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城”之困,當去之“痛”

特大城市管理向來不易,城市交通管理尤其不易。北京由於受到交通承載能力、道路擁堵和大氣環境等因素制約,近年出臺一系列政策加強對機動車的購買和使用的管控。管控取得了明顯成效,外埠車輛“氾濫”這樣的問題卻突顯出來。

“圍城”之困,當去之“痛”

從2010年至今,北京對小客車數量進行調控,以搖號形式控制車輛的增長。目前,北京市機動車保有量約為590萬輛。而來自權威部門的數據顯示,長期在京行駛的外埠車輛高達70萬輛,五環外的多個區域被外埠車輛“圍城”。

“圍城”之困,當去之“痛”

外埠車數量畸高,成為北京交通管理的“痛點”。

“痛點”之痛在於,外埠車擠佔了北京機動車控制管理的空間資源,同時還是對管控成果的稀釋。

“痛點”之痛在於,外埠車過多造成了政策實施的不公平。外埠車佔用北京城市交通公共空間,對搖號買車造成新的不公平。

“痛點”之痛在於,容易產生“灰色地帶”及“破窗效應”。通過“曲線救國”方式取得外埠牌照,再通過相關程序獲得在北京行駛的路權,所謂剛需人群的這種買車用車方式,是對守法守規的另一種負影響。

“痛點”之痛還在於,外埠車加劇了北京交通擁堵,也加劇了大氣環境壓力。70萬輛外埠車,嚴重增加了交通擁堵程度,也激增了機動車的汙染排放量。

外埠車在遠郊大有“圍城”之勢,此“痛”應當及時祛除。嚴格執行現有政策是應有之義,還應綜合施策確保問題及時解決。

文/馬振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