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渭樓書畫網:關中畫家李烈民

他的面容,如其筆下的大山一樣深沉。

1953年,他降生於郴州北極原畔黃畔村。他家解放前六十多口人,是彬縣四大財主之一。祖母好給他講家族的故事。

三老爺是清朝秀才。民國時期,二爺李吾剛是縣黨部書記。有一次回家,遇到販糧的人推地軲轆車上坡,他在前頭用繩拉。上了坡,鄉長同他打招呼,販糧人得知其職務,跪下說:我不知道你是當官的。

他在監獄把劉子丹救出,接到家養傷半個月,送走。劉子丹三次來信,教他去。他回信:你為你黨,我為我黨。

彬縣解放,他被抓。打破玻璃,劃破臉,穿上新郎服裝,逃跑。

清渭樓書畫網:關中畫家李烈民

李烈民八九歲,到原下坡河抬水。父親常催他看書。他好看父親練字,伯父畫畫。父親用麻紮成筆,蘸水在地上練字。伯父在箱子上畫花鳥。

他考完小,語文得98分。家境貧寒,僅讀5年書。

他13歲,給生產隊放羊,在山溝跑來跑去。砍柴編席數年。學過木匠,販過瓦盆。拉著架子車,上平涼賣柿子。

受堂兄影響,愛上畫畫。臨《紅燈記》《智取威虎山》人物。晚上在油燈下畫,每當祖母睡醒,就喊他睡覺。

家裡來人,祖母就誇孫子愛畫畫。

清渭樓書畫網:關中畫家李烈民

全國學習戶縣農民畫。1969年,他到彬縣文化館美術班學習。1973年,館長介明月找他談話,問他文化程度,回答高中。館長在七八十個學員中,選中李烈民,調到文化館。

介明月,為咸陽美術界發現一個人才,堪稱伯樂。

他得到馬海洲、張效賢、崔德儒的指導。

1984年,他調到彬縣中學教美術。有三、四個學生考上西安美院等藝術院校。

他畫的《秋收時節》,在省藝術館《群眾文化》刊登。後來,作品上了《星期天》《陝西日報》。

1993年,他在人生的困境中,領著一家人闖入秦京。以賣畫為生,當上職業畫家。第一年吃老本,第二年能混住,第三年好轉,第四年站住腳跟,有了自己的房子。四口之家,客居異鄉,困難重重。他得到渭城區政協馬忠的熱情幫助。每到學生開學,馬忠送款上門。

他感激妻子小寧,跟著自己受苦受難。經濟緊張,也讓他買好筆好紙。夫畫妻裱,通宵達旦,苦在其中,樂在其中。

他潛心研究黃公望、郭熙、范寬、李可染、傅抱石、黃賓虹的畫。作品力求做到沉雄博大,蒼勁秀逸,境界開闊,意境深遠,使傳統意蘊和現代形式統一。

創作的《青山曉霧圖》,以意境取勝。小橋流水行人,絕壁枯樹人家,千仞峭壁之上,雲霧飄嫋,三兩茅屋。《奶源晨輝》,畫出大山的蒼茫。《江山勝蹟圖》,大山厚重,雄偉。《秋色勝春潮》,山村充滿詩情畫意,使人嚮往。《秦都煙雲》,再現秦王朝的輝煌。長安畫家崔振寬講,筆墨很有功力。

李建森寫道:“在喧囂的日常裡,讀品一的畫,內心有一種歸隱山林的安閒與自適。”

1999年,品一創作的《天籟俱寂》,入選中國美協主辦“跨世紀暨建國五十週年全國山水畫大展“。2000年,《凝聚》入選中國美協主辦”亞亨杯全國書畫精品大展“。2002年,《江山勝蹟》獲“中國西部書畫大賽”一等獎。2000年7月18日,澳門日報專版刊登品一《黃土殘陽》《黃土秋實》《山居之晨》等8幅畫,商洛市副市長張百慶撰文。

清渭樓書畫網:關中畫家李烈民

李烈民,號品一,陝西省山水畫研究會副主席,咸陽市美協副主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