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源縣幫扶側記——引導“窮親”走富路

一說起村裡裝上了大喇叭,幹海子村民小組組長張樹友就會樂不攏嘴,他動情地說:“誰也沒有想到駐村工作隊的領導一個個看似文質彬彬,做起事來卻是說一不二、雷厲風行。6月2號,縣上的領導才說我們村辦事效率低、很多事情通知不到位,第二天駐村的領導們就開始行動了,他們一邊做村幹部的工作,一邊親自上陣聯繫安裝大喇叭的廠商,不到兩週大喇叭就從村委會通到了各個自然村!”

富源縣幫扶側記——引導“窮親”走富路

富源縣幫扶側記——引導“窮親”走富路

村支書何勇說:“自從工作隊來了,他們不但給我們村帶來了黨密切聯繫群眾的優良工作作風,而且還幫村裡爭取了資金、項目,理清了發展思路,我們村現在一天一個樣,他們可是我們村的大功臣!”

富源縣幫扶側記——引導“窮親”走富路

富源縣幫扶側記——引導“窮親”走富路

初春三月,富源縣委宣傳部駐卡錫村工作隊滿腔熱情地奔赴幫扶村——十八連山鎮卡錫村。初來乍到,情況不清,工作、生活條件差,難以開展工作。工作隊隊員把自己看作是一名普通的村民,把駐地當作自己的家,堅持務實的工作作風,不走過場,不做表面文章,幹真事,幹實事,幹成事,做到村不漏戶,戶不漏人,深入全村220戶貧困戶,調查摸底,訪貧問計。僅僅用了一個月時間,工作隊就基本摸清了村群眾的所思、所想、所盼。

富源縣幫扶側記——引導“窮親”走富路

富源縣幫扶側記——引導“窮親”走富路

富源縣幫扶側記——引導“窮親”走富路

卡錫村全村有1300戶5612人,卡錫村村民世代以農耕為主,家家戶戶守著貧瘠的一畝三分地辛勤勞作,貧困面相對較廣,以農為業的傳統思維在很多人心中根深蒂固,做好脫貧工作也相對艱難。為使貧困戶能夠走出思想禁錮脫貧致富,剛駐村時,駐村工作隊就保持“一次不行,就兩次三次,直到貧困戶真正瞭解政策,明白我們是真正能幫助他們脫貧致富的人。”用這樣的工作態度積極做好入戶工作。在不斷的入戶中,貧困戶對我們、對政策有了更多的瞭解,從開始的牴觸、排斥到現在的配合、歡迎,甚至電話聊家常。幾個月的時間,潛移默化中他們在慢慢發生變化,這種變化只因我們有著共同的奮鬥目標——脫貧致富奔小康。印象中,這種變化開始於新建村的建檔立卡戶李正生。

富源縣幫扶側記——引導“窮親”走富路

富源縣幫扶側記——引導“窮親”走富路

第一次到他家遍訪時,得知他家是D級危房拆除重建戶,但由於建房時未按標準澆築地心梁,經過工作隊和鎮村幹部多次研究,並協調村建所和工程人員現場辦公,把鋼混改為石木結構,最終他家領到了建房補貼,目前他家已經搬入新居。針對其貧困現狀,工作隊分析了他家當前的致貧原因並作了發展規劃,指導其種植政府補貼的山藥,告訴他只要“管、養、護”到位,收成肯定比現在好,脫貧致富也不是難題。因為工作隊千方百計幫助其解決了建房補貼的事情,對於工作隊的提議,李正生立即說道:“沒有什麼可說的,這麼好的政策來了,我們不主動抓住機會,難道還要一直守著過苦日子嗎?”第二天李正生就上山將種植山藥的土地整理出來,他也是全村第一個開始並將土地整理出來的人。李正生種植山藥的事情在四處傳開,在動員其他貧困戶時,跟他們分享了李正生的想法和做法,對他們觸動很大,紛紛報名種植。

富源縣幫扶側記——引導“窮親”走富路

卡錫全村220戶貧困戶,共有48戶建檔立卡戶種植山藥63畝,55戶種植石榴55畝,一部分自願選擇外出務工賺取勞務收入脫貧,剩餘51戶全是沒有勞力的深度貧困戶。為了讓他們能夠及時穩步脫貧,工作隊、鎮包村領導、村委會、菸葉收購點共同協商後,在村委會成立了以51戶貧困戶為主的種養合作社,向其他農戶按每個貧困戶2畝的標準流轉102畝土地,由合作社集中經營管理種植烤煙,不需要貧困戶投入一分錢便可以參與合作社分紅,每年每畝按照2000元的標準分紅給貧困戶,貧困戶每年從合作社可以得到4000元的分紅金,分紅餘下的錢,用作村集體發展集體產業的啟動資金。這樣的規劃得到了村幹部和貧困群眾的一致支持,合作社從開始流轉土地到煙苗下地,都得到了群眾的大力支持,沒有任何阻力就解決了51戶貧困戶增收和村集體集體經濟增長這兩大難題。前幾天幾場大雨過後,剛下地的煙苗已經全部成活,看著長勢喜人的煙苗,駐村工作隊、鎮包村領導和村幹部都覺得身上的擔子輕了不少。

富源縣幫扶側記——引導“窮親”走富路

易地搬遷和人居環境提升是工作隊駐村工作的重頭戲。為了做好易地搬遷戶的思想工作,工作隊、鎮包村領導和村幹部成了搬遷戶家中的“常客”,無論搬遷戶滿意還是不滿意,工作隊都會經常到家裡走走,瞭解搬遷戶近期的思想動態和遇到的難題問題,以便及時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作出工作調整,幫助解決難題,確保能夠搬得出、住得進、穩得住、能致富。到目前,卡錫14戶搬遷戶,除一戶死亡銷戶外,其餘13戶都沒有出現大的思想變動。

富源縣幫扶側記——引導“窮親”走富路

為了改善提升人居環境,村委會召開了多次村民代表會議、村民組長會議,商定垃圾處理的方式方法以及垃圾堆放地點,最終確定3人及3人以下的戶頭每年繳納50元、4人及4人以上的戶頭每年繳納100元的垃圾清運費,並制定了衛生管理制度,規定在各村組每週必須開展一次大掃除,清理村裡村外的垃圾。一些農戶對收費情況表示不理解,但經過村幹部和工作隊進村入戶的講解,加上幾次的清掃後,村子越來越乾淨整潔,逐漸讓大家覺得村子乾淨了、房前屋後沒有垃圾了,住起來更加舒服了,垃圾清理還是很有必要的。經過近段時間提升人居環境工作的開展,各村的村容村貌、環境衛生都有了很大改善,村子比以前乾淨了許多。到新伍依村入戶時遇到一位上山犁地的大爺,我們隨口問了一下垃圾清理的事,大爺說:“垃圾箱政府都給配到家門口了,我們當然不能像以前一樣隨地亂倒了,每週都有車到村子運垃圾,車要用油,人要出工,不交錢難道讓人家白乾?50還是100的對於絕大部分人家來說都不是大問題,都能交上,只要房前屋後經常乾乾淨淨的,我覺得值得交。”

富源縣幫扶側記——引導“窮親”走富路

為了進一步倡導文明新風,在進行多次的民意調查後,針對不理性的大操大辦婚喪嫁娶事宜,制定了村規民約,規定村民家中有事需要辦理時,需提前10天到村委會進行報備,批准辦理的,請客桌數不能超過20桌,單人禮金不能超過100元,對於不按規定執行的,村民組長負責進行勸導和阻止。

富源縣幫扶側記——引導“窮親”走富路

卡錫村下轄14個自然村,村落分散,為了及時、方便、快捷的讓群眾知曉脫貧政策、瞭解脫貧動態,工作隊向上級部門爭取資金3萬元,村委會從集體資金中拿出1萬餘元,在村委會以及各村組安裝了大喇叭。近日,大喇叭已經調試成功並在各村響起,以後它將成為工作隊、村委會向群眾宣傳講解脫貧政策,宣佈重要事項的主要渠道,大喇叭進村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提升了群眾對脫貧政策的知曉率,對做好群眾工作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同時,按標準建起來的村級衛生室和活動場所也在5月初經過了縣級相關單位的驗收,計劃六月底投入使用。

富源縣幫扶側記——引導“窮親”走富路

三個多月來,從城裡到村裡,從辦公室來到田間地頭,工作隊完成了工作地點、角色的轉換,帶著使命和責任,走村入戶獲取第一手資料,並因地、因人施策,逐步兌現幫民脫貧、領民致富、為民謀福的莊嚴承諾。

(供稿 郭燚 馬開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