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20曝光就吸引了萬眾目光!平可夫:“殲20並非四代機”?

殲-20作為我國第一款隱身4代機,從曝光那天起就吸引了萬眾的目光,甚至造就了一大批新軍迷的誕生。殲-20採用了單座雙發、全動雙垂尾、DSI鼓包進氣道、上反鴨翼帶尖拱邊條的鴨式氣動佈局。頭部、機身呈菱形,垂直尾翼向外傾斜,起落架艙門為鋸齒邊設計,機身以高亮銀灰色塗裝。側彈艙採用創新結構,可將導彈發射掛架預先封閉於彈倉內,發射時展開至於機體外側,同時配備專為殲-20量身定做的PL-15和PL-21空空導彈。PL-21導彈,也稱霹靂-21型導彈,和俄羅斯的R77和美國的AIM-120相當,都是帶有主動雷達導引頭的。PL-21導彈是我國自主研製遠程空對空導彈,專為空軍的第5代戰機設計,可用於狙殺敵方預警機!霹靂-21遠程空空導彈的研製成功,大大提高了我國空中防禦能力,特別是讓我國空軍具備了打擊對方預警機這樣關鍵系統節點的能力,那麼就可以從根本上削弱對方空戰系統乃至整個作戰系統的能力。

殲20曝光就吸引了萬眾目光!平可夫:“殲20並非四代機”?

然而伴隨殲-20一路走來的,還有很多的汙衊言論,而且受眾頗廣。殲-20機身非常大,主要用於對地攻擊。該說法最早見於殲-20首飛不久後的一期國內軍事雜誌,該作者以常年抹黑成飛戰機而出名。該作者稱,殲-20機身長近23米,比蘇-27的21.9米還要長,更是遠遠大於F-22約19米、T-50約20米的長度,所以能夠帶很多油,比較適合作為轟炸機對地攻擊用。這種說法顯然會讓不少人開心,殲-20是一種機動性、敏捷性和大仰角能力非常突出的戰鬥機。該機採用了“鴨翼+邊條+前後襟翼+全動尾翼”的綜合氣動佈局來提高飛控能力。大三角翼安裝在進氣道上邊緣。主翼帶有下反角,可以增加滾轉速度、提高飛機的敏捷性。大舵效的全動垂尾可提供足夠的航向操縱力矩,進而提供較大的滾轉速率。

殲20曝光就吸引了萬眾目光!平可夫:“殲20並非四代機”?

其氣動設計採用了“渦升力”技術。在主翼前面,利用邊條翼、鴨翼產生強大渦流,可以大幅增加主翼升力,獲得更好的機動性能。其內載武器可以消除外掛武器和機體之間的互反射效應,還可以大幅降低飛行阻力。該文章還稱因為殲-20目前發動機推力比F-22/T-50小不少——所以空戰推比要小很多——所以機動性要差很多——所以殲-20不適合做空優戰機,只適合做對地攻擊機”。還有就是殲-20不適合上艦,為什麼?太大。恐怕看了本文章的人都明白了這句說法的來源了吧。一個“殲-20很大”,引出了一系列的惡果,而“不能上艦”這個惡果流傳甚廣,受眾甚多。殲-20作為第五代戰鬥機,在目標探測與跟蹤方面必須追求“先敵發現”的能力和多目標探測與跟蹤能力,因此,殲-20採用了加密數據鏈信息系統,它能夠在數架殲-20之間實現探測情報共享,從而大大拓展每架飛機的態勢感知空域。

殲20曝光就吸引了萬眾目光!平可夫:“殲20並非四代機”?

它也可以由一架打開雷達探測多個目標並利用數據鏈傳輸給其他幾架保持雷達靜默的飛機,實現較隱蔽的接敵與攻擊,這也是F-22典型的攻擊形式。數架殲-20組成的編隊足以控制大片的空域,再加上其超音速巡航能力、強大的主動式電子對抗能力,殲-20具備與F-22相當的作戰能力。儘管有著有那樣的問題,但為什麼直到現在還有不少人在說“殲-20太大,不適合上艦”呢?有的是真的不瞭解,有的可能就是另一回事了。所謂“輿論就是生產力”,只有殲-20不適合上艦,FC-31才能上艦嘛。還有人稱殲-20現在不算真正的4代機,因為發動機不好。什麼是真正的4代機,目前世界上並無統一的標準。4S理論:隱身、超機動、超巡、超視距打擊。然而這個標杆卻被F-35的出現給打破了,因為F-35即不能超巡,也沒矢量發動機,常規機動性還不好,但美國卻一度稱其是比F-22還先進一代的5代機。既然F-35都能稱為標準的4代機,甚至比F-22還先進,那麼殲-20為什麼不是呢?有關殲-20的汙衊言論就說完了,以後見到類似言論就一笑而過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