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 · 家》:侗乡走出来的第一个北大生和他的藏族老伴

《好人 · 家》:侗乡走出来的第一个北大生和他的藏族老伴

《好人 · 家》:侗乡走出来的第一个北大生和他的藏族老伴

《好人 · 家》:侗乡走出来的第一个北大生和他的藏族老伴

侗乡大医

杨文钦和扎西志玛夫妇

外科门诊,放置着两张老办公桌,两位穿着白大褂的银发老人坐在桌前。杨文钦正在给病人检查,动作比年轻人缓慢一些,但却十分熟练、仔细,扎西志玛坐在他对面,带着老花镜,静静地登记着病患信息。

湘黔交界,十三个县市都有人前来看病,有病人还记得他。

半个世纪前,为了一句“改变家乡山区缺医少药面貌”的誓言,杨文钦带着藏族妻子扎西志玛,辞别北京,回到湖南新晃侗乡。如今,夫妇俩耄耋之年,依旧坚守门诊一线,年接诊量8000余人次,被尊为“侗乡大医”。

治病 —— 心

《好人 · 家》:侗乡走出来的第一个北大生和他的藏族老伴

你行医我相伴,爱是一蔬一饭

会诊的时候,杨文钦在旁边准备了一盒纯牛奶,会诊完病人才喝上一口。83岁的妻子扎西志玛戴着眼镜,坐在办公桌对面给他“打辅助”。

杨文钦每接诊一个病人,扎西志玛就帮忙在登记本上填上病人的基本信息。破损的本子里登记了从2015年4月4日开始接诊的上千条病人信息,这些都是“夫妻医生”杨文钦和扎西志玛共同完成的。

《好人 · 家》:侗乡走出来的第一个北大生和他的藏族老伴

两老住在在新晃县城的一条小巷里,一栋老旧四层楼平房的二楼,扎西志玛喜欢小动物,杨文钦则喜欢种植花草。走在四楼的天台,就像走进了一个小型的丛林,树叶茂盛的果树,还有月季花、栀子花、牡丹花、等十多种盆栽花卉。

《好人 · 家》:侗乡走出来的第一个北大生和他的藏族老伴

《好人 · 家》:侗乡走出来的第一个北大生和他的藏族老伴

从新晃到北京,从北京到新晃

杨文钦出生在新晃侗族自治县科赖村一个农民家庭,1952年,20岁的他品学兼优,作为民族地区干部培养人选,被保送到北京中央民族学院附中学习。在北京遇见了相知相守六十多年的妻子——扎西志玛。

《好人 · 家》:侗乡走出来的第一个北大生和他的藏族老伴

“从新晃被选拔到北京,国家培养了我们,我更应该付出自己的劳动。我就一个思想,回到少数民族地区,不管多么苦,也要为病人服务。”

《好人 · 家》:侗乡走出来的第一个北大生和他的藏族老伴

少年心事今日酬,无憾

杨文钦和扎西志玛的同学大部分都出国了,留在国内的,也不乏钟南山院士这样的知名专家。

有人问他们,回来后不后悔,他们总说,人有不同的活法,为家乡缺医少药的老百姓服务,受到大家的尊敬,这就是最大的成就感。

完成了年少时的心愿,人生没有遗憾。

《好人 · 家》:侗乡走出来的第一个北大生和他的藏族老伴


湖南新晃宣传文旅+

监制:中共新晃县委宣传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