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松石的礦床成因及採掘

幾個世紀以來,很多科學家都在苦心研究地球內形成的寶石等礦物的天然過程和條件,一直到20世紀這項研究才獲得了突破性的進展。一些科學家發現,形成寶石的主要因素是可用的化學元素、溫度、壓力、時間和空間。

綠松石的形成發生在地表下接近正常溫度的壓力中,它的生成過程中的重要媒介是雨水,當雨水下落並滲入地下時攜帶的一些化學物質變為弱酸性,經過足夠的時間孕育後,這些水會溶解岩石,溶解的岩石必須是含銅礦的岩石,而且溶解要先流經某些含可溶解的稀有磷元素的岩石。

當含有銅、鋁、磷的特殊水溶液達到飽和程度的時候,這些化學元素會以新礦物的面貌沉積在岩石的縫隙和凹洞中,綠松石的礦床就這樣形成了,地質上被稱為外生淋濾成因。

符合這些條件的岩石可能是一些酸性的火山噴出巖和含副礦物磷灰石的花崗岩,也可能是含磷的沉積岩和沉積岩變質岩。湖北綠松石多產自含磷的沉積岩和沉積變質岩。在地形上,符合這些條件並能夠稱為綠松石礦床供開採的地區並不多見。有趣的是在一些綠松石礦床下面可以找到含銅、含金的金屬礦床,地質學家根據是否具有多金屬礦床,而將綠松石礦床分為兩大類:

一類是隻具有分散金屬礦化的綠松石富集帶,另一類是具有強烈金屬礦化,在其上部發育的次生硫化物富集帶。但是優質的綠松石通常產在前一類的富集帶中。

實際上,松石礦的形成受多種因素制約,松石礦一般分佈在含有銅硫化合物,含磷層或含磷灰石礦物及圍巖鋁質含量較高的地區。主要是在近地表的氧化帶內,經風化淋濾作用形成的。湖北等地的綠松石就是這樣形成的松石的礦體結構呈結核狀及殼狀者居多,是其因低溫、低壓下風化淋濾作用形成的證據。

自然界十分複雜,松石的形成環境並不相同,促成條件也各不相同。各地的松石成因也可能不一樣,就比如白松的形成就是一個不解之謎。

從地質因素來說,綠松石礦呈細脈狀,沿著遭受風化的硅質板岩層面形成的。當這些岩石的空隙積聚了雨水,在離地表不深的地方便可能形成綠松石礦;岩石空隙有多大,它就可能會有多大;空隙的形狀是什麼樣,綠松石就可能長成什麼形狀。從化學因素來說,由於綠松石礦大多與礦物多水高嶺石、褐鐵礦等礦物共生,所以在岩石表面通常會形成比較明顯的白色痕跡,沿著這些痕跡往裡挖,就可能會挖到綠松石。

從這個角度而言,綠松石礦相對比較容易被發現,而且也比較容易被開採出來,而這一點對於生產力水平極度底下的古人是非常重要的了,這也是他們很早就能夠認識並利用綠松石的一個重要因素。

綠松石的礦床成因及採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