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英國海外領地,雖然面積狹小,但位置好,質量高

英國海外領地共計十三塊,它們是大英帝國落日的餘暉,它們的歷史變遷是大英帝國從崛起、鼎盛到衰落歷程的縮影。其中有些領地地處絕佳的戰略位置,是國際博弈的重要砝碼。比如地中海直通大西洋的咽喉要道直布羅陀,可掌控蘇伊士運河的塞浦路斯英屬基地區和印度洋查戈斯群島等。

圖說英國海外領地,雖然面積狹小,但位置好,質量高

直布羅陀可謂地中海的鎖鑰,乃是英國在歐洲大陸上的最後一絲領土牽絆。它是連接印度洋和大西洋的利器,從波斯灣運載的石油經過其附近的直布羅陀海峽就可以直抵西歐和北美。這麼好的地方,英國是如何得到的呢?這還要追溯到三百多年前的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當時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二世死後無嗣,法王路易十四之孫腓力和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查理大公為爭奪繼承權大打出手,其中擔心法國獨霸歐陸的英國支持奧地利查理大公,1704年,英軍攻克直布羅陀。1713年,《烏得勒支和約》簽訂,登上王位的腓力將直布羅陀割予英國。

圖說英國海外領地,雖然面積狹小,但位置好,質量高

英國在地中海的另一個戰略要地是塞浦路斯基地區。1878年,在第十次俄土戰爭中慘敗的土耳其為在柏林會議上獲得強有力的支持以抵抗沙俄的步步蠶食,而將塞浦路斯交予英國。塞浦路斯島南距蘇伊士運河僅四百餘公里,所以建在該島上的英屬基地區成為了蘇伊士運河,這條溝通地中海和紅海的生命走廊能否正常運轉的操盤手。如果說直布羅陀和塞浦路斯英屬基地區是英國在地中海的定海神針,那麼查戈斯群島就是印度洋中的擎天一柱。

圖說英國海外領地,雖然面積狹小,但位置好,質量高

查戈斯群島是由法國轉手給英國的,時間是1815年。當年召開的維也納會議是戰勝拿破崙的俄、英、普、奧等國,重塑歐洲和海外領地秩序的分贓會議。英國在會議上獲益頗豐,僅在印度洋地區就囊括了包括查戈斯群島在內的毛里求斯,以及前荷蘭殖民地錫蘭(今斯里蘭卡)。查戈斯群島中最大島嶼是迭戈加西亞島,其憑藉27平方公里的陸地面積和地處印度洋中心的區位優勢,已發展成為大型海空軍事基地,現由美國租用。該島不僅可起降B−52、B−2遠程重型轟炸機,而且具備停靠航空母艦、核潛艇的能力。可謂是美軍在印度洋的“不沉的航空母艦”。除印度洋外,英國在大西洋和太平洋亦擁有數個島嶼領地。

圖說英國海外領地,雖然面積狹小,但位置好,質量高

圖說英國海外領地,雖然面積狹小,但位置好,質量高

英國大西洋領地還包括有如珍珠般散落在加勒比海中的英屬維爾京群島、開曼群島等。上世紀五十年代,英國原打算將其西印度群島殖民地發展成完整獨立的聯邦制的政治實體,但因為內部利益分配不均,1953年1月誕生的西印度群島聯邦還沒等到十年大慶就在1962年解體了。其中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蒙特塞拉特島、開曼群島沒有選擇獨立,而是繼續留在英國殖民體系內。由總督代表英國女王管理,負責外事、防務、內部治安和公共服務事業。

圖說英國海外領地,雖然面積狹小,但位置好,質量高

與密佈領地的加勒比海相比,在廣袤的太平洋上英國卻僅有一塊領地,即皮特凱恩群島。該島居民大多是1790年英國“邦蒂”號譁變船員和塔希提婦女們的後裔。英國海外領地遍佈全球,雖然面積相對狹小,但大多是極具戰略價值的要地,它們仍然訴說著大英帝國已然褪色但並未消退的影響力。

圖說英國海外領地,雖然面積狹小,但位置好,質量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