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愛民:二十餘年“沉與浮” 期貨交易讓我越來越平和

付愛民:二十餘年“沉與浮” 期貨交易讓我越來越平和

付愛民:二十餘年“沉與浮” 期貨交易讓我越來越平和

期貨市場就像一座“圍城”,裡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進來。

在中國期貨市場30年的風雨沉浮之中,很多人滿懷信心地衝進去,多空激烈廝殺。大浪淘沙,期貨市場毫不含糊,有的人被迫淘汰出局,也有人在經歷過無數次起落後,走出一條成功之路。上海睿福投資董事長付愛民就是期貨界這樣一位經歷過風雨,最終見到“彩虹”的人。

身處期貨交易第一線 親歷中國期貨市場成長史

90年代初,付愛民進入中國金融市場,是中國第一批股民,也是中國期貨市場“第一批吃螃蟹的人”。20餘載期貨投資生涯,付愛民與中國期貨市場相伴成長,見證了中國期貨市場的風雲變幻、起起伏伏。

1、從“極不規範”到“逐步規範”

20多年來,付愛民始終行走在期貨交易的第一線,切身感受著中國期貨市場發展的點滴變化。在他看來,中國期貨市場發展經歷了從“極不規範”到“逐步規範”的過程。他在接受和訊期貨採訪時表示,20多年前,中國期貨市場是一個純粹資金炒作的市場,投機氛圍濃厚。而服務實體經濟是期貨行業的起源,也是生存與發展之本,經過20多年的發展,期貨市場套期保值、期現結合等模式,真正做到了為實體經濟服務,“保險+期貨”精準扶貧也使期貨發揮出了為國民經濟服務的功能。

付愛民指出,期貨市場是一個高度市場化的產物,期貨標的一般是價格波動較大,市場化程度較高,需要避險的產品。他認為,隨著國內期貨市場化程度逐步提高,期貨市場在價格避險方面的功能已基本實現,且與國外的差距逐步縮小。

2、對外開放 爭取大宗商品國際定價權

在“一帶一路”繼續推進和中國加大金融開放的大環境下,中國期貨市場國際化是大勢所趨。2018年,隨著原油期貨上市以及鐵礦石期貨引入境外投資者,中國期貨市場開啟國際化進程。讓付愛民感慨的是,與20多年相比,中國期貨市場在投資者交易水平以及期貨品種上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他回憶道,早期國內投資者從事外盤期貨交易時,出現“淨虧損”的現象是家常便飯,因為對期貨交易不夠了解,投資者整體水平都不夠成熟。經過30年期貨市場建設,以及人才的培養,整個投資者的成熟度明顯提高,甚至出現了一批優秀的投資家。

此外,他還指出,以原油期貨和鐵礦石期貨為首的國際化品種的推出,標誌著中國期貨市場將逐步對外開放,這對中國爭取大宗商品國際定價權大有裨益。

期貨是人生的一場修行

作為在期貨市場摸爬滾打了20多年的期貨老兵,付愛民在起起落落中處事更加平和,每一次挫折都變成了無形的財富。從初入期貨市場的“小散”,付愛民成功轉型為明星私募基金管理人,對期貨交易也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

1、期貨市場濃縮了人生 是對人性的考驗

付愛民表示,期貨市場濃縮了人生,一漲一跌,直接關乎著成功與失敗,這個週期短到一天甚至幾分鐘;同時,期貨也是人生的一場修行,期貨交易直接面對金錢,對人性的考驗更加直接。

此外,他還表示,每個人的缺點都會被期貨市場無限放大,諸如貪婪和恐懼。他認為,做交易的人,要具備沉穩的性格和樂觀的態度,在貪婪和恐懼之間拿捏得當,找到一個平衡點。正如巴菲特所說,“在市場中,別人貪婪的時候我恐懼,別人恐懼的時候我貪婪”。

2、交易者要保持學習的心態 切忌急功近利

付愛民強調,期貨交易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工程,雖然看起來簡單,不是買就是賣,但其實需要投資者具備非常廣闊的知識面,對宏觀、微觀,政治、經濟乃至產業都要有深刻的瞭解,需要建立一個強大的交易體系。“真正的投資大家其實非常少,包括我本人,雖然做了20多年的交易,也不見得能百戰百勝,還是要不斷地摸索學習和進行風險管理。”付愛民坦言。

期貨市場充滿了風險和變數,挑戰與機遇同在,風險與收益並存。付愛民指出,在互聯網日益發達的今天,期貨市場的成功案例被迅速傳播,很多年輕人進入期貨市場,都懷著一夜暴富的心態,想要“複製”前人的成功。作為期貨市場的“老兵”,付愛民告誡期貨市場裡的新人,要腳踏實地,學好基本功,切忌急功近利。“期貨市場是一個殘酷的市場,淘汰率極高。在剛剛進入期貨市場的時候,不要考慮自己能賺多少錢,而要想著如何生存下來。”付愛民說。

付愛民:二十餘年“沉與浮” 期貨交易讓我越來越平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