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論事

這個問題問得很好。日本東京曾經一度也是原子彈要炸的備選目標。1945年,日本敗局已定,但是,仍然不願意投降,如果要用盟軍的,武裝力量直接登陸作戰,那麼消耗會很大,於是杜魯門政府決定,選擇一些城市,來作為投擲原子彈的備選目標,其中就有東京、京都、廣島、長崎、小倉、新潟等城市。



有關為什麼美國沒有轟炸東京,前面的答主已經做了比較完善的回答,這裡補充一點細節。有些答主提出美國當時只有兩顆原子彈,因此炸了長崎和廣島後,不能再炸東京,這個說法是存在問題的。據後來的史料顯示,美軍在長崎投下了不止一顆原子彈。當時轟炸長崎的飛行員回憶道,當時,他們攜帶了兩顆原子彈,打算轟炸小倉和長崎兩座城市。但是,小倉上空烏雲密佈,無法投彈。在小倉上空盤旋三圈後,飛機飛向長崎。



長崎上空也是烏雲密佈,飛行員趁著雲霧散開的一瞬間,拋下第一顆原子彈。但是,那顆原子彈沒有發生爆炸。但是,又不能帶著原子彈返航。於是又在長崎投下了第二顆。當時日本長崎的防空報告準確地記錄下了這一情況,日本長崎知事致防空總本部長官、九洲地方總監、西部軍管區參謀長的報告寫道:

“本日10時50分B—29兩架,自熊本縣天草方向北進,經島原半島西部橘灣上空入侵長崎市上空,11時2分投下附有降落傘新型炸彈2個。”

儘管這兩顆原子彈中只爆炸了一顆,也造成了悲劇。另一顆未爆炸的原子彈,據說日軍立即派人看管起來。如果不是帝國大學的原子加速器,已經遭到美國飛機破壞,那麼日本也完全可以造出自己的原子彈。可惜歷史不容假設,戰敗已經註定,據說,日本後來從制衡美軍的角度考慮,將原子彈交給了蘇聯。不久,蘇聯於1949年8月29日4時,爆炸成功了本國的第一顆原子彈。



因此,東京之所以沒有受到原子彈的轟炸,並不是因為美軍沒有這個實力,而是因為更為錯綜複雜的政治考量。另外,也要充分考慮到,東京的防空火力更為強大,攜帶原子彈的飛機被打落的話,不但不能逼日軍投降,原子彈可能會落入日軍之手,甚至扭轉戰局。因此,美軍選擇的是另外兩個城市——或許,這就是廣島長崎的不幸,與東京的幸運。


林海

把原子彈丟到東京,美國高層有人也這麼想過,比如曼哈頓計劃(造原子彈的項目)的負責人格羅夫斯就提議核爆東京,但是並沒有這麼做。之所以不把原子彈丟在東京主要有以下幾點:

1.考慮到戰後美國將主導世界格局,對不那麼軍事的目標丟原子彈顯然有損其國際形象。

2.裕仁天皇在1945年後就分別向美蘇雙方傳達過自己的意願:投降是肯定要投降的,但是前提是必須保留天皇,也就是說要求當局不清算自己。蘇聯方面因為特殊的國家聯盟國情,斯大林並沒有理會裕仁天皇的意思。而美國方面投下原子彈無非是為了促使日本投降。但是如果把天皇炸死了,這將激怒日本民眾,而新的日本領導人因為不具備封建殘餘的根基,將利索應當的倒向蘇聯,向蘇聯投降。

戰爭進行到這時,無論美蘇雙方,都在為未來的世界格局做打算,如果不能將日本變成自己的傀儡,美國在西太平洋地區將缺乏立足點,未來難以在此區域與蘇聯抗衡。所以核爆東京,炸死天皇對美國高層是萬萬不可取的。

圖為裕仁天皇

3.沖繩戰役,美軍投入兵力24萬人,傷亡7.5萬人,如果戰爭繼續,哪怕只是登陸九州島,根據美軍高層的推演結果:美軍將遭到2000-3000架次的神風攻擊,傷亡將達到50萬人;而登陸本州島的傷亡更是難以想象。而如果炸死天皇,戰爭的進程仍將繼續。按照美國的政治制度,到選舉時,陣亡將士的母親將把責任歸到杜魯門總統頭上。(為登陸九州島的“沒落行動”所趕製的勳章一直用到了今天還沒用完)

圖為沖繩戰役中本神風攻擊的美軍航母


軍情解析

二戰,日本作為罪魁禍首,給亞洲地區的人民和國家帶來了最為慘痛的傷寒,眾所周知在德國投降之後,小日本等於是獨木難支,在美國向日本宣戰以及蘇聯軍事打擊的聯合下,日本迅速決定了無條件投降,從而令得這場史無前例的戰爭落下了帷幕。

日本犯下的罪行

大家都知道,美國的參戰是軸心國失敗的一個轉折,在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導致傷亡慘重,從而拉開了法西斯聯盟的破碎序幕。對於美國在1945年8月6日在日本廣島投下第一顆代號為“小男孩”的原子彈,造成了十數萬人員的傷亡,可以說是二戰歷史上的頭一次核武器試驗,殺傷性之大令得各個國家瞠目結舌,而日本這個當事國卻好像沒事人一樣,日本當局向人民隱瞞了這一事實,準備繼續在本土決戰,甚至都沒有在日本最高層決策會議上討論廣島原子彈轟炸問題。

原子彈爆炸後的廣島

直到8月9日,第二顆代號為“胖子”的原子彈在日本長崎爆炸,再加上蘇聯遠東紅軍集結150萬軍隊,對中國東北駐紮的60多萬日本關東軍進行偷襲,兩面夾攻,使得日本高層意識到想要獲得體面的投降已經是不可能的,在此基礎上日本天皇才向他的子民宣告日本無條件投降。

問題來了,看小日本的樣式,如果當時沒有蘇聯的進攻,可能他還會負隅頑抗,而美國的原子彈的確是在一定的程度上震懾了日本高層,卻還遠遠沒有達到令他們舉國投降的地步。小日本天生就是不打不行,只有把他打服了,打怕了,他才會敬重你,畏懼你。那當時美國為什麼沒有直接選在日本的首都東京,給它直接這麼來一下呢?

在長崎爆炸的原子彈

原子彈這種大殺傷性武器的投放,從道義上說的確是不人道的,可是對於日本的所作所為,相信億萬的受到日本慘痛蹂躪的百姓都不會認為是殘忍的吧!那為什麼不在日本最神聖最象徵性的政治文化經濟中心這麼來一下呢?

其實當時美國並非沒有想過,畢竟東京是日本的靈魂所在,是不是意味著東京一片廢墟,所有的決策都會終止,日本會立刻乖乖投降?答案是相反的,結果只會令得與目的截然相反罷了。大家可以試想一下,一個國家的首都被人給炸了,那固然會引起一片恐慌,可是更多的卻是舉國上下同仇敵愾,誓死不降。當東京被襲擊,只會一種情況,日本國內士氣空前高漲,人們為了家園而戰,結果適得其反,得不償失罷了。

日本投降

而在廣島長崎這些地方投放,只是地方性的區域,自然不會引起國內的重大抗爭情緒,反而增加了恐怖和絕望的氣息,令得人們放棄抵抗,這樣也就達到了最大的震懾效果。


喜歡講汽車知識

我國古代著名兵家孫武在《孫子兵法》的軍爭篇中提出用兵打仗的八條原則之一就是“圍師必闕”(闕通缺),就是強調包圍敵人時要留下缺口,也就是給敵人留下一條“生”路,防止敵人心理絕望而崩潰,做出魚死網破、玉石俱焚的非理性的打法。相反,如果被包圍的時候,敵人還有一線“生”機的時候,也往往不會心理崩潰,求生的慾望和信念還在,他們才不會做出玉石俱焚的打法,戰局反而容易得到控制,以至於用最小的代價達到讓敵人屈服的目的。


美國當初也是基於這個戰略思維,經過反覆論證才決定把兩顆原子彈投到東京以外的廣島和長崎,而這兩個地方恰恰是東京之外的兩個非軍事區,更是平民聚集地,可以說給這兩個地方的人帶來的災難也是空前的恐懼,不只是日本朝野震驚和恐懼,整個世界也在為美國的這一舉措感到震驚和尖叫,說美國瘋了,完全不顧及日本平民的死亡和損失。可以說,日本上至天皇,下到平民百姓這一刻的內心是崩潰的,他們全都感覺戰爭再這樣耗下去,日本民眾將被美國徹底消滅,只留下東京和天皇豈不是比直接炸死天皇還要讓日本軍政震驚和絕望,於是,迫於無奈日本天皇和他的大臣們才選擇了比死還難受的投降。
其實,早在1941年日本偷襲珍珠港以後,也就是從1942年4月18日起,美國分別於1942年4學18日,1945年2月23/24日,同年的3月9/10日對日本東京的軍事目標、工業區等進行了輪番轟炸,炸彈、汽油彈等投下的不計其數,當時東京超過20%的地區被夷為平地,炸死八萬多人,炸傷超過十萬人,炸燬的建築物更是慘不忍睹,可以說當時整個東京就是一片廢墟,然而,對日本人的震懾效果基本無效,反而日本軍隊好像被打了一支興奮劑一樣,在中國戰場及太平洋戰場表現的越發瘋狂,令同盟國及美國很是頭疼,於是才有了放棄轟炸東京,反手轟炸東京以外的平民百姓,讓東京絕望、無奈的看著,這一步也就是《孫子兵法》的“圍師必闕”的運用,所起到震懾效果比直接轟炸東京更為湊效,也直接迫使日本政府就範屈服投降。


在我國戰爭史上“圍師必闕”的經典案例很多,所取得的效果也同樣標榜史冊:

如:明朝建立之初,元朝皇帝所率大軍被明朝打得大敗,元朝大軍潰敗之時,數次被明軍圍剿而有數次脫身,最終逃向大漠深處。事後有不少武將很不明白,為什麼數次都明明可以把元朝皇帝活捉或者殺死,朱元璋反而單單下令對元朝皇帝“圍師必闕”讓他逃跑呢?朱元璋就問他的部下兩個問題:

一、如果明軍活捉了元朝皇帝以後怎麼辦?

顯然,囚禁,處死都不合適;

二、如果明軍在圍剿元朝大軍的時候,直接把元朝的皇帝射殺的後果是什麼?

顯然,趕盡殺絕會激起元朝大軍的復仇心理,也會讓元朝大軍感覺到求生無望而歸崩潰絕望做魚死網破和玉石俱焚的困獸之鬥,反而不是理智的做法;
在楚漢爭霸的最後“垓下之戰”中,韓信不留餘力的重兵集結、調兵遣將、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可以致項羽於死地的兵家戰法於垓下,目的就是把項羽和楚軍趕盡殺絕、永絕後患,他沒有“圍師必闕”,確實也把項羽和楚軍趕盡殺絕了!


作為一個將軍,消滅敵人、多殺敵人是戰術,而“圍師必闕”則要的是一種具有全局戰略思想的智慧,如,當時朱元璋如果也和韓信一樣對元軍趕盡殺絕,韓信也和朱元璋一樣“圍師必闕”給項羽留一絲活路,我們今天看到的歷史一定大不一樣。

事實上,“圍師必闕”既是一種戰術,也是一種思維方式,更是一種具有戰略眼光凝聚的智慧焦點。其核心是要求我們處理事情時要掌握分寸,留有餘地,話不要說得太滿,事不要做得太絕,給對方或矛盾產生變化的空間和時間,如果超過了一定的限度往往就會適得其反……


求圖55

美國為何不選東京作為原子彈攻擊目標?理由很傷日本自尊心!

  1945年8月6日8時15分43秒,一道耀眼的閃光照亮了廣島的上空,“小男孩”從天而降,廣島頓時成為了人間煉獄。為何廣島會成為原子彈的犧牲品呢?為何美國不選擇東京作為攻擊目標呢?

  

  (圖)原子彈爆炸前的廣島

  美國的曼哈頓計劃是非常周密的,早在原子彈完工前,美國就不斷進行著投彈練習以及目標城市的篩選。總體而言,美國認為所選應該具有兩個基本要求,第一,能對日本軍政當局產生最大的心理效果;第二,能構成對全世界、尤其是對蘇聯當局的實力威懾。這就要求這個城市不能太小,應具有一定的政治意義,還應該人口稠密,而當地的氣候條件也要有所考慮。

  

  (圖)原子彈爆炸後廣島的市區

  根據這些原則,最初美國進行了多次篩選,第一批選擇了廣島、橫濱等17個城市,後來縮減為5個。然而令人奇怪的是,東京卻始終沒有進入過候選名單。美國人這麼瞧不上東京嗎?

  當然不是,其實最早討論的投彈地點就是東京,但是東京一直是美軍轟炸的核心地區,已經形同廢墟了,美國人還希望能在原子彈襲擊日本的過程中獲得儘量多的實驗數據,並且測定原子彈的威力。因此,在東京投放會大大影響對原子彈威力的評估,於是最先被想到的東京也最先被排除掉了。簡而言之,東京已經不值得原子彈去攻擊了。

  

  對於廣島,則一直在“名單”上名列前茅。因為廣島是日本最重要的軍港,是日本海軍的艦隊集結地。城裡有當地的陸軍司令部,大約駐紮軍隊25000人,廣島也是日本第8大城市,人口約34萬,另外廣島的氣候乾燥,軍事工業發達,沒有大批的盟軍戰俘,等等。最終廣島這座美麗的城市成為了“小男孩”肆虐的犧牲品。

  

  (圖)原子彈爆炸後廣島的街道


孫博士侃歷史

當年的美國曼哈頓計劃就造了3顆原子彈試驗了一顆,兩顆扔在廣島長崎了,東京市日本的首都,如果轟炸了日本首都擔心激起日本人拼個魚死網破的決心,另外東京也是當時著名的大城市,有很多的文物古蹟和歷史遺蹟,當年美國轟炸機轟炸東京時還請了梁啟超的兒子,林徽因的老公,中國著名古建築學家梁思成在地圖上標明文物和古建築上的位置禁止轟炸。

二戰後期美軍連續對日本進行轟炸,東京基本上沒有可以轟炸的東西了,美軍目標特別委員會最終選定的城市(按轟炸的優先順序):

1、小倉,這裡有日本最大的小倉兵工廠,廠區長達1。3公里寬0。8公里,附近還有鐵路車輛廠,機械工廠和發電廠;

2、京都,日本的故都,擁有100萬人口的巨大工業城市,由於別的城市已經遭到了嚴重的空襲破壞,大量的人口和機器設備都遷往京都,因此它已經成為日本戰時的兵工生產中心;
3、廣島,這裡是日本的軍隊指揮樞紐中心之一,第二軍總區司令部所在地(當時日本只有兩個軍總區,1個在東京,另一個就在廣島,它也是中國軍區司令部,可見當時的重要性)同時它又是戰時日本陸軍最大的集結地,從這之前的日本每一場對外戰爭都是在廣島市區的宇品港出發的,因此這裡還有巨大的軍需品和軍火倉庫以及碼頭設施此外城東還有鐵路樞紐和軍火製造,船舶維修等重工業施;


4、新瀉,瀕臨日本海的重工業城市,有一座鍊鋁廠,一座巨大的鋼鐵工廠一個重要的煉油廠和一個油港碼頭。在投放原子彈之前,這些城市將作為禁止轟炸的目標,以便以為來評估原子彈的威力。小倉的備用目標是長崎。因為小倉上空的雲層太厚而改為備用目標長崎,根據兩顆原子彈事後評估,廣島所遭受的損失比長崎更為巨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