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黃金有價玉無價 帶你瞭解如何盤玉玩玉識玉鑑玉

許多古玉鑑藏家對古玉的盤玩,傾注了畢生的心血,留下了許多心得。他們認為盤玩古玉,首先是“四到”,即眼到、手到、嘴到、鼻子到.近器 眼到,就是拿到一塊玉器,首先看它的材料、器型、紋飾、雕工和沁色,經綜合分析後,初步認定它的真偽;

手到,就是採用各種方法對初步認定的玉器加以檢驗,用手感覺玉的重量,用小刀刻玉檢驗玉的硬度(剛出土的高古玉器不能用小刀檢驗),來推斷玉的材料;

嘴到,是一種十分不衛生的方法,據說古人比較喜歡用,就是用舌頭舔玉,古玉是發粘的,有些剛出土的小玉件甚至粘在舌頭上掉不下來;

鼻子到,就是用鼻子聞,方法是用開水泡玉,趁熱拿出來在鼻子下聞,劉大同在《古玉辨》中介紹說:“若屍水所沁,即帶臭氣;鹼水所沁,即帶腥氣;土沁者,多土鏽氣;銅沁者,多銅臭氣。”有了這些氣味一般說有可能就是古玉。如果聞到的是刺鼻的化學氣味那就絕對是偽古玉無疑;

自古黃金有價玉無價  帶你瞭解如何盤玉玩玉識玉鑑玉

自古黃金有價玉無價  帶你瞭解如何盤玉玩玉識玉鑑玉

還有一些民間的方法,諸如開水泡玉。此方法除了能使玉器變熱,使內中的氣味易於揮發外,還能提供另一種鑑別古玉的辦法,那就是“出灰”。“出灰”是古玉的一種標誌,凡是出土的古玉,用滾水一泡並趁熱取出涼幹,在其雕玉處,有時是整個玉,特別是沁色重的地方會有一層白灰。清人劉心瑤在《玉紀補》中特別強調:“凡系土斑盤化(受浸蝕之意)之玉,以滾水泡煮,其斑魚處必有白土泛出。”而新仿偽古玉就沒有這種現象。與滾水泡玉使之“出灰”有著異曲同玉的辦法,就是用冷水浸玉。據說用泉水或井水要比自來水好,特別是農曆三月份的泉水、並水被稱為“桃花水”,浸玉更為理想。將玉放入水浸泡一兩天,真古玉就會“分泌”出一種既稠又粘的液體,受沁重的地方更濃,用手捏摸,好像是抓泥鰍,滑膩異常,取出來涼幹,玉表面也是一層白灰。而沒有入過土的傳世古玉、新玉和偽古玉則沒有發粘的現象。(關於這一點,濱鶴紀本人已經做過N次試驗,親身經歷確實如書所言絲毫不差。在此需要強調的一點是這種粘液萬不可擦拭掉,應該將古玉放到陰涼通風處等其自然乾透再做收存。還需提到的一點是,以濱鶴紀本人的切身經驗,此方法可總結為“只要有‘吐灰’現象尤其此現象明顯者基本可確定其為真古玉,但是老玉新工者不在此參考範圍內。沒有‘吐灰’現象者也不能就定為偽古玉,因為也有一些小件的高古玉‘吐灰’現象不很明顯甚至幾乎沒有,如果這樣的話就應該具體情況結合多方面的鑑定方法來具體判斷,以做出更為精確的鑑定結果,萬不可因為某一點的不符而與真古玉擦肩錯過。”)

自古黃金有價玉無價  帶你瞭解如何盤玉玩玉識玉鑑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