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日本火柴曾經出過大問題,但幾年後它們佔據了中國市場


80後們應該還記得,我們小時候,時不時會停電,經常要用煤油燈。每到停電,奶奶總是說,快到灶頭上把洋火拿過來……在老一輩嘴裡,火柴是洋火,鐵釘是洋釘,肥皂是洋皂。某百科上有這樣一段話——中國第一家火柴廠是衛省軒於1879年在廣東省佛山縣創辦的巧明火柴廠。到1900年,中國共開設了19家火柴廠。1921年,劉鴻生在蘇州創辦鴻生火柴廠,改進了火柴配方,改善了生產管理,生產出質優價廉的“美麗”牌火柴。

在當時,中國火柴生產能力極為有限,直到1921年,情況才有好轉。《明治維新的國度》裡寫到——日本出口到中國的火柴,1886-1895年10.4億盒;1896-1905年29.2億盒;1906-1915年40.9億盒。火柴出口,是當時日本最主要的創匯手段之一。火柴生產,是日本的重要產業。其實,日本最開始建火柴廠,只比中國早了兩年……

但他們高度重視這種產業。這個叫清水誠的人,1870年出國留學時,主攻造船。但1874年被宮內次官吉井友美勸回國,接下了建火柴廠的重任。

明治九年,日本第一家火柴廠投產,第二年也就是1877年,日本火柴便出口到上海,受到好評。

隨著火柴產量越來越高,出口量也越來越大,到明治13年,日本火柴全部國產化。神戶等地成為日本火柴產業中心。然而,沒過幾年,就出大問題了。

明治16、17年,因為粗製濫造,日本出口了大量劣制火柴——其實不止是火柴,那幾年整個日本出口都因品質低劣而大受打擊——導致聲譽大降,出口銳減。

之後,他們建立行會,調整生產,如前文所述,最終,他們的產品佔領了中國市場,直到20世紀20年代才有所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