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0萬元,奕澤/C-HR為何不願把自己稱作“小型SUV”?

15-20萬元,奕澤/C-HR為何不願把自己稱作“小型SUV”?

對於車輛級別的定義,過去十幾年中,一直是整車廠商在做產品規劃時一些固有的分類方式,可能基於平臺,可能基於產品定位,也可能基於競品。

但如今,當消費者不再關心所謂車輛級別的時候,在新技術、柔性架構下誕生的一些新車型物種,還有傳統意義上的同級競爭對手嗎?

這也給所有的汽車製造商,出了一道難題。

如果用傳統車型分類的角度看,奕澤/C-HR應該是一款小型SUV,甚至,都不能完全算作一款SUV。但就是這麼一款另類車,在全球市場上,都受到了幾乎一致的高關注度,即便在國內市場,它的價格體系,也將橫跨不少合資品牌不同尺寸SUV的價格段。

進入2018年,合資品牌小型SUV市場,隨著多款新車型的出現,正在重現生機。產品不斷跨界和細分,小型SUV與緊湊型SUV的界限更加模糊。面向新生代消費群體,主流市場的定義正在被新產品重塑。

去年,《童濟仁汽車評論》曾撰文分析合資SUV新的主流戰場,當合資SUV紛紛升級向上,重塑價格體系之時,原本定位在小型SUV與緊湊型/中型SUV之間的市場出現了相當大的一片“空白”,也就是傳統意義上最讓消費者糾結的15-20萬元價格區間。

這個細分市場可選擇的SUV,在過去是小型SUV的中高配車型,或是緊湊型/中型SUV的中低配車型。但當小型SUV市場不斷下沉,緊湊型SUV不斷向上升級之時,新的細分市場出現。

這個新市場,也正在從過去的“糾結尷尬”的市場,變成哄搶新生代的市場。

15-20萬元,奕澤/C-HR為何不願把自己稱作“小型SUV”?

▎奕澤/C-HR為何不願把自己稱作“小型SUV”?

小型SUV幾年前火熱的背後,是國內汽車消費理念日趨成熟,更多依據產品性能、價格與需求的匹配度做出選擇。可當車企對這一市場的新品推出漸趨平緩,潛在消費人群逐漸固化時,合資小型SUV市場便出現了連年下滑。

要拓寬潛在消費人群,就要讓小型SUV重回主流人群的視野。那麼這時,需要賦予產品在實用性和功能性之外的新吸引力——特立獨行的設計!

所以當延展性很強的TNGA架構出現時,豐田想做的就是開發出一款滿足當今新生代年輕消費人群需求的SUV。顯然這是一種市場導向的產品開發思路,而並非對標某個競品,只不過是最終的成品,卻被套用在過去的標準裡,被劃分進了某個細分市場。

15-20萬元,奕澤/C-HR為何不願把自己稱作“小型SUV”?

這也是為什麼南北豐田的高管們在提到奕澤/C-HR的競品時,紛紛表示沒有競品。就是因為以消費需求的眼光來看,用戶並不會糾結於他要買一輛什麼級別的車型,而是這款車型是不是在她/他所關心的產品點上能夠滿足需求。

這也同樣是汽車品牌希望達到的效果,不管是MQB還是TNGA,或是其它類似的平臺架構,它們都希望突破過去車型級別的束縛,而更多去讀懂自己的消費者,尤其是新生代的年輕消費者們,研究它們的需求,再將其轉化到產品力的表現上。

▎在新的市場上,哪些算得上競品?

在介入傳統小型SUV與緊湊型SUV的中間市場裡,其實除了奕澤/C-HR之外,已經有多款全新產品在佈局。它們的共同特徵是車長在4,400mm左右,軸距在2,600mm左右,而主銷價位區間是15-20萬元。這些車型的出現,讓原本必須要糾結兩個細分人場的年輕人,有了新的、更獨特的選擇。

15-20萬元,奕澤/C-HR為何不願把自己稱作“小型SUV”?

這一細分市場最早由日產逍客開拓,但在那個年代,逍客的理念還不能完全被市場接受,而它真正火熱,也是在最近一次換代之後。Jeep指南者可以看做是新趨勢下的另一個重要車型,在自由光面向主流合資SUV市場時,指南者則將目光瞄向了更加年輕的家庭用戶。

這不禁讓人想到在歐洲市場,雷諾的科雷嘉(逍客同平臺)在銷量上超過了大眾途觀,產品的市場切入點,非常類似。

15-20萬元,奕澤/C-HR為何不願把自己稱作“小型SUV”?

與此同時,大眾集團在中國開啟SUV大規模佈局時,自然也不會忽視這個很有增長潛力的細分市場。今年柯珞克、探歌以及年底還要發佈的THARU,都是瞄著15-20萬元區間的年輕新生代群體而去。每一款車型的背後,代表了一類消費訴求人群的切實需求,正在被差異化的產品所滿足。

15-20萬元,奕澤/C-HR為何不願把自己稱作“小型SUV”?

中國品牌也已經有車型看到了15-20萬價格段個性化、年輕化市場的巨大潛力,比如領克品牌即將推向市場的領克02,產品設計思路也不再侷限於尺寸、空間和實用性這三大新車產品分級準則,而是將跨界融合、個性化和運動駕駛感受,放在了消費者滿足的優先級上。

15-20萬元,奕澤/C-HR為何不願把自己稱作“小型SUV”?

可以說,上述這些產品,也都是奕澤/C-HR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對手!顯然豐田在中國市場所面臨的競爭環境,遠比全球其它地區市場更為艱險。

最後,就是即將在今年6月正式上市的奕澤/C-HR雙車。儘管眾多媒體都將這樣的雙車戰略與本田繽智/XR-V相比較,但事實上的市場定位仍然有較大的區別。如果按照傳統意義上的車型級別劃分,奕澤/C-HR要比繽智/XR-V高出半級,這也就決定了他們的消費人群有所差異。

值得一提的是海外版C-HR的一則廣告。街頭霸王主角隆駕駛C-HR一路過關斬將直至擊敗最終BOSS,32位像素的超低畫質、單調的MIDI合成電子音,以及經典人物的再現,都將時光拉回了上世紀90年代。

而當年熱衷街頭霸王的80後、90後少年們,如今已經成長為汽車消費的主流人群。C-HR的這一招,清晰地鎖定了這款車型的潛在消費人群。

15-20萬元,奕澤/C-HR為何不願把自己稱作“小型SUV”?

▎15-20萬元個性化SUV,是新的消費“增長點”嗎?

如果按照過去幾年的經驗看,中國市場的小型SUV,就算在其最火熱的時候,也沒能成為主流,不論是作為年輕人的第一輛車,或者是作為個性化的補充。功能性上的侷限決定了小型SUV並不能完全滿足家用需求。而且,真正合資小型SUV的購買者,又都是年紀偏大、預算有限,對SUV和合資品牌又有強烈訴求的用戶,但這些固有用戶,已經逐漸邊緣化了。

《童濟仁汽車評論》認為,在未來兩三年中,國內小型SUV市場將面臨一場分化,傳統意義上的合資品牌小型SUV消費者逐漸區域下沉和邊緣化。伴隨著新生代汽車消費用戶的崛起,個性、有趣、代表自己的運動型、跨界風格SUV產品類別,會開啟一個新的主流消費市場。

在消費個人化、多元化的時代,新生代消費群體的選擇更多是出自於自身的需求,經濟、有品質、有風格和滿足個人使用構成了他們的主要消費訴求,從這個角度來說,任何一個符合普羅大眾消費水平的細分市場,都有潛力能夠進一步收穫份額。

15-20萬元,奕澤/C-HR為何不願把自己稱作“小型SUV”?

從目前來看,15-20萬元價格區間個性化的SUV產品尚不夠豐富,產品端的升級突破仍需加快,產品附加值和設計溢價能力目前仍然屬於未知數。因此在目前,它們依舊扮演市場補充者的角色,但隨著像奕澤/C-HR、探歌、領克02這類新產品的陸續上市,市場會被一款款全新車型所逐漸激活。

當更多新生代消費者不再在乎、或是不需要大尺寸SUV的時候,能夠在稍小一些的SUV上獲得同樣的品質感、科技配置,關鍵是“更酷”的感覺時,這個市場在中國的潛力,也許比豐田大眾們預期的還要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