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客家山歌:紙棚山歌

萬載紙棚山歌是紙棚工人在造紙勞動過程中自娛自樂演唱的一種即興山歌。也是萬載客家山歌中的一個種類。主要流傳於萬載高村、茭湖、仙源、赤興、白水等部分山區村落。

棚民在深山老林中憑著吃苦耐勞精神,開墾荒地,伐木燒炭,播種五穀,育竹做紙,過著自給自足的農耕生活。他們用竹紋製作的土紙(表芯紙)由於量大質優,遂成為萬載一大富源和“三大特產”(即花炮、夏布、表芯)之一。清末,萬載表芯“通行南北,商賈皆聚”。全縣專營土紙的商行大小多達十多家,除國內行銷外,還出口朝鮮、東南亞國家及香港、澳門等地。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初.萬載有紙槽5000餘個,紙棚工人20000餘人,年產土紙40餘萬擔。

另類客家山歌:紙棚山歌

勞動產生了號子,紙棚孕有了山歌。自明代有表芯紙生產開始,萬載就有了棚民的紙棚山歌。在長期的造紙勞作中,紙棚工人雖苦猶樂,他們邊做工邊叫唱山歌,以唱山歌寄託自己對幸福生活的期盼或對美好愛情的追求。這樣獨具一格的紙棚山歌流傳至今。

在萬載,客家山歌種類較多,內容豐富,題材廣泛,風格各異。這些山歌淳樸、自然、真實、通俗,鄉土氣息格外濃郁。詞曲結合相得益彰,歌詞格式多為四句式、七字句。其特點是結構短小、形象生動、韻味和諧、琅琅上口、易記易唱、易於流傳。萬載紙棚山歌的曲式結構多為二樂句式和三樂句式,節奏較為自由,拖腔較短,一般用在句末或句首。紙棚山歌,旋律流暢,跌宕起伏,自然分明。演唱形式主要有男聲獨唱、男女對唱等。

萬載紙棚山歌因其曲式結構、節拍、節奏、旋律和男女同腔同調的原生態演唱等鮮明特徵,曾引起省內外專家的高度重視。20世紀80年代收集整理的萬載紙棚山歌,有多首入選《中國民間歌曲集成·江西卷》。1984年,根據萬載紙棚山歌創作改編的歌曲《紙工謠》,參加江西省廣播電視廳舉辦的“國慶35週年徵歌評選”活動,獲得三等獎,並由省廣播電臺錄製展播。2008年5月,經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萬載紙棚山歌被列入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