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臨近,准考證又雙叒叕丟了

幾乎每年高考前夕,類似有這樣的信息就會冒出來:“撿到一張高考准考證,劉明煒,考點在五中,請朋友們轉發,讓劉明煒聯繫這個電話號碼:153*********。”

從以前的白婭倩同學,到楊雷雷同學,再到劉明煒同學,去年是一中,今年是五中。每年都是高考前一週左右開始流行,今年高考尚未開始,准考證還未開始下發,“劉明煒”同學的准考證就“丟了”。

高考臨近,准考證又雙叒叕丟了

此類信息在全國各地都出現過,各地有不同版本,不過內容都大致相似。據警方介紹,該信息所留號碼是吸費電話或是營銷電話。虛假信息的製造者打著“丟失準考證”的幌子,利用大家關注高考和關心考生的心理,看似是愛心傳遞,本質上卻是一種詐騙。一旦市民按電話號碼回撥過去,並且按電話提示音操作,則可能掉入欺詐陷阱。這樣的信息擾亂了高考秩序,更重要的是消費了人們的愛心,透支了社會的誠信與信任,其危害不容小視。

在這裡順便科普一下,即便考生是真的忘記帶或遺失了准考證、身份證,也不是神馬大不了的事情,可以先向監考老師說明情況,經帶隊教師或有關方面證明,確係本場考生,經主考老師批准,可以讓考生先進場考試。只要在本場考試結束前取回或補辦證件,這場考試就有效。因此,丟准考證千萬不要驚慌,以免影響情緒,影響考試發揮。

近些年,由於全社會對於高考的關注度逐年升溫,一切為高考讓路,也給了騙子可乘之機,這些年,以高考為“噱頭”的詐騙種類花樣翻新,讓人防不勝防,“殺傷力”都很強。和這些“套路”相比,丟准考證的騙術,就是毛騙了。

高考臨近,准考證又雙叒叕丟了

騙術二:招生詐騙。高考之後,騙子通過發佈虛假招生信息、或是採取偽造軍校、藝術院校招生公文、公章、謊稱自己是某校招生代理人員或與高校領導有“特殊關係”,吹噓自己可以拿到“內部指標”等手段,騙取錢財。此類詐騙幾乎年年都有發生,往往還會發生在熟人之間。還有中介機構打著招生服務的幌子,利用考生和家長低分高錄的僥倖心理及上當受騙後礙於面子不願聲張舉報的心理,實行詐騙。用一句順口溜總結此類詐騙就是:擁有特殊渠道,交錢就上軍校;出售招生指標,消息來自“道”;“錄”“自主招生”,公章全是假冒;降分全是誘餌,只為掏你腰包。

騙術三: 盜取考生身份信息進行詐騙。高考成績公佈後,一些“山寨”網站偽裝成高考成績查詢界面並在搜索引擎和論壇上推廣,從而入侵電腦,盜取考生身份信息、銀行卡號等資料,或是將獲取的考生信息販賣,或是根據這些信息進行精準電信詐騙。

還有一種形式是,在各高校錄取工作開始後,騙子仿照招生學校的網站製作假網站,冒充高校招辦工作人員,偽造有關公文,並印有“錄取編號”,還在上面蓋上假冒“公章”,向考生寄送偽造的錄取通知書,讓考生將學雜費打入指定的銀行賬號,以騙取錢財。

此種騙術還有個手機“版本“,騙子給特定的考生或是家長髮送查分信息,讓被害人誤以為是學校發來的提示,誘使受害者點擊短信鏈接下載不明軟件,然後通過隱藏的木馬和病毒在軟件後臺獲取用戶敏感信息,然後肆意轉移、侵吞當事人賬戶財產。

騙術四:借發放助學補貼詐騙。這種行為一般發生在考生收到高校錄取通知書之後。騙子利用網絡虛擬電話,謊稱是教育部門的人,要給貧困高考生髮放的助學補貼,電話誘騙學生或家長去ATM機前操作,再將卡內的錢全部轉走,實施詐騙。

騙術五: 用電腦篡改錄取信息。這種騙術雖然小眾,但也確有發生,且危害極大。此前,某高校招生錄取結果查詢網頁遭到電腦黑客攻擊,不法分子利用電腦黑客技術,篡改招生錄取查詢網頁,刪除正式錄取名單中的11人,惡意添加8人,欺騙考生和家長。據調查,其中1位考生被騙取的金額就達十幾萬元。

雖然騙術花樣翻新,但防騙的攻略卻是以不變應萬變,無論是考生還是家長都要放鬆心態,冷靜面對。不貪便宜,不走捷徑。無論面對怎樣的忽悠,都要明白一點,高考是當前最為公平的人才選拔方式,比拼的是知識和能力。不要寄希望於歪門邪道,“內部答案”“內部指標”“內部照顧”,這些聽起來很美的東西全是誘餌。

其次,技術層面上,考生和家長要熟悉高考報名、錄取、招生的流程,對招生高校的辦學類型進行確認,瞭解高校錄取的“正確姿勢”,堅持通過官方指定的網站或平臺進行報名、查分和填報志願。

第三,要增強自我防範意識不要輕易向別人洩漏自己的隱私信息,也不要在網絡查詢平臺上洩漏自己的隱私信息,尤其是身份信息、銀行卡信息、家庭住址等;不要相信任何非官方機構公佈的關於高考方面的信息,更不要寄希望於通過非正常渠道獲取高校錄取資格。

祝考生金榜題名,順利平安。

文/韓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