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脫貧奔小康」兩當:紅色旅遊助脫貧

「决战脱贫奔小康」两当:红色旅游助脱贫

「决战脱贫奔小康」两当:红色旅游助脱贫

紅色火種世代相傳,革命信念永不熄滅。一直以來,在兩當這塊紅色福地上,勤勞善良的人民群眾不斷傳承和發揚紅色精神,在珍惜現在幸福生活的同時,用不懈奮鬥去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近年來,兩當縣委、縣政府依託豐富的紅色歷史文化資源,積極轉換思路,變資源為資產,在加強保護的同時大力推進開發,催動紅色旅遊蓬勃發展,加快了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步伐。

「决战脱贫奔小康」两当:红色旅游助脱贫

對火神廟村的村民劉會榮來說,近幾年日子過得很滿足,不僅因為面貌煥然一新的村子,越來越舒適的生活環境,更因為在家裡就可以掙錢。

“去年僅賣酒我們就收入了8萬多元。”劉會榮高興地說。

火神廟村地處兩當縣太陽工作站,距離當年“兩當兵變”部隊改編地太陽寺僅僅幾公里的路程。一直以來,因山大溝深、交通不暢等因素,包括火神廟村在內的整個太陽工作站的“貧困帽子”遲遲難以摘下。

「决战脱贫奔小康」两当:红色旅游助脱贫

窮則思變。近年來,在兩當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圍繞脫貧攻堅目標,太陽工作站整合各類資源,大力培育“三養一育”產業,特別是立足豐富的紅色資源,緊抓兩當兵變紅色旅遊景區建設機遇,積極發展紅色旅遊,實現了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

“我們村就在兩太公路沿線,遊客從縣城前往太陽寺,必須經過這裡,這也大大增加了燒酒銷售的機會。”劉會榮說道。

「决战脱贫奔小康」两当:红色旅游助脱贫

劉會榮家的酒有一個響亮的名字——“紅軍燒酒”,之所以叫這個名字,也是因為有一段與紅軍不得不說的故事:1932年4月,“兩當兵變”部隊在離火神廟村不遠的太陽寺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游擊隊第五支隊,期間,有部分受傷的紅軍戰士急需醫治,因沒有醫用酒精,打聽到火神廟村有酒後便急急趕來。彼時,劉會榮的祖父因懂烤酒技術正在一肖姓大戶家打長工,聞訊後便帶了酒出來為紅軍救急。

“後來,父親傳承了祖父烤酒的技藝,這一段革命故事也流傳了下來。”劉會榮說,幾十年來,隨著經濟的不斷髮展,他家的作坊一點點壯大,燒酒成為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

“特別是去年以來,在太陽工作站的支持下,我牽頭註冊了兩當縣紅色燒酒坊專業合作社,新打造燒酒坊6間110平方米,逐漸帶動全站16戶群眾開始參與烤酒。”劉會榮說。

「决战脱贫奔小康」两当:红色旅游助脱贫

以此為契機,火神廟村還建成了“紅軍燒酒”主題文化廣場、旅遊停車場、茅草亭、石砌仿酒罈等。

近年來,兩當縣始終將紅色旅遊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積極有效地開展工作,先後建成了兩當兵變紀念館、兩當兵變舊址、兩當兵變遺址、兩當兵變部隊偵查地東山、兩當兵變部隊改編地太陽寺、兩當兵變前部隊駐紮地楊店“一線六點”紅色旅遊景區。

「决战脱贫奔小康」两当:红色旅游助脱贫

“通過景區建設,目前已形成了縣城至太陽寺紅色旅遊景觀精品長廊,全面帶動了全縣酒店、賓館、農家客棧發展及土特產的銷售。同時開發出了12大類75個旅遊商品,在蘭州、西安、天水、寶雞、廣元等周邊城市開拓了‘兩當2日遊’旅遊線路。”兩當縣旅遊局負責人介紹道。

數據顯示,2013年以來,兩當兵變紅色景區共接待遊客105萬餘人,實現旅遊綜合收入4.2億元;帶動全縣接待遊客180萬餘人,實現旅遊綜合收入7.6億元。從事鄉村旅遊業的人員達到1500人,間接從事鄉村旅遊業的人員達到3500人,通過鄉村旅遊拉動2000多貧困人口脫貧致富。

「决战脱贫奔小康」两当:红色旅游助脱贫「决战脱贫奔小康」两当:红色旅游助脱贫
「决战脱贫奔小康」两当:红色旅游助脱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