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建窯建盞燒製技藝入選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

導語

5月23日,文化和旅遊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發佈了第一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建窯建盞燒製技藝入選。

5月23日,文化和旅遊部、工業和信息化部日前聯合發佈第一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蘇繡、陝北窯洞營造技藝、六神丸製作技藝等全國共計383個傳統工藝項目入選。

重磅!建窯建盞燒製技藝入選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

▲關於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的通知

福建省有21項入選,令人欣喜的是,建盞也位列其中。

第一批傳統工藝振興目錄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為基礎,而在2011年5月,建窯建盞燒製技藝便被列入第三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此外,該目錄重點考慮了面廣量大、傳承人群較多,有助於發揮示範帶動作用、形成國家或地方品牌的傳統工藝項目。面對目前建盞頗高的升值潛力,可以說建盞此次入選是實至名歸。

重磅!建窯建盞燒製技藝入選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

▲建盞入選第一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

建盞是一個沉睡了600多年的“棄子”,但伴隨著國家越來越重視文化遺產的保護,中國傳統工藝的傳承與振興,有一天它必將成為中國古陶瓷的“寵兒”。下面就隨筆者一起回顧建盞的發展歷程,及此次入選的意義。

傳承基礎:宋時帝王茶器,百年興盛

建盞的鼎盛時期是在宋朝,終南北兩宋之世,建盞一直是飲茶器具的極品,貴戚權門競相追逐,文人雅士吟詠把玩。

重磅!建窯建盞燒製技藝入選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

▲宋朝點茶圖

唐宋之際,中國人的飲茶方式出現了變化。點茶法的興起與流行,使得建盞成為了最為要用的茶器。

重磅!建窯建盞燒製技藝入選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

▲宋朝點茶圖

此外,建窯燒瓷資源豐富,閩北連綿的群山提供優良燃料。制胎所需的紫金土遍地皆是,取之不盡。而建盞本身表達出簡約、自然、平淡、含蓄、雅緻、悠玄等內容信息,達到了美與用的完美結合,是實用性和審美性兼備的典範之作。

重磅!建窯建盞燒製技藝入選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

▲建窯古窯址

再加上北苑貢茶興起以及蔡襄等士大夫大力推動下成就了建盞貢盞地位,造就了建窯的數百年興盛。重磅!建窯建盞燒製技藝入選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


▲宋徽宗《大觀茶論》

這一切都可遙見當年窯煙四起,窯火熊熊通宵達旦,人生喧沸,窯工四處來,器成天下走的境況。

重磅!建窯建盞燒製技藝入選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

▲熊熊燃燒的窯火

爐火重燃:建窯建盞近代發展歷程

自蒙元以降,飲茶方式的演變使點茶逐漸失去了主導地位,曾經被上至皇帝,下至引車賣漿者流珍愛的建盞,就這樣在歷史中悄然隱身。

70年代末,福建省博物館的考古學者和60-70年代的廈門大學的師生對建陽蘆花坪窯址的一二次發掘,取得了去多重要的成果,確定了“建盞是在龍窯中燒成的。同時期,中國輕工部要求福建省把失傳八百年的建窯恢復起來。

重磅!建窯建盞燒製技藝入選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

▲專家考察遺落在窯址的殘片

1979年,我國專家學者用2年時間的反覆試和摸索恢復了建盞的燒製技藝

2001年6月,建窯經國務院批准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9年,“建窯建盞燒製技藝”被列入福建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1年5月,建窯建盞燒製技藝被列入第三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5年7月,“建陽建盞”被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批准為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2016年,紐約佳士得拍賣上一件南宋建窯油滴盞以1170.3萬美元(約合7807萬元人民幣)成交,刷新了建窯茶盞的世界拍賣紀錄。

重磅!建窯建盞燒製技藝入選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

▲以7800萬高價落錘的南宋建窯油滴束口盞

2016年12月,建盞被國家質檢總局批准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2017年9月,金磚五國廈門會晤,作為外交禮儀,外交部把建盞和茶葉作為國禮贈給了俄羅斯總統,精美的油滴盞被五小罐茶葉環繞呈“眾星拱月”造型,象徵著金磚五國合作精神“和平,開放,包容,合作,共贏”。

重磅!建窯建盞燒製技藝入選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

▲金磚國禮“眾星拱月”

2018年5月,建盞入選第一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在建盞發展歷程篇章中再添下濃重一筆!

重磅!建窯建盞燒製技藝入選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

建窯的爐火重燃與發展,得益於國家經濟的發展,社會的富足使得傳統的飲茶風習重新紅火起來,文化的復興也讓人們開始重視自己民族的文明以及各種傳統習俗。

生產規模與產業前景

其實此前南平市政府一直在加大對建盞文化產業政策的引導與扶持力度,為中小企業提供金融服務和政策支持,使建盞產業趨於穩步發展。

重磅!建窯建盞燒製技藝入選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

▲武夷建盞簽約合作的部分建盞工藝師

此外,在建盞領域,還有一群懷揣著復興建盞之夢的匠人,正在用他們的汗水,去開創屬於這個行業新的時代。

但不可否認的是,建盞文化產業目前也存在許多的瓶頸。例如:

企業狀態多有渙散,創立品牌意識不夠;
企業缺乏技術投入,創新能力不足;
專業化水平較低,生產銷售不夠規範;

創意人才儲備不足,文化內涵挖掘不夠。

如今的建盞業,雖然還有很多需要改進與規範的地方,在受歡迎的同時,也遭遇一些誤解、質疑的聲音。但這都證明了建盞正逐漸被大眾所關注,建盞的熱度在持續上升。雖然建盞蓬勃發展任重道遠,但仍然充滿希望。

此次建盞入選第一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無疑是對建盞價值的再次肯定,同時對建盞的生產規模、發展前景都起到了助推的作用。

武夷建盞始終致力於深挖建盞文化潛力,傳播建盞專業知識,便是希望建盞在這浩瀚的星河中的,綻放著它獨特的魅力,為更多的人所瞭解與喜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