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60年代的文化偶像,代表作沉寂半世紀後中文版首版出來

他是60年代的文化偶像,代表作沉寂半世纪后中文版首版出来

釣魚發燒友的文學之旅

陳汐(《在美國釣鱒魚》譯者之一)

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垮掉派”開始退潮,反文化運動興起。當然,兩個文化陣營的界線並不清晰——那時,艾倫·金斯堡依然在世界範圍內活躍,與鮑勃·迪倫也交情甚深。1967年,《在美國釣鱒魚》出版,這是布勞提根出版的第二本小說。

他是60年代的文化偶像,代表作沉寂半世纪后中文版首版出来

憑藉這本小說,布勞提根名聲大噪,嬉皮士一度奉布勞提根為偶像,將他視為“愛之夏”的代言人。布勞提根的一位朋友回憶說,布勞提根戴著寬簷帽的經典形象,甚至可以與走在海特街上的喬治·哈里森相提並論。但是,布勞提根對嬉皮士的態度卻很複雜。

有人認為,布勞提根對嬉皮士的行為非常反感,尤其是濫用毒品。在他的作品中,更常見的是對酒的迷戀。因此,《在美國釣鱒魚》與嬉皮士畫不上等號。這也促使我在初讀這本小說時,儘量躲開嬉皮士在我腦海中描繪的60年代,躲開海特·阿什伯利那些頭戴鮮花的青年。至於嬉皮士的氣質與《在美國釣鱒魚》有何相似,我相信讀者自有判斷。這篇譯後記想談的,也不在於此。通過這篇短短的譯後記,我希望能為讀者介紹一些文本之外的細節;也想利用這個機會,簡單地談一談這本小說的翻譯。

01

《在美國釣鱒魚》的主體成於1961年夏天,布勞提根和他的第一任妻子弗吉尼亞·埃爾德(Virginia Alder)、女兒伊恩(Ianthe)在愛達荷州的斯坦利湖區野營。

那年六月,布勞提根和妻子用三百五十美元的返稅金買了一輛二手的“普利茅斯”旅行車,裝上兩箱書、帳篷、睡袋、“科勒曼”牌的爐子和露營燈,以及布勞提根的打字機。他們把名叫“傑克”的貓託付給鄰居後,帶著女兒,從舊金山出發了。

車子一路向東,先抵達內華達州,穿過內華達的荒漠,然後往北進入愛達荷州。來到愛達荷州以後,一行三人首先在銀溪落腳紮營,布勞提根開始釣魚。接下來的一週,布勞提根遍訪附近的溪流,並在筆記本上記下了一個個好聽的名字。那一頁筆記的標題叫作“我釣過鱒魚的溪流,以先後順序排列,1961年——愛達荷,一曲旅行的歌,一曲鬼魂的歌”。記下的名字包括銀溪、銅溪、小木頭溪、大煙溪、天堂溪、鹹水溪、小煙溪、嘉莉溪、皇后溪、紅鱒溪、鮭魚溪、小紅鮭湖、黃腹湖溪、斯坦利湖和斯坦利湖溪,等等。這些溪流串起了整個旅程,也即《在美國釣鱒魚》的線索。

他是60年代的文化偶像,代表作沉寂半世纪后中文版首版出来

離開銀溪,布勞提根一家向北來到大煙溪的露營基地。不遠處是鹹水溪,告示牌上寫著:小心此處投放的用來消滅土狼的氰化物膠囊。布勞提根寫了一個諷刺版的告示,弗吉尼亞翻譯成了西班牙語——這些都出現在《鹹水溪的土狼們》一章裡。下一個目的地是勇士東峰的露營基地,那裡有皇后溪。然後,三人驅車前往麥考爾,去見弗吉尼亞的表親唐娜,《泰迪·羅斯福的玩笑》一章寫的就是這段旅程。

自駕遊的終點是斯坦利湖區的小紅鮭湖營地,一家人在那兒待了一個月光景。布勞提根認識了一名外科醫生,兩人經常一起釣魚。布勞提根把醫生對生活和工作的抱怨寫進了《外科醫生》一章。下午很少有魚上鉤,布勞提根利用這段時間閱讀和寫作。《在美國釣鱒魚》的不少內容都取材自小紅鮭湖營地的日常生活。出發前買各種釣魚器材的過程,則催生了《有關“露營熱”風靡全美的一則筆記》。

02

《在美國釣鱒魚》的內容不侷限於營地的生活。這和布勞提根對文體的嘗試有莫大的關係。

布勞提根動手寫這本書,是在1960年。他想在詩歌之外試著寫寫散文,因此著手創作短篇小說,如果可能的話,再集成一部長篇小說。1960年9月,布勞提根寫了一個短篇,題目就叫“在美國釣鱒魚”。他虛構了鋼鐵做的鱒魚,還有“在美國釣鱒魚”這個角色。這個短篇成了《在美國釣鱒魚》的胚胎。嘗試不同文體的過程對於布勞提根來說並不容易。雖然他以小說聞名,但那時候的布勞提根只要下筆,寫出來的東西都會變成詩歌。事實上,《在美國釣鱒魚》也有很強的詩歌色彩,甚至可以歸入散文詩的範疇。

“擴充”是布勞提根創作《在美國釣鱒魚》的常用方式。他常常從以前的作品中獲取材料。他曾在1959年寫過一個短篇,說的是兩個新奧爾良來的流浪藝術家,在華盛頓廣場相遇,一起幻想在“想象中的精神病院”裡舒服地過冬。這個故事變成了《酒鬼們的瓦爾登湖》一章。華盛頓廣場是這本小說裡的一個重要場所,也是原版小說的封面。《蛋黃醬篇》幾乎照搬他淘的一本二手書。《與聯邦調查局在美國釣鱒魚》則受到了一張不完整的通緝告示的啟發。

《在美國釣鱒魚》的許多元素都源自布勞提根在加州理工學院圖書館的發現。1967年春天,布勞提根成為加州理工學院的駐校詩人。在此之前,布勞提根就一直去理工學院的圖書館看書。《喝波特酒而死的鱒魚》一章裡,布勞提根列了一個很長的書單,那些經典的釣魚教程就是圖書館的館藏。《另一種製作核桃醬的方法》提到的食譜,也是取自在圖書館讀過的烹飪書。

童年回憶是《在美國釣鱒魚》重要的靈感源泉。《“酷愛”飲料成癮者》幾乎是童年回憶的再現。聽聞海明威的死訊後,布勞提根創作了《我最後一次看見“在美國釣鱒魚”》,提到他童年時在大瀑鎮與繼父一起度過的冬日時光。童年與現實,忽然因為兩種意義上的“父親”而相遇了。

1962年 3月中旬,布勞提根初步完成了《在美國釣鱒魚》的創作。整本小說中,現實對內容的映射林林總總,不止於上文談及的幾個方面。通過讀者的解讀,這種映射會更加豐富。我想這也是“文本”的意義所在。

他是60年代的文化偶像,代表作沉寂半世纪后中文版首版出来

03

這本小說最觸動我的,是童年的回憶、詩歌的痕跡、人與自然的關係。

《在美國釣鱒魚》一書裡,童年的回憶神秘而莊嚴。《敲木頭》兩章,一章是對鋼鐵鱒魚的幻想,一章是第一次在美國釣鱒魚的幻滅。鋼鐵鱒魚是父輩時代的化身,而幻滅是未來的火種,是釣鱒魚的“緣起”。鱒魚將過去與未來連接,彷彿鋪下了一條生命線。童年於我,正如《在美國釣鱒魚》裡展現的那樣,自發地對現實做出種種解釋與提醒,好像《駝背鱒》裡寫的那樣:“其中一塊石頭……尤為顯眼,讓我想起童年時曾經見過的一隻白貓。”初讀此書時,我接觸詩歌寫作不久,我詩歌裡的童年同樣有著二次體驗的意義。

童年的細節,如預言般在現實裡舒展開來,對當下和未來產生巨大的影響。這些思考促使我決定翻譯此書。除了選材,童年的氣息還影響著整部小說敘事的筆觸。有“垮掉派”的批評家認為,《在美國釣鱒魚》敘事過於幼稚,更諷刺說嬉皮士推崇這本小說正因為此。這一觀點的偏見自不必說,且其恰恰證明了《在美國釣鱒魚》正展現出一種誕生於那個時代卻又能脫穎而出的嶄新文學面貌,並能夠通過“幼稚”啟發嚴肅。

《在美國釣鱒魚》與詩歌的“親緣關係”,不僅限於童年。這本小說展現想象的方式,或者說運用隱喻的方式,是相當直接的。例如,“在美國釣鱒魚”人物本身,就具有極大的模糊性。人物被冠以“在美國釣鱒魚”的名字,使得“在美國釣鱒魚”作為一個完整的意象,被高度抽象化,成為貫串全書的一個符號。在不同的故事裡,對人物的描寫越細膩,越能放大模糊性,增強隱喻的陌生化效果。

《在美國釣鱒魚》在美國出版後,甚至出現了以“在美國釣鱒魚”命名的公社(commune)、學校和報紙。這種“命名”行為不僅是對布勞提根的崇拜,更是對一個隱喻的崇拜。隱喻層面的“親緣”關係,對照布勞提根的詩歌來看,會更突出。另一方面,這本小說對比喻的把握,顯得非常精準。比如《情報》一章的結尾:“羊群使自己漸漸進入了無意識的睡眠,一隻接一隻,像潰軍不斷倒下的旗幟。我手裡是一條剛送達不久的重要情報。上面寫著:斯大林格勒。”“潰軍不斷倒下的旗幟”這個比喻本身充滿了靈光,而敘事的高潮也通過這一比喻來完成。《在美國釣鱒魚》有許多這樣的比喻,讀者能從中感受到作者作為詩人對小說文體的嘗試。

“露營”和“釣魚”是《在美國釣鱒魚》敘事的關鍵詞。此兩種行為(或者說一種行為的兩個環節)都是人與自然親近的形式。“飛釣”的釣魚形式在中國並不常見,“露營”也極具西方色彩。這些內容,我相信對於讀者來說,是非常陌生而有趣的。但是,小說裡對“自然”的探討,還超出了直接的描寫。例如,《有關“露營熱”風靡全美的一則筆記》用略帶驚悚的敘事,賦予了“夏天”與“狂熱”新的氣質。《“在美國釣鱒魚”恐怖分子》一章索性用季節來烘托隱喻。這一章描寫了一場童年的“陰謀”,在故事結尾處,他強調,“隨之,有什麼東西降臨了一年級——類似秋天”。而“夏天”則是巧妙地與一場“起義”連接在了一起。同時,《在美國釣鱒魚》的主線,也是發生在夏天。

如果將整個旅行,甚至整本書的想象都看成是一場“起義”,全書與這一章就形成了微妙的對話。

他是60年代的文化偶像,代表作沉寂半世纪后中文版首版出来

《在美國釣鱒魚》

著者:[美]理查德·布勞提根

譯者:陳汐 肖水

嬉皮一代文化偶像、後垮掉派詩人布勞提根小說代表作

暢銷六〇年代,狂售逾200萬冊

半個世紀後中譯本首版出來!致敬愛之夏

本書為後垮掉派詩人理查德·布勞提根的小說代表作,在本書中,作者以當時美國社會廣為盛行的釣鱒魚活動和露營旅行為關鍵詞,以“在美國釣鱒魚”作為一個身份百變的主人公,串起一系列在時空之中、在虛構與現實之間穿梭跳躍的釣鱒魚之旅。

布勞提根既是詩人又是小說家的雙重身份,使得《在美國釣鱒魚》一書既呈現為小說的形式,又具有詩的質地,在小說和詩歌兩種文體和思維方式之間自如切換。在本書中,布勞提根展現出他詩人式的狂暴想象力,行文間處處佈滿了機智精妙的比喻和奇思妙想。在他筆下,日常生活就像被施以魔法一樣,展現出普通人做夢也想不到的離奇面貌。

他是60年代的文化偶像,代表作沉寂半世纪后中文版首版出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