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所謂的書法家寫字還不如一些民間書法愛好者?

唐文

你好,“所謂的書法家”是一群人,“民間書法愛好者”也是一群人。不能以偏概全一棍子打死。

說“書法家不如愛好者”這個例子我總覺得是“上學的沒用,得給不上學的打工”的翻版。

當然我沒有任何歧視的意思,我只是說這種說法有問題。實際上目前絕大多數書法家都是有真才實學的,不管是書法理論、古典文化還是書法技法,都不是民間書法愛好者能比擬的。

所謂“術業有專攻”。愛好者都能學到和運用到的東西,書法家又怎麼可能做不到呢?

說書法家不如愛好者的原因,是欣賞者自身的眼光問題。欣賞者是站在大量美術字的欣賞經驗和電腦打印體的審美經驗上來欣賞的。他們眼中誰的楷書寫的最方方正正,筆畫一絲不苟,功力就最深厚,字就最好看。

說句實話,書法的核心他們是沒有接觸到的,是沒有能力欣賞書法的。

當然現在有一些人打著“大師”的名號招搖撞騙,但是不能把他們當成“書法家群體”,他們只是害群之馬,是“書法家”和“愛好者”都憎惡的人。

希望大家能努力提高自己,擦亮雙眼,不要看到“大師”二字就噴。

當你的眼力提高了,你會知道誰是“大師”,誰是“害群之馬”,誰是“愛好者”。一切都在字裡!


指路書法

樓上說的觀點,不敢苟同。

首先,什麼是書法家,什麼是民間書法愛好者?不搞清楚這個問題,無法評判。

現在所說的書法家,大多是指加入國家或地方書法家協會的那些人,書協以前是官辦機構,隸屬中國文聯。

未加入書協之前,作品得不到官方(權威)機構的認可,屬於"體制外"的人,也就沒有所謂名正言順的"書法家"頭銜。

所謂"民間書法愛好者",只不過是"體制內"的書協會員對"體制外"人士的一種統稱而已。明顯帶有抬高自己,炫耀身份,貶低他人的意圖。

未入書協,不表明書法水平低;加入書協,也不代表比書法愛好者強。如今,中國各地書協會員幾十上百萬,是歷史上誕生"書法家"最多的時期,難道說我們現在的書法水平真的超越古人了?我看未必!

加入書協,好處多多,因此,才有那麼多人為了一個共同目標,想盡辦法擠上這條船,形成了現在魚龍混雜的局面。

民間書法愛好者,固然初學者或水平不高的人居多,但真正的高手也不少,水平不在"會員"之下。

這些人,要麼不願同流合汙,要麼甘於平凡,他們中不乏造詣高、品德正的書法大家,他們是書法界的一股清流,真正的無冕書法家。

是鯉魚,即便躍過龍門,也是鯉魚!書法水平的優劣,要全社會和歷史來評價!作品是最好的證明,跟你是書法家或書法愛好者無關。

因此,在我看來,這個問題本身就概念不清,若把初學者視為民間書法愛好者,那沒可比性;如果和民間書法高人相比,可以說毫不遜色,甚至技高一籌!
我是"百姓書畫",一家之言,說的不對,請指正!


百姓書畫

縱觀書法歷史,“書法家”這詞是沒有的,最多稱為“書者”或“能書者”。


反觀中國現今書壇,傳統書寫的許多應用功能減弱了,反而出現了職業號稱的,“書法家”。

這包括國家、省、市、縣一級的書法協會成員或文化單位考核認可的,以及大專院校,文化研究單位授予的相應職稱或級別的人群。

此類書法家,除了書協會員因考核門檻“潛規則”太多,因而整體魚龍混雜、濫竽充數、不學無術、鑽營拍馬的人佔大多數,水平也可想而知。相對而言,大專院校的講師或文化研究單位的因職業關係,操作能力和理論水平善可。

另外佔絕大多數所謂“書法家”,則是混跡江湖的“社會人”。此類書法家靠買些假冒證書、文憑聘書,印些什麼“某某書院理事”、“某某大學訪問學者”、什麼“享受國家津帖”特級大師等等名片為噱頭。湊合搞些什麼“現場書友會”、“現場收徒”等活動為手段,純以騙職取名利為目的,忽悠廣大群眾。



還有就是民間開設書法授課班或搞點老年大學授課的,此類人群或在當地有點小名頭,是純以書養家餬口的“書法家”。

還有另類的“官員書法家”,已為國家禁止,在這不做議論。

此外,民間書法愛好者也可分幾類:

一、初學者(不討論)。

二、愛秀書法的廣大書者,這類人群最龐大,廣場、網絡上隨處可見,年齡老中青各色,此類人大部分水平也一般,屬於學習階段,基本的目的也是分享成果,交流經驗為主(筆者本人也如此)。


三、這種人為人低調,天份高,用功勤,名聲僅在自己朋友圈內流傳,此類人大都家學淵源,書香門第,品味高而處世淡然,純以個人愛好而學習書法,年齡五六十歲居多,是真正的“民間高手”。

但現今所謂“書法家”這稱呼是令大部分人反感的。就因為有這麼一些打著“書法家”的名號,幹些政治家(鑽營投機);傳銷員(巧舌如簧);集資詐騙(唯利是圖)。。。的活。人品低下,見領導或地位高者,搖尾乞憐;見一般人則趾高氣揚;同行間既相互鼓吹又相互傾軋。他們花在“字外”(應酬、交際)的功夫比花在“字內”(做學問、座冷板凳)的時間太多,其水平可想而知了。



“書法家”,這稱呼我認為不止是指受者的技藝、知識、品格,還應該是個“佈道者”。作為中國特有的以文字為載體的藝術,僅是一種技藝手段,而從此進入領悟的,卻是東方哲學的思想、萬物的規律。現今“書法家”要做的,也僅僅是個開始而已。

[臨池管窺]悟空問答


臨池管窺

書法既是使用技能,更是實踐藝術。字是寫出來的,如果按照漢字篆隸草楷行的五體結字規範寫好了,並按照一定的章法排列組合起來,給人以美感,便為書法。俗話說:水無定勢,字無常形。同一個字在不同的人手中就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否則歷代也不會出現各類書體大家了。既然有如此多的書體大家也就為後人留下了眾多的法帖讓人們臨摹仿寫,以求在學習先人法帖的過程中領悟到寫字的真諦。與所有藝術相比,書法是門坎最低,最平民化的。只要有一方筆硯,一本法帖,終日矢志不渝、臨池不輟,就可以實現與古人的對話,從而把握書寫的技巧,窺到書法的真諦。至於能不能做到這一點,關鍵在於個人的天資、悟性和努力,至於那些拉大旗、作虎皮,以此詐取錢財的所謂老師,完全可以不去膜拜。在以毛筆為主要書寫工具的年代,寫好毛筆字是人們生存進取的基礎,是個讀書人都會寫字,而且必須要寫好,沒有什麼書法家。自建立書協後,國內各種書協、書院如雨後春筍長滿大地,各種名頭的書法家也如過江之鯽充斥於市,良莠不齊。韓愈說:"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由此可見,入不入書協,並不是評價寫字好壞的標準,而是取決於一個人具備不具備把字寫好的天資、悟性、勤奮和對書法藝術的感知能力。


德蘭馨

問,為什麼現在所謂的書法家寫字還不如一些民間書法愛好者?問的好。我個人認為,書法家與書法愛好者,從本質上沒有什麼區別,都是為了弘揚中國書法。但在體制和性質上就有所不同,其一,堪稱書法家這一稱號的非中國書協會員莫屬。其二,要想加入中書協會員的圈內人員最容易,(圈內, 是指沒有公開,只是內部提攜和舉薦)而圈外人想入協會困難重重,消息閉塞。其三,國展作品及參展人員絕大部份也是來自書協的,其他的根本遞不進去。更不用說蘭亭獎了。所以,鑑於以上,民間書法人哪有資格和機會呢?.相反,應該讚揚民間書法人大無畏精神。


鬱香墨

現在所謂的書法家太多了,送點錢混進書協就是書法家,水平差的根本就是連毛筆咋用都不知道,一口一箇中鋒用筆,寫起來筆筆偏鋒,名片一遞出來,頭銜能嚇死人,現在還稱不入會的為民間書法愛好者,以抬高自己,真是嗚呼哀哉,短短几十年能產生上百萬所謂的書法家,自古以來,有文字記錄以後,史籍所載能稱得上家的不過也就四五百人,其實寫字就那麼點東西,勤讀帖,勤臨帖,路子走正寫多了自然能寫好


吳下不才

我來說說

就我見到的書法家絕對比民間書法愛好者強的多,畢竟是專業和非專業的區別。

就你說的情況,我認為有兩種情況

第一,你的書法素養一般,高手的字字看不出來好在哪,這種人就是普通人,沒書法基礎,所以這種情況很多。

第二,不排除有些水平差的人通過其他方式混進書協,自稱書法家。

第三,高手在民間。


學書帝

因為他們大多數時間都在搞社交活動,哪有時間來練字畫畫,書法和繪畫是手工藝術,長期不動手寫寫畫畫,當然手生了。古代的那些書畫大家,並不是專業書畫家,而是官員或文人,除了忙工作,閒了才搞書畫,也沒那麼多社交活動,生活節奏也慢,因此才有日書萬字的情況,那麼多字要寫,手能不熱嗎?


西域老表

因為民間書法愛好者他們是真正的憑自已對書法的熱愛.,實實在在刻苦練習,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從不放棄,他們是真正的書法愛好者。而有些所謂的書法家只是為了名利不惜花重金拜名師,投機專營。其實沒有真正的書法功底。


陽光明媚4174

說真的,我還沒有搞清楚“書法”“書寫”之間有什麼不同。是不是可以理解為在書寫的過程中的方法?如果是這樣“簡稱”就不存在有“家”的說法。何必神化?我見過很多人寫的字非常漂亮,名人寫的還不如。但他們不是“家”。字體漂不漂亮其實與各人小時候的心境、環境打基礎有關的,也有成年後練習有關。老來學書法確實能使人更心平氣靜,但必須是平和的前題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