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紫砂壺小知識

一是紫砂泥要純正,色澤溫潤,火候適中;


二是壺把、壺嘴、壺蓋鈕三點成一線;

三是壺嘴出水應急、長、圓成水柱狀不散花;

四是壺蓋要嚴穩不晃動;

五是看壺把、壺嘴等連接處,過渡自然處理光滑;

六是拿壺倒水感覺壺的重心適宜,手感舒適等。

如果是更高標準要求,賞壺時應從形、神、氣、態去把握,也就是形而上的樸拙之美、大氣之美、端莊之美、和諧之美、靈秀之美、情趣之美等。

1、紫砂壺型分幾類?

如果具體到每個壺型和名稱有幾千種之多,但按習慣分為三大類:

一類稱光貨壺,也稱幾何形,又分方形壺和圓形壺;

一類是花貨壺,仿自然界瓜果蟲魚,造型各異,千姿百態;

一類是錦囊貨壺,仿瓜稜、花掰等形體也稱經緯工藝。

2、注漿壺是怎麼回事?

注漿壺是一種用模具注漿成型工藝製做的壺,開始於上世紀六十年代,是面向“工農兵”服務,提高產量“革新”的產物。它有悖於紫砂成型的特殊工藝,只能作為最低檔的商品壺,無工藝和藝術價值可言,更無賞玩收藏之說。鑑定的主要方法是:注漿壺的把和嘴處有一條明顯的模具線。

3、手拉壺是怎麼回事?

正宗宜興紫砂壺的製作,應該是打圍身筒、鑲接泥片,此項工藝屬宜興紫砂壺所獨創,是紫砂文化的重要內容,並已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而手拉壺是一種採用手拉成型(與陶瓷製作工藝相同)的工藝方法做的壺,壺內壁有明顯的旋轉手拉螺紋線。

4、紫砂壺有幾種顏色?

紫砂原礦燒成後分為三種,即紫色、紅色和米黃色,人們習慣將這幾種顏色的壺分別稱為:紫泥壺、朱泥壺和段泥壺。但由於窯溫的變化,同樣泥料燒成的壺顏色也不盡相同,如果兩種泥或兩種以上泥調配可配製成多種泥色,再加適當氧化物著色,壺的顏色會呈現多種多樣,豐富多彩。

5、紫砂壺表面為何有的粗有的細?

紫砂壺表面的粗細,是與制壺用的紫砂陶土(泥料)的粗細有關,陶土的粗細一般用篩子網的目數來表示,60目的顆粒適中,目數越多陶土越細,反之陶土則粗。另外還有在泥中調砂工藝和鋪砂工藝,以增加紫砂壺表面的肌理效果。

6、怎樣鑑定真紫砂?

所謂真紫砂,是因為現在市場上有些壺不是真紫砂泥,而是用一般普通陶土製作的,成本低,質量差。真紫砂壺色澤適中,內斂含蓄,壺體表面肌理隱現,手摸猶如抓豆沙之感。既滑而不膩,粗而不燥,色而不豔。用開水一燙泥色會明顯變深,泡茶養壺時間不長紫砂壺就會變得溫潤質樸,令人愛不釋手。

7、什麼是清水泥?

清水泥是最常見的一種紫砂泥料,也可理解為單純的一種紫砂泥,既不和其他泥料調配,也不加任何著色劑等。清水泥燒成陶後一般呈紅色,窯溫高會呈紫紅色。清水泥做的紫砂壺質樸端莊,色澤秀美,令人喜愛。

8、什麼是拼紫泥?

拼紫泥也是常見的一種紫砂泥料,與清水泥不同的是,它不是單一的一種泥料,而是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顏色的泥調配,或加氧化物調色而成,拼紫泥一般為紫色或褐色,顏色或深或淺不盡相同。各家都有自己的泥色配方“取用配合,各有心術,秘不相授”,拼紫泥是制壺藝人的二度創造,使紫砂壺更加多姿多彩,楚楚動人。

9、紫砂壺為什麼要“養”?

“養”壺就是人與壺的親近交流。紫砂壺是讓人來使用的,不能用的紫砂壺也就失去了它的功能美。壺在泡茶過程就是“養”的過程。一把好壺經長期泡茶,經受冷熱變化,經常洗滌摩挲,新壺就會褪去火氣,盡顯溫潤“水”色之美,表面色澤會變得更加深沉質樸,日久天長就會生出黯然之光。

10、紫砂壺上為什麼要刻字、繪畫?

在紫砂壺上刻字繪畫是紫砂壺最重要的裝飾藝術,更是紫砂藝術和文人結合的產物。清代西泠八大家之一陳曼生,開創在壺體上題詩作畫之先河。從此以後,歷代文人雅士大都鍾情於紫砂,在壺上留下了很多的壺銘佳句,藉以抒發他們的人生感懷。也正是由於文人的積極參與和在壺體上題詩作畫,才使紫砂壺具有了高雅的品位,帶著文化內涵登上了藝術的殿堂。

11、看底款能識壺嗎?

底款是紫砂壺底部欽有制壺者姓名(字號或齋號)的印章,既是紫砂壺工藝的組成部分,又標明作者是誰。賞壺要先看壺後看印章。新手不要過分迷信底款,因為底款被仿製太容易了。真正的玩家是全方位的去審視一把壺,底款要看,泥料、款式、風格、做工、神態等都要看,這比底款更重要。玩壺關鍵是要懂壺,懂壺的關鍵是學習和實踐。

12、敲壺聽聲音能說明什麼?

新手選壺喜歡用壺蓋敲擊壺身聽其聲音,判斷壺的質量。這種方法有一定作用,但只對經驗豐富的玩家有用。因為壺的聲音取決於多方面,如壺型、壺坯的厚薄、泥料的粗細、窯溫的高低、泥坯的鬆緊、新舊程度,敲擊部位等等,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壺的聲音清脆和高低等。還是需要經驗的積累,意會之事應去慢慢的品味。

13、為什麼紫砂只屬於宜興?

據記載,紫砂壺誕生於明代正德年間,宜興金沙寺廟的僧人首創,後被一名叫供春的書童學會,並制有供春壺流傳至今(在研究),人們習慣把供春稱為紫砂壺的鼻祖。宜興有“始陶異僧”發現“富貴土”的傳說,產於丁蜀鎮皇龍山的紫砂礦是做紫砂壺的天然材質。宜興的先人創造了獨特的紫砂壺成型工藝,即打圍身筒,鑲接泥片。歷代紫砂大師供春、時大彬、陳鳴遠、邵大亨、顧景舟等均出自宜興,即便是清代大家陳曼生,也是在宜興的窯頭和紫砂作坊成就了他的“曼生壺”夙願。現代宜興紫砂事業更是如火如荼,繼往開來。等等,是宜興的地域風俗和傳統文化孕育了紫砂,是宜興的水土儲養了紫砂,更是宜興的人創造了紫砂。所以中國紫砂就是宜興紫砂,紫砂和紫砂文化屬宜興所獨有。

14、紫砂壺真有收藏價值嗎?

凡物品一般都有收藏價值,紫砂壺作為工藝品和藝術品更不例外。收藏價值的高低取決於紫砂壺的工藝價值和藝術價值,即一般的商品壺收藏價值較低,反之收藏價值較高。當然收藏價值不完全等同於市場價格,這就要看“玩”家的鑑賞力、發現力了。玩壺玩的是一種心態,一種心情,一種情趣,玩壺貴在雅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