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在身邊河北石家莊趙縣有個麵人張,他捏的幾十種麵人活靈活現

河北石家莊趙縣北南馮村有個被稱為“麵人張”的老藝人,有一手捏麵人的好手藝,去年國慶節期間,央視在趙州橋頭直播了他捏麵人的全過程,在多個頻道播放。“麵人張”大號張全群,個頭不高,灰白頭髮,面色紅潤。

非遺在身邊河北石家莊趙縣有個麵人張,他捏的幾十種麵人活靈活現

他在家中展示了自己傳承下來的捏麵人手藝。他和了一塊麵團,然後煮進熱水鍋裡,火候到了又摻進其它原料。然後,將麵糰分成若干塊,取出赤橙黃綠青藍紫等各色顏料,分別揉進麵糰,動作嫻熟且利落。

非遺在身邊河北石家莊趙縣有個麵人張,他捏的幾十種麵人活靈活現

和煦的陽光,把小院照得暖融融的。老人取出自己的“百寶箱”,裡面裝的無非是小剪刀、塑料籤、梳子等幾樣簡單的工具。說著便把一張凳子擺在面前,權當工作臺,將紅、黃、綠、藍、白、黑等各色麵糰置在上邊,自語道:“先捏一個鸚鵡吧!”小小的麵糰,經他十指靈巧地揉、搓、捏、壓、貼,片刻,一隻色彩斑斕,雙爪緊緊抓著鐵絲架的鸚鵡就躍動在老藝人的手中。接著,孫悟空、白骨精、姜太公、關公等一個個民間耳熟能詳的人物,活靈活現地開始與我們對話。

非遺在身邊河北石家莊趙縣有個麵人張,他捏的幾十種麵人活靈活現

張全群俗名“沒臉子”,是土生土長的北南馮村人,在村裡沒臉子的名氣比他本人的學名都要大。他弟兄六人,排行老五。由於兄弟多,又無多少收入,自小家境就不好。在那特殊的歲月裡,小小年紀就被剝奪了念中學的權利。十幾歲的孩子,除了到田野裡拾柴禾就是一心練畫畫、玩兒泥人。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在街頭看到一個捏麵人的,那七彩的麵塑不但好看,還能賣錢,捏麵人的馱起個箱子滿世界走就是了,不用下多大的本錢。他尋思,學會這門手藝該多好哇,再也不愁吃穿了。打這兒起,只要見到街上過來捏麵人的,他準要圍過去在一旁偷學,回家就摸索著捏。那個年代,糧食困難,練捏麵人遭到了家裡人反對,無奈,全群只好揹著家人偷偷地捏。慢慢地,他捏麵人捏出了名堂,走街串巷也能掙回點錢來。

非遺在身邊河北石家莊趙縣有個麵人張,他捏的幾十種麵人活靈活現

改革開放後,他走出家門,多方求教,在高邑縣破塔村拜一位麵塑藝人為師,從此,技藝銳進。時光到了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全群又面臨著一次機遇:首都一家藝術學院有意特招他為學員,可是家貧籌不起6000元的學費錯失了良機,好運與他擦肩而過。

非遺在身邊河北石家莊趙縣有個麵人張,他捏的幾十種麵人活靈活現

他開始趕廟上集,帶著木箱子踏遍了石家莊及周邊縣市。為解決麵人易走形、乾裂的難題,他多方請教化工工程師,研製出更容易收藏和保存的新型原料,捏出的麵人愈發細膩傳神。 現在,張全群已經把門手藝傳到女兒手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