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州市歷史沿革

晉州市歷史沿革

晉州市是河北省轄縣級市,石家莊市代管。位於河北省中南部。地理座標為東徑114°58′20〞-115°12′30〞、北緯37°47′30〞-38°09′30〞。東臨辛集市,東北靠深澤縣,西北隔滹沱河與無極縣相望,西與藁城市相連,西南與趙縣接壤,東南和寧晉縣毗連。東西寬20.7千米,南北長41.5千米,總面積619平方千米。總人口55萬人(2012年末)。全市轄9個鎮、1個鄉:晉州鎮、總十莊鎮、營裡鎮、桃園鎮、東卓宿鎮、馬於鎮、小樵鎮、槐樹鎮、東里莊鎮、周家莊鄉。市政府駐晉州鎮市府街60號。

春秋時屬晉國,元朝設晉州,民國二年改晉縣。州、縣皆晉國而得名。春秋時名為鼓國,屬鉅鹿郡,城址在今鼓城村。西漢時開始建縣,為下曲陽。後魏改稱下曲陽,縣治均在鼓城村(原名坡城)。北齊廢除曲陽縣併入藁城。隋開皇十六年(596年)又從蒿城分出恢復建縣,名為昔陽縣,開皇十八年(598年)更名為鼓城縣,隸屬趙郡。元太祖十年(1215年)由縣上升為州,名晉州。

民國二年(1913年)改州為縣,稱晉縣。民國28年(1939年)1月16日,晉縣被日軍侵佔。為抗日所需,1940年5月,以石德鐵路為界,路北建晉北縣,路南建晉(南)縣,1941年晉(南)縣與蒿城南部及正定縣部分區域合併建晉蒿縣,晉北縣與深澤、無極合併為晉深極縣,1942年晉深極縣與束北縣合併成立束晉縣,均屬冀中八專署。

1945年9月3日,日軍北離晉縣,恢復原晉縣建置,晉縣西留章村劃歸蒿城,辛莊劃歸無極縣。1956年水災後,無極縣滹沱河南龍泉固村劃歸晉縣。1958年11月,晉縣、深澤併入束鹿縣。1961年5月析束鹿縣復置晉縣(含深澤縣)。1962年1月析晉縣復置深澤縣;晉縣耿莊劃歸深澤縣。1991年11月30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晉縣,設立晉州市(縣級)。

1956年7月撤區並鄉,全縣轄23個鄉,1957年重新劃為19個鄉。1958年晉縣成立6個大公社。2000年,晉州市轄8個鎮、2個鄉:晉州鎮、馬於鎮、總十莊鎮、小樵鎮、營裡鎮、東卓宿鎮、槐樹鎮、桃園鎮、東里莊鄉、周家莊鄉。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晉州市常住總人口520942人,其中:晉州鎮117654人,總十莊鎮51670人,營裡鎮32353人,桃園鎮52909人,東卓宿鎮43595人,馬於鎮42671人,小樵鎮57906人,槐樹鎮56204人,東里莊鄉50898人,周家莊鄉15082人。

2002年,晉州市面積619平方千米,人口約51萬人。轄8個鎮、2個鄉,9個社區、224個行政村。市政府駐市府街60號。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晉州市常住總人口537679人,其中:晉州鎮135521人,總十莊鎮49014人,營裡鎮31981人,桃園鎮53826人,東卓宿鎮45748人,馬於鎮42147人,小樵鎮59880人,槐樹鎮54246人,東里莊鎮48686人,周家莊鄉16630人。

全市現轄9個鎮、1個鄉:晉州鎮、總十莊鎮、營裡鎮、桃園鎮、東卓宿鎮、馬於鎮、小樵鎮、槐樹鎮、東里莊鎮、周家莊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