保軍轉民”方向,主持組建了國家反應注射成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開創了中國聚氨酯材料的研製,累計取得成果50多項,形成了一批從關鍵原料到製品生產的成套技術,已廣泛用於汽車、建材、家居等國計民生行業。

李俊賢從事科研工作幾十年來,始終保持著旺盛的創新熱情。在他的帶領下,黎明院對化學推進劑及原材料和化工材料聚氨酯的研究一直保持在國際先進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