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假?想都別想!水邊有“慧眼”,盯著江河湖

借鑑交通探頭 建自動監測站

水環境質量監測,是指利用先進的技術設備,對進入江、河、湖、庫等地表水體的汙染物質及滲透到地下水中的汙染物質進行監測,以掌握水質現狀及其發展趨勢,對水資源環境進行科學的數據分析,瞭解整個水環境的質量狀況。

常紀文研究員解釋:“自動監測這種技術手段可以減少人為干擾,為環境監測的公平和公正性提供了條件。比如說,以前一些地方政府為了面子更好看,不惜以身試法,在水環境監測數據上弄虛作假。那麼,如何讓監測數據更加真實,最好的辦法就是學習交通系統,引入監控攝像、計算機等科技手段,實時獲得相關數據。這些數據再實時上傳到中央的數據平臺上,彙報給最高層,然後向公眾公開。地方官員就沒有時間和條件去幹涉環境監測工作了。”

常紀文還表示:“儘管通過高科技的自動、實時監測,可以保證監測數據的真實性,但同時也要結合抽查,對人為的數據造假嚴懲不貸。監測數據準確,對地方幹部的考核才能準確,地方政府的環境決策也才能更加科學。”

自動站每4小時監測一次

造假?想都別想!水邊有“慧眼”,盯著江河湖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水環境監測室高級工程師李文攀 鄭挺穎/攝

李文攀介紹:“水環境質量自動監測站,主要是對重點流域、河道、湖泊的水環境質量進行實時監測。自動監測站體系有兩大好處:一是具有實時性,原先人工監測是一個月做一次,而自動站每4小時監測一次,一天監測6次,數據量大、連續性好,確保實時掌控目標水體的現狀;二是根據管理需要和水體特徵,同一條河流往往佈設有多個自動監測站,可實現對河流水質的全面把控,對水環境汙染事故起到預測預報的作用,還可以為水質斷面達標考核、生態補償提供依據。”

不過,自動監測目前還存在一些不足,其監測指標數量比手動監測指標數量要少很多,李文攀認為:“實現‘以自動監測為主、手動監測為輔’,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對水環境質量的全面掌握。”

李文攀說,即將建成的這2050個自動監測站是用來進行達標考核的。這2050個自動站建成後,將架起“水質監測天網”。

姚志鵬還透露,為確保能採購到性能可靠的監測設備,從3月12日開始,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在廣東惠州龍崗河、江蘇無錫太湖,開展了為期一個月的國家地表水自動監測系統建設測試。國內主流水質自動監測儀器生產商、集成商參與了這次封閉式系統測試。測試過程公開、公平、公正,測試數據在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網站實時發佈。測試結果將作為未來投標的一項重要內容,在評標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造假?想都別想!水邊有“慧眼”,盯著江河湖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水環境監測室高級工程師姚志鵬

地表水監測事權上收是什麼

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事權上收基本上分三個階段推進。第一階段,從2017年10月起,全國2050個地表水考核斷面全面推行採測分離模式。也就是國家通過公開招投標方式,確定幾個具有資質、滿足技術要求的企業去負責採樣,原始監測數據直接傳到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第二階段,2018年要完成2050個地表水考核斷面水質自動站建設,統一委託第三方機構負責運維,實現地表水環境質量主要指標的連續自動監測。第三個階段就是監測數據的“統一聯網、實時共享”。

由社會化的公司來承擔採樣任務,效果怎麼樣?李文攀笑著說:“從目前掌握的情況看,採測分離工作整體上運行穩定,統一了監測技術體系和質量管理體系,採樣監測和實驗室分析的規範性顯著提高。現在每月的採樣工作都由8家公司來完成,實驗室分析任務由300來家環境監測站來完成,在樣品交接上實現‘技術隔離’,在一定程度上就避免了地方行政干預的可能。”

監測數據是“河長制”依據

那麼,上級主管部門如何考核河流治理的好壞呢?李文攀認為:“準確、可靠的水環境監測數據就是考核的客觀依據,數據準了,考核才能準。所以,必須切實保證數據準確、客觀、權威。大家在操作規程、分析方法和質量控制要求上達到統一,才能確保監測數據的準確、可靠、可比。”

與前幾年相比,我國的水環境監測業務有何進步?李文攀的看法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環境監測事業也蓬勃發展,所幹的工作也越來越被老百姓所熟知。包括人員、設備、技術能力、規範方法等各方面都在提升和完善,業務領域也在不斷拓展,逐步實現了對環境質量說得清、說得準、說得明,為生態文明建設添磚加瓦。”

造假?想都別想!水邊有“慧眼”,盯著江河湖

北京的一處河道旁邊立著牌子,寫有“河長”姓名。 鄭挺穎/攝

滇池水質改善“肉眼可見”

目前,我國已初步建成覆蓋國家、省、市、縣的四級監測網絡,為推進現代化環境治理提供了詳實的數據支撐。當然,不同層級的監測網絡實施主體是不一樣的,其關注對象和側重點也有所不同。國家層面的水環境質量監測網主要是監測我國的大江大河、大型的湖泊水庫,以及一些重要的國與國、省與省的交界水體。比如,長江、黃河、滇池、太湖等。

“總體上看,我國的主要大江大湖水質情況是在穩步好轉的。”李文攀以滇池為例介紹,“滇池一直是昆明百姓賴以生存的重要水源,對整個地區的生態環境起著重要作用。但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受汙染排放、來水補給減少等因素影響,滇池的自淨力減弱,水質出現重度富營養化。未治理之前的滇池,藻類大量繁殖,水面上就像覆蓋著一層厚厚的油漆,直接切斷了水與空氣的氧交換,滇池水生態受到嚴重威脅,周圍老百姓一提滇池就是黑、臭。”

經過多年治理,滇池水質狀況得到了明顯改善。李文攀高興地說:“如今,西伯利亞紅嘴鷗每年都會遷徙到滇池,當地居民和外地遊客在海埂大壩上可以觀賞到成片飛舞的紅嘴鷗,這應該也算是一種‘獲得感’。”

造假?想都別想!水邊有“慧眼”,盯著江河湖

經過多年治理,滇池水質明顯改善。圖為遊客在昆明滇池的海埂大壩上與西伯利亞紅嘴鷗嬉戲。

網編:吳燕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