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小樓
賀知章的《回鄉偶書》,我們大概小學的時候就讀過了,《回鄉偶書》不是一首詩,而是一組詩,共有兩首。
我們小學時學的是第一首: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第二首同樣經典,但讀過的人卻很少。
回鄉偶書(其二)
賀知章
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
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第二首是第一首的續篇,第一首寫回鄉時的情景,第二首則寫回家後的情況。
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離開家鄉多年,回家後才發現,很多人已經不在了,人事變遷之大,令人感慨!消磨:逐漸消失、消除。
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只有門前那鏡湖之水,在春風中泛起一圈一圈的波紋,還和五十多年前我剛離開的時候一模一樣。
第一首的感情還較為含蓄,而第二首,則抓住了家鄉的變與不變的對比,直接表達詩人對生活變遷、歲月滄桑、物是人非的感慨與無奈之情。
從詩歌的藝術水平來說,第一首顯然高出許多,但第二首同樣寫得很經典。
而且,要體會詩人情感,兩首合在一起情感更飽滿。這兩首詩,並不是相互獨立的,而是互相補充的互相關聯的,兩首詩合在一起才是一個完整的作品。
答者:謝小樓
謝小樓
這是賀知章回家鄉隨手寫的一首詩。作為一個常年漂泊在外的人,我對這首詩特別有感觸。
作者不顯山不漏水,說家鄉變化太大,只有家鄉的鏡湖沒有變,語言平實,看似平靜,其實內心早已波濤洶湧。賀知章寫這詩歌的時候已經八十多歲了,辭官回鄉,面對著巨大的變化,其內心必定感慨萬千,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或許每一個漂泊在外的遊子,每次回鄉都會有這種感觸。
“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
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我每年大概會回魯西南老家兩三次,每次去都能感受到村莊的變化。村裡的人越來越老了,也越來越少了,因為很多年輕人都去縣城買房了,小孩也都去縣城上學了,村裡只剩下一些老弱病殘。母親常常會告訴我,村裡誰誰又死了,誰誰得重病了,而因為常年不在家,我對這些人的印象都還停留在年少時。
年年歲歲的光陰,就這樣悄悄改變著一切。我的家鄉也一年年在改變著,一條條筆直的柏油馬路直通家門口,
不變的是那些通往田裡的鄉間小路,走大路的人越來越多,小路就漸漸荒蕪了,長滿了雜草,坑坑窪窪,記憶雖然早已經斑駁,但依然能讓人記起曾經在鄉間小路的快樂時光。每一個歸鄉的人,心中都有一首《回鄉偶書》。
決明子85219668
如同現在的電視連續劇,第二首可看作是第一首的續集。“少小離家”的詩人還鄉以後,通過與親朋的交談得知家鄉的種種變化,在嘆息“鄉音無改”後,又不免發出遊子歸家了的感嘆。
“離別家鄉歲月多”,相當於上一首的“少小離家老大回”。詩人之不厭其煩重複這同一意思, 物是人非,所有的感慨莫不是由於數十年背井離鄉而引起的。
接下來的一句,筆鋒一轉,寫到了對“人”的議論。“近來人事半消磨”;看似抽象、客觀,實則包含了許多深深觸動詩人感情的具體內容;
多年未回到故鄉,時光消磨掉了多少親朋好友,兒時的古舊紛紛作古;歲月的蹉跎,星移斗轉,無不包孕其中。唯其不勝枚舉,也就一筆帶過了。
三四句由人及物,作者的將鏡頭從人挪到了自然景物。賀知章的故居就在鏡湖之旁。雖然闊別鏡湖已有數十個年頭,而四圍春色中鏡湖的水波卻一如既往。
詩人獨立於鏡湖之畔,一種“世事無常”的感觸自然湧上了他的心頭;於是又寫下了“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的詩句。
當然,與第一首相比,第二首就顯得略遜一籌。比如唯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兩句,就有“鄉音無改鬢毛衰”續貂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