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票現在有沒有收藏價值?

溫永徵

你好,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糧票,曾幾何時,是生活中必不可少東西,它在生活中的作用不亞於鈔票。前段時間看張譯一部電視劇“雞毛飛上天”,其中就有一段劇情,說陳江河同駱玉珠聯合村民販賣豬飼料給養豬場,邱英傑以糧票支付,然後駱玉珠拿糧票去寧波換錢。


電視劇的劇情,其真實性雖不可考證,但也側面說明了那時代糧票的重要性。

建國初期,由於連年戰爭造成的後遺症,國內的經濟十分落後,物資非常短缺,國家實行計劃經濟,各種物資都限量供應,於是就發行了糧票、布票、肉票、菜油證、煤油證、等等一系列票證,人們買各種生活用品也只得憑票購買。


這是一個特殊歷史時期的產物,後來國內局勢穩定,生產全面恢復,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改革開放,經濟形勢不斷好轉,糧食逐漸也可以滿足供應。於是在1984年,國家開始由深圳為試點取消票證,糧食敞開供應,由於各地經濟有不同,最終於1993年,國務院才正式宣告,全國糧食滿足供應,取消糧票,票證時代正式結束。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文明逐漸佔據了生活中很重要的地位,“收藏”這個話題,近年來越來越火熱,收藏大軍不斷擴大,收藏類別也越來越廣泛,票證這種具有鮮明時代特徵的藏品,自然也是比較熱門的,也許不接觸的朋友不知道,其實早在很多年前,票證收藏已經非常火爆了,有專門的票證交流會,現在還有專門的票證交流網站。



至於說它的收藏價值,我想任何一種藏品的價值,除了它的歷史文化價值之外,最重要的就是看它的存世量了,糧票當然也不例外。

由於當初全國幾十個省,幾千個市縣,甚至各大廠礦企業,部隊都有發行糧票。所以糧票的種類版別數不勝數,自然也就是發行量少,圖文比較稀有的價值較高,發行量大,流通廣泛存世量大的就價值低了。


就拿全國糧票來說吧,從1955年開始到1957年,這三年算一個系列。然後1962年、1965年、1966年、1978年、1982年都有發行。65年和66年,這兩年的糧票發行量巨大,從那個年代過來的人沒有沒用過的。現在很多老人們家裡面也能搜出好多,所以它的價值就不高了,尤其是流通舊票,基本沒什麼價值。1962年的全國糧票,人稱火車飛機輪船專用票,流通時間很短,發行量很小,目前價值就很高,全套兩枚好幾千甚至上萬。

不得不提的是,在六十年代,曾經印製過一種票面標註196(空格)的全國糧票。大概是在那個最艱苦卓絕的年代,糧食連計劃供應都無法保證,所以最終沒有發行流通。這套糧票存世僅見樣票,全套共六枚,極其稀有,價值在十萬以上。



總而言之,糧票的價值也是有高有低的。並不是所有的糧票都不值錢,只是值錢的很稀有,哪種藏品都一樣,爛大街的絕不會很值錢。

再說,這幾年票證收藏越來越火熱,相信它的價值也會越來越高,國家越來越強大了,那個艱苦的年代更加值得懷念了。人不也一樣嗎?生活越過的好,就越容易懷念小時候艱苦的日子。

就說這麼多吧,祝您收藏愉快!


垚林收藏

糧票作為特殊時代的產物,離我們已越來越遠。作為一種回憶,可以收藏些,但除了五十年代的,文革時期有毛主席語錄的,個別特殊版的外,價格不高,且大多有價無市。作為一般收藏者,收藏點玩玩罷了,要在糧票上賺很多錢,靠它發財那是不可能的。你認為呢?歡迎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