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涼涼”,共享護士又來了,共享護士真的靠譜嗎?

去年大批共享單車倒閉,迅速讓共享單車模式“退潮”,一方面,資本市場不再對共享單車熱衷,另一方面,用戶對共享單車熱情消退,不騎共享單車的用戶甚至對散落在各處的共享單車“墳場”充滿了鄙夷,今年幾大頭部共享單車品牌也少了往日的喧囂,有點兒“涼涼”的意思。

共享單車模式的“涼涼”,並不意味著共享經濟模式不行了,恰恰相反,越來越多的共享經濟開始出現,比如共享寄存、共享兒童車、共享按摩椅等,一些生活中並不常見但實用性很強的產品開始藉著共享的名義出現。

最近,據媒體爆料稱,在西安、濟南等地出現了“共享護士”模式,當用戶註冊安裝相關App後,需要填寫相關信息,系統即會彈出附近的護士,用戶根據挑選即可選擇相關的護士上門服務。從相關App的信息來看,用戶可選服務包括,輸液、靜脈採血、普通換藥、導尿、造口護理、口腔護理等,服務價格方面,一般在100元以上。

共享單車“涼涼”,共享護士又來了,共享護士真的靠譜嗎?

共享單車“涼涼”,共享護士又來了,共享護士真的靠譜嗎?

共享單車“涼涼”,共享護士又來了,共享護士真的靠譜嗎?

實際上早在媒體爆料之前,類似的模式就存在,比如醫護到家、護士到家、護士上門等App均有出現,可這些App推出之際,業界並未用“共享護士”的說法兒,而是用護士上門服務這樣的名稱。共享護士更像是外界對這種模式的“美化”,究竟是否是共享經濟或者共享精神,想必各位自有自己的判斷,本文這裡主要探討的是,共享護士這一模式真的靠譜嗎?

如果僅從“信息中介”的角度來理解,顯然是沒問題的,即連接用戶需求以及護士資源,只要雙方的需求能匹配上,那就沒問題,既解決用戶的需求,同時也能幫助護士。

但作為平臺方,肯定是少不了管理責任的,比如,用戶的信息審查、護士的信息審查,如何保證雙方的安全問題?畢竟是涉及到雙方的安全問題,用戶、護士都有可能有安全問題存在,在這方面要想做到絕對保證,本身還是有一定難度的,而一旦存在漏洞審核不嚴的話,就有可能對用戶/護士造成安全問題。

除人身安全外,還有一個問題是醫療安全,一方面,如何保證護士的專業性,另一方面,醫療本身也是會出現事故的,哪怕再小的醫護問題,都有可能出現問題,這個過程中,如果出現了事故,誰來承擔這個責任?

肯定會有人問,按照這種“擔驚受怕”的邏輯,那不只是共享護士,其他多種創新模式就別想玩了,行業的創新肯定都會有風險的。但與平常的創新模式相比,共享護士模式是涉及到人身安全的,服務的過程中很有可能出現生命危險,其嚴謹性讓創新變的非常不容易,並不僅僅是共享護士。

如果從商業的角度來理解,共享護士的模式還是非常好的,共享護士的出現,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護士的收入,139/169/199元的費用中,護士還是能分得不少收入的,在不影響其正常工作的情況下,也能利用自己的專業職能來獲取收入,這種情況在任何行業都很常見。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醫療安全問題還是很突出的,而共享護士平臺還需要有諸多完善,保證各方的安全問題才行,否則,很有可能“出師未捷身先死”,用戶願意接受的創新,是建立在一切都正常有序進行,任何“BUG”出現,都會挑動人們對 額敏感神經。

共享單車“涼涼”,共享護士又來了,共享護士真的靠譜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