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的四知,道盡做人做事的精髓!(二)知禮

為人之道在於四知:知命、知禮、知言、知仁。

——《曾國藩日記》

孔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

是說:不懂天命,就無法成為君子;不懂禮,就無法立足於社會;不懂分析辨別他人的言論,就無法瞭解認識他人。

曾國藩的四知,道盡做人做事的精髓!(二)知禮

曾國藩把知命、知禮、知言,後面加了一條,知仁

他把這四條奉為人生的準則,終生踐行,由此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成為近代立功、立德、立言的第一人。、

上次給大家介紹了“知命”,今天給大家介紹第二條,看看曾國藩是如何理解“知禮”。

02、知禮

說起中國傳統文化,離不開一個“禮”字。“國之四維”的禮、義、廉、恥中有禮,“五常”的仁、義、禮、智、信中有禮,“禮儀之邦”常常被用來代稱中國或稱讚中國文明。可以說,禮儀文化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之一。

《說文解字》中說,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在上古時期,禮是敬神的宗教活動,但是後來,逐漸被當成一種社會規範。

曾國藩的四知,道盡做人做事的精髓!(二)知禮

社會靠的是禮來維繫,知禮,就是懂得禮法,遵守社會規則秩序,然後才能立足於社會。

《禮記·曲禮上》說:“夫禮者,所以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禮最重要的是區分的功能,讓每個人知道自己的職責和權力,在自己的權責範圍內行事,不能逾越。

比如你是官員,你的職責是服務人民,而不是以權謀私。要守規矩,這就是禮。

比如你是年輕人,公交車上碰到年紀大的就要讓座,要謙遜禮讓,這也是禮。

“不知禮,無以立”,這個立,是道德立不住,在人群當中沒法立足,以至於他的事業沒法立足。

比如一個開肉店的老闆,他不遵守商人的界限,缺斤少兩,人們就不願跟他做生意。不守規矩,就是失禮。

這個肉店的老闆對待顧客橫眉豎眼,口氣很衝,大家也不願理他。不懂禮貌謙遜,也是失禮。

曾國藩一生恪守“禮”,哪怕左宗棠和他再不對付,他也始終待之以禮,包容左宗棠的缺點,欣賞他的優點。別人問起西北的軍務,他也真心實意的說一聲,“我不如左”。這是曾國藩的謙遜禮讓。

曾國藩的四知,道盡做人做事的精髓!(二)知禮

左宗棠

曾國藩的四知,道盡做人做事的精髓!(二)知禮

曾國藩

曾國藩平定太平天國之後,擁兵三十餘萬,有人勸他稱帝,行廢立之事,對他來說打進京城是易如反掌,他卻絲毫不為所動,這就是他的“”禮”,他要恪守為人臣子的規矩,也因此避免了一次黎民百姓的刀兵之禍。

孔子說“禮之用,和為貴”,只有知禮守禮,這個社會才能秩序井然,大家也才能和睦相處。

如果您對曾國藩的故事感興趣,建議您看看下面這本書,更全面的瞭解曾國藩一生與他的處事觀。

曾國藩的四知,道盡做人做事的精髓!(二)知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