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德勒的境界,在鋼絲繩上建立統治力

自古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在當今男子網壇,想要評出成績最好的球員很容易,有52周的世界排名系統,也有冠軍積分排名系統,還可以計算球員的大滿貫數量和勝場數,只要數據量足夠大,即便模擬“關公戰秦瓊”也未嘗不可。

費德勒的境界,在鋼絲繩上建立統治力

但如果要討論哪位球員的天賦最高,或者付出努力最多,估計各個球員的擁蹩沒一個會服氣。費德勒擁有絕佳的球感和不可複製的華麗技法,納達爾擁有無人能及的上旋功底和身體素質,德約擁有數一數二的柔韌性和跑動能力;至於努力,更是一個多元化的因素,不可能單純通過訓練時長來衡量。

費德勒的境界,在鋼絲繩上建立統治力

天賦和努力幾乎是成為一流選手的必要因素,但在這之上還有一個因素存在,只有超一流甚至現象級的球員才能觸及到,那就是所謂的“網球境界”。

費德勒的境界,在鋼絲繩上建立統治力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說到境界這種東西,多少有些故弄玄虛的感覺,因為它是對一個球員的技術、天賦、精神面貌以及其它未知元素的綜合性抽象,它是一些數據背後具有支撐性的深層次原理;如果說對於天賦和努力的討論,我們尚且能使用以偏概全的佐證爭個面紅耳赤的話,那境界的之說,我們甚至連爭論的餘地都沒有,因為它不可衡量,只能被感知。

費德勒的境界,在鋼絲繩上建立統治力

什麼是境界?未入境界,你做的是事,是做給人看;入了境界,那便是對自己的一種表達。

“沙皇”薩芬不久前曾直言:“看看現在網壇的水平,壓根兒就沒在進步。所有人打得都一樣,都是中規中矩。或許我們需要一些像小茲維列夫那樣的新人,但這也是我能看見納達爾和費德勒到了40歲還在打球的原因,因為沒人能打敗他們。”

費德勒的境界,在鋼絲繩上建立統治力

太多的球員只是在把網球當成一件事來做,他們的勝負之爭是為了取悅市場,網球依舊只是網球,而他們也只是可以被代替的表演者。但對於極個別球員,網球成了他們的表達方式,會被說成“這是誰誰誰的網球”,就比如奶粉常常感嘆道:“如果費德勒退役了,那以後的網球還是網球嗎?”

費德勒的境界,在鋼絲繩上建立統治力

今年法網之後,納達爾再次把和費德勒大滿貫數量的差距縮減到3個,GOAT之爭的再起波瀾,十幾年過去了,誰能想到這兩個“老傢伙”依舊熱點滿滿、依舊處在風口浪尖上。我們喜歡把這對傳奇放在一起比較,但其實二者並沒有太多的可比性,完全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極端,尤其是在費德勒年齡愈長的情況下,走進了一個年輕時不曾達到的境界,使得這種可比性就越低了。

費德勒的境界,在鋼絲繩上建立統治力

去年法網和溫網,納達爾和費德勒都是一盤不丟地奪冠,今年法網納達爾也只是在半決賽稍稍不慎失了一盤,這種統治力簡直無與倫比。這個層面上看,兩人看似在各自的領域平分秋色,但情況真是如此嗎?

事實上,費納擁有的統治力截然不同,如果說納達爾是掄大板斧的壓制,那費德勒則是劍走偏鋒的冒險,像極了鋼絲繩上的舞者。

費德勒的境界,在鋼絲繩上建立統治力

兩屆法網共13場比賽(不計17年對手布斯塔退賽的那場),納達爾一共打了40盤,其中6-0/6-1/6-2這樣的比分共計23盤,這意味著納達爾絕大多數時間都是在吊打對手。而費德勒呢,儘管賬面上也是一盤未丟,但18盤比賽裡,像上面這麼懸殊的比分只出現了4盤,而搶七卻打了5盤,甚至再算上溫網前的哈雷賽,共計7個搶七盤。

費德勒的境界,在鋼絲繩上建立統治力

然而神奇的是,連續7個搶七都贏了,要知道費德勒以前可是出了名的“漏點王”,這個數據顯得這麼妖異。這意味著費德勒統治力不如納達爾嗎?

不,兩軍對壘,以堂堂正正之師正面碾壓相對容易,難的是次次兵行險招還依舊能戰無不勝,這是一種境界上的統治力。

費德勒的境界,在鋼絲繩上建立統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