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當上都頭之後,為何不想辦法給武大郎換個工作?

文/主任

武松當上都頭之後,為何不想辦法給武大郎換個工作?

俗話說,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這在很多地方都是這樣,一個家庭,但凡有一個人衝了出來,變得有出息,或者有錢,或者有權,那麼以這個人為槓桿,他的親戚、家人甚至朋友都會因此獲益。

在水滸中其實就有這種情況,就拿高俅來說,高俅從一個只會踢球的混混,結果陰差陽錯成了殿帥府的老大,最後還成為宰相,因為他的發跡,他的兄弟高廉便因此獲益,甚至高廉下面的殷天賜都敢和先皇后裔柴進的叔叔柴皇城叫板,還根本不把丹書鐵券放在眼裡,他仰仗的是什麼?還不是因為高俅。

再拿梁山好漢來說,宋江成為梁山老大後,給自己的哥哥宋清安排了一個好工作,這個工作完全是因人設崗,因為宋清雖然是號稱鐵扇子,但是他卻實實在在是個農民,完全沒有任何武功,但梁山卻沒有農民這個崗位啊,怎麼辦?沒關係,哥哥是宋江,專門定製一份工作沒有任何問題,結果宋清就成了梁山機關食堂主任,主要就是負責宋江等梁山領導的吃喝。

武松當上都頭之後,為何不想辦法給武大郎換個工作?

所以,很多時候在中國人看來,一個家庭有一個人有出息,從而去幫助其他人解決問題,那是理所當然的事情,那是必須應該的事情,如果不幫忙反而奇怪了。

這就引申出一個問題,那就是武松在打虎成功之後,成了遠近聞名的打虎英雄,而且當時縣太爺專門幫他爭取了一個衙門都頭的指標,武松由此從一個社會閒散人員就成為了一個拿工資的國家公職人員。照說,根據武松在水滸中的表現,依照他的社交能力、他的情商,他幫自己的哥哥武大郎解決一個工作應該不是什麼太大問題,比如在衙門看門,比如在清河縣縣辦企業當個差,這些都應該沒有問題,但是為何武松沒有這麼做呢?

這裡面有兩個原因,從水滸傳中來看,武松當都頭的時間並不長,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武松和縣太爺的關係相處得也算一般。當初縣令讓武松成為都頭,其實都是輿論和宣傳需要,算是火線提拔,完全是一種政治造勢。而等到武松真正成為都頭之後,等級關係就出來了,武松一個都頭是不可能和縣令能有多少交情的。

武松當上都頭之後,為何不想辦法給武大郎換個工作?

這點從他掌握殺害武大郎的證據之後去找縣令告狀就能看出來,其實縣令根本就沒把武松當回事。也就是說,武松在很短的時間內,是很難利用自己的身份和影響力去換取資源的,也就是說他也很難幫大哥武大郎解決一份工作。

當時潘金蓮提出讓武松回家來住,武松答應了。但是他原本是在衙門有住宿的,這個時候卻願意搬回來住,一方面是說明武松渴望家庭溫暖,第二點其實也說明武松對衙門工作並不是一定非常熱愛。再有一點,當時武松打虎之後,縣令撥了一萬貫錢作為獎金,武松卻將這筆錢分給了獵戶,自己全然不要,從中也可以看出,武松是一個對錢不太敏感的人。不太喜歡這份工作,也不愛錢,自然也就對哥哥武大郎的工作也不太關注。

再加上他那時候或許還不具備這個能力,所以這件事就只有順其自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