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七步詩還原朝堂事實,而郭沫若的反七步詩引起眾人的不滿

曹植七步詩還原朝堂事實,而郭沫若的反七步詩引起眾人的不滿

曹植在那個時代算比較有才的一個人,他七步詩更是傳頌千年,之所有會有這首詩,主要是以詩的內容來諷刺曹丕當初不顧兄弟之情,這便有了最出名的那兩句,翻譯成白話文的意思就是,本來是同根兄弟,何必那麼著急相互廝殺?可謂是用了僅僅十個字,就將兄弟相爭王位的那種悲涼之情寫了出來。

曹植七步詩還原朝堂事實,而郭沫若的反七步詩引起眾人的不滿

當時這首詩是在漢獻帝在曹丕的逼迫之下成為了皇上,而那時,曹植曾經跟他一起同爭過太子之位,出於對曹植的不放心,所以想找一個理由讓曹植去死的背景下所作。所以給他出了一道難題,讓他在七步之內做出來一首詩,如若不然將被處死。曹植的才華,我們都看在眼裡,因此七步作詩肯定難不倒他,而他也是用這首詩來,表達他當時的悲憤之情。

曹植七步詩還原朝堂事實,而郭沫若的反七步詩引起眾人的不滿

當時有一個南朝詩人叫做謝靈運,他有一句名言,就是在誇獎曹植的才華。話是這樣講的,如果天下所有的才能加起來一共有一石,那麼曹植自己就能佔去八斗,有人認為他是在藉此吹捧曹植,但他的後半句好像是在吹捧自己,因為下半句是講,我自己能佔一鬥,剩下那一斗由天下人平分。儘管如此,但他對曹植的才華也是有所認可。

曹植七步詩還原朝堂事實,而郭沫若的反七步詩引起眾人的不滿

可有一位近代詩人卻看不慣曹植的這首詩,並且寫了一首反七步詩。在他寫的這首詩裡面,完全就將當時的那種狀態給改變了,原本是曹丕逼迫曹植,結果在這首詩裡面卻成為了曹丕為曹植作出了貢獻,而曹植卻不理解,寫下這首詩的人是郭沫若。

曹植七步詩還原朝堂事實,而郭沫若的反七步詩引起眾人的不滿

眾人皆知,郭沫若是一個很有情懷的詩人,他每寫一首詩,都能從詩中表達他當年的那種情懷。而在寫這首詩的時候,不知道出於何緣故,竟然把寓意改成了無私奉獻的感覺。這含義尤其表現是在整首詩的後半句:如果不是一母同胞的話,誰會願意用毀了自己的這種形式來成全別人呢?由此可見,郭沫若認為曹丕那樣做,不是逼迫,而是成全。

曹植七步詩還原朝堂事實,而郭沫若的反七步詩引起眾人的不滿

很多人看到郭沫若的這首反七步詩之後,都不能理解,因為郭沫若只不過是為了情懷而去寫詩。不但不符合歷史的真相,反而有一種不分青紅皂白的感覺。因此,有人聲稱他這首詩完全就是譁眾取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