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秦淮河,金陵佳絕地 南京,不僅僅是秦淮八豔


秦淮河,中國長江下游右岸支流。古稱龍藏浦,漢代起稱淮水,唐以後改稱秦淮。秦淮河有南北兩源,南源溧水河發源於南京市溧水區東廬山,北源句容河發源於句容市寶華山南麓,兩河在南京市江寧區方山埭西北村匯合成秦淮河干流,繞過方山向西北至外郭城城門上坊門從東水關流入南京城,由東向西橫貫南京主城,南部從西水關流出,注入長江。

秦淮河,中國長江下游右岸支流。古稱龍藏浦,漢代起稱淮水,唐以後改稱秦淮。秦淮河有南北兩源,南源溧水河發源於南京市溧水區東廬山,北源句容河發源於句容市寶華山南麓,兩河在南京市江寧區方山埭西北村匯合成秦淮河干流,繞過方山向西北至外郭城城門上坊門從東水關流入南京城,由東向西橫貫南京主城,南部從西水關流出,注入長江。

幹河到南京通濟門外九龍橋分為二支,一支過九龍橋直向西,由東水關進入南京城,向西流至淮清橋與青溪會合,再向西南在利涉橋匯小運河,再經文德橋、武定橋、鎮淮橋轉折向西北,過新橋至上浮橋、陡門橋,與運瀆水會合,再過下浮橋,向西經過夫子廟,從西水關出城;內秦淮為正流。習慣上把這支稱為內秦淮河,內秦淮河流經秦淮、雨花臺、建鄴、玄武、棲霞、鼓樓6個區


一支由通濟門經中華門繞行城外,為外秦淮河或秦淮南支。 外秦淮在南京城南外繞行,是五代十國時開鑿的護城河,過九龍橋向南轉折向西,經長幹橋後匯合落馬澗,向西至賽虹橋、覓渡橋在西水關外與內秦淮複合,合流後向北經草場門、定淮門、石頭城,經三汊河匯入長江

十里秦淮,一半才子,一半佳人,一處貢院,一處煙花。十里秦淮是南京繁華所在,一水相隔河兩岸,分別是南方地區會試的總考場江南貢院,另一畔則是南部教坊名伎聚集之地。

秦淮河風景區地處南京城南,秦淮河東起東水關淮清橋秦淮水亭,越過文德橋,直到中華門城堡延伸直西水關的內秦淮河地帶。 一千八百年以來,這裡始終是南京最繁華的地方之一,美稱"十里珠簾"。風景區以夫子廟為中心,具有明清風格、是廟市街景合一的文化、旅遊、商業、服務等多功旅遊勝地


秦淮河是南京古老文明的搖籃。遠在石器時代,流域內就有人類活動。從東水關至西水關的沿河兩岸,東吳以來一直是繁華的商業區的居民地。六朝時成為名門望族聚居之地,商賈雲集,文人薈萃,儒學鼎盛。隋唐以後,漸趨衰落,卻引來無數文人騷客來此憑弔,詠歎“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到了宋代逐漸復甦為江南文教中心。明清兩代,是十里秦淮的鼎盛時期。金粉樓臺,鱗次櫛比;畫舫凌波,漿聲燈影構成一幅如夢如幻的美景奇觀。清末民初,內秦淮河日漸式微,繁華不再,直至1949年後,南京對秦淮河進行了大規模的疏浚治理,重點開發了秦淮風光帶,古老的秦淮河又重新煥發了青春。

秦淮河是南京古老文明的搖籃,南京的母親河,歷史上極富盛名。這裡素為“六朝煙月之區,金粉薈萃之所”,更兼十代繁華之地,“衣冠文物,盛於江南;文采風流,甲於海內”,被稱為“中國第一歷史文化名河”。


夫子廟秦淮風光帶內歷史人文豐厚,夫子廟小吃位列中國四大小吃之首,每年春節至元宵節間舉行的夫子廟燈會,是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也是中國最著名的燈會活動,吸引著無數友人賞燈,共度佳節,具有濃郁地方特色和文化氛圍。 更多關於秦淮河的諮詢,敬請關注我的推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