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0名百歲壽星大調查!只有一個共性,不是飲食,不是運動,而是……

山東省第四屆壽星榜單不久前發佈,壽星們的飲食、習慣、養生方法等不盡相同,但是,通過對百歲壽星進行梳理後,你知道他們唯一的共性是什麼嗎?

四川成都市老齡委曾對全市720名百歲老人進行調查,美國研究人員也曾對700名百歲老人進行了3年跟蹤研究,巧的是,中外兩國研究者都發現:壽星們只有一個共性!

1420名百歲壽星大調查!只有一個共性,不是飲食,不是運動,而是……

1420名百歲壽星唯一共性

1420名百歲壽星大調查!只有一個共性,不是飲食,不是運動,而是……

不是飲食,不是鍛鍊,而是……

令人驚訝的是,這些壽星們的唯一共性是樂觀!是樂觀!是樂觀!

四川成都市老齡委也曾對全市720名百歲老人進行調查,其中89.17%都是樂天派,心態好是他們的唯一共性。

美國研究人員對700名百歲老人進行了3年跟蹤研究,並揭開他們的長壽秘密:性格開朗,很少發愁,基本不發火,一輩子保持心平氣和的態度。

我們來看看一些真實案例——

1420名百歲壽星大調查!只有一個共性,不是飲食,不是運動,而是……

115歲的張存合老人

山東省第四屆壽星榜單中,鄄城縣的張存合老人以115歲高齡名列第二名。很多人都好奇,張存合到底有什麼長壽的法寶呢?

問起張存合老人的長壽秘訣,他的女兒張愛芝說,“他有個好心態,總是寬容待人。

張存合老人一生樂觀向上、平易近人,雖已是百歲高齡,但頭腦靈活、思維清晰,臉上老年斑都很少看到,就像70多歲的老人。

101歲的陳同壽也說,自己從不生氣,讀書人沒有什麼看不開。陳同壽的樂觀都是從書裡學來的,“我什麼書都讀,經常讓晚輩推薦書單”。

在陳同壽看來,樂觀的老人連睡覺都香甜,想得少就不會失眠,“我每天睡前洗澡,看書把身心放鬆一下,然後心無旁騖地進入夢鄉”。

1420名百歲壽星大調查!只有一個共性,不是飲食,不是運動,而是……

沒心沒肺的人最容易長壽

據中國老年學會調查,在百歲老人的長壽原因中,遺傳基因佔15%、社會因素佔10%、醫療條件改善佔8%、氣候條件佔7%,其餘60%則取決於老人自己。其中排在第一位的秘訣就是心態。

“沒心沒肺”,在許多人看來不是個太好的詞:大大咧咧,能吃能睡;心直口快,凡事不往心裡去。可你知道嗎?在專家眼裡,這種“沒心沒肺”、活得比較粗線條的人,往往更長壽。

“對現代人來說,惱是想出來的,氣是比出來的,急是造出來的,病是吃出來的。一位94歲的老人,鶴髮童顏,步履矯健,看上去就像60歲出頭。問他長壽秘訣,吃什麼補品,做什麼運動,他笑了笑說:“我只有兩句話,叫做‘有說有笑,沒心沒肺’。”

“沒心沒肺”指的是心胸開闊,小事糊塗。“有說有笑”指的是樂觀開朗,有事不憋在心裡。西方有一句諺語,叫“不煩惱,不生氣,不用血壓計”。可見,小心眼、愛生氣是長壽的一大心理障礙。所以說,做人要糊塗一點,瀟灑一點,心胸寬一點。

“沒心沒肺,有說有笑”的人,他們很滿足於現狀,知足常樂,生活張弛有度,沒有大的情緒波動,所以這類人進入“壽星”行列的幾率最高。

1420名百歲壽星大調查!只有一個共性,不是飲食,不是運動,而是……

為何你成不了“樂天派”?

相對而言,為何你就成不了“樂天派”?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肖莉說,待遇及社會地位變化,有些人會產生不公心理。

但是,很多百歲老人卻從不忌口,看淡生死。樂觀的心態最有助於抗病抗癌。江蘇揚州100歲的孫瑞英在50歲時就被查出宮頸癌晚期,95歲還做了次大手術,她完全沒把病放心上,每天仍舊吃早茶,逛花鳥市場,去菜場和老朋友們聊天。

1420名百歲壽星大調查!只有一個共性,不是飲食,不是運動,而是……

樂觀可以後天習得

而對於因病消極的情況,肖莉建議家人可以這樣助其樂觀起來:

1、為其提供患有相同病而治癒的案例,帶他跟病友交流康復心得;

2、定期帶他做體檢,避免其關於病情的胡思亂想;

3、讓他多傾訴身體的變化和感受;

4、請病人幫自己做一些他能做到的事情。

1420名百歲壽星大調查!只有一個共性,不是飲食,不是運動,而是……

藥療不如食療,食療不如心療

1420名百歲壽星大調查!只有一個共性,不是飲食,不是運動,而是……

這副“心療”處方,請收好!

“藥療不如食療,食療不如心療”。從一定程度上講,再好的藥品不如合理膳食,再好的膳食也不如擁有好心態。

我們平日裡各種不良情緒都會使身體發生變化。比如,生氣時會出現脈搏、心跳、呼吸加快等症狀;憂傷時會使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減少,食慾減退;恐懼、說謊會使中樞神經緊張,隨時導致血壓升高。

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態,一起來看一下專家為大家開的這一副“心療”處方,會很有收穫的!

1

笑是營養素

研究證實,笑能降血壓;笑1分鐘可以起到划船10分鐘的效果;笑還能釋放壓力,減輕沮喪感;笑可以刺激人體分泌多巴胺,使人產生欣快感。中老年人應多與有幽默感的人接觸,多看喜劇、漫畫,多聽相聲。

2

“話療”是特效藥

美國白宮的保健醫生曾給布什開過一個健康秘方:話療,每星期至少與家人交流15個小時以上;夫妻之間每天至少交流兩個小時,包括共進晚餐或是午餐。

1420名百歲壽星大調查!只有一個共性,不是飲食,不是運動,而是……

3

朋友是“不老丹”

老人長期獨處會造成巨大的社會心理壓力,甚至有可能引起內分泌紊亂和免疫功能下降。澳大利亞研究人員發現,朋友圈廣的人平均延壽7年。

所以,即使是離退休的老年人,也不要總憋在家裡,要努力擴大生活圈子,多和老朋友聚聚,並試著主動向素未謀面的鄰居問好。

4

寬容是調節閥

人在社會交往中,吃虧、被誤解、受委屈的事總不可避免。面對這些,最明智的選擇是學會寬容。一個不會寬容,只知苛求別人的人,很容易導致神經興奮、血管收縮、血壓升高,使心理、生理進入惡性循環。而學會寬容就等於給自己的心理安上了調節閥。

5

淡泊是免疫劑

做到小事糊塗,大事清楚。整天計較一些雞毛蒜皮的事,心會很累。遇事不妨瀟灑、大度一點,保持愉悅的心情和內心滿足感,有利於延年益壽。

1420名百歲壽星大調查!只有一個共性,不是飲食,不是運動,而是……

延伸閱讀

一般人的瞭解中,長壽必須是和鍛鍊、戒菸戒酒有關,但實際上,美國心理學家經過二十年的研究發現,決定壽命長短最最最重要的因素卻無關菸酒運動,而是人際關係!

1420名百歲壽星大調查!只有一個共性,不是飲食,不是運動,而是……

此外,多位諾貝爾獎得主的長壽秘訣也和運動、戒菸戒酒無關,他們有著兩把十分重要的金鑰匙!中老年朋友們都來了解了解吧!

美國公佈決定人類壽命的因素:

人際關係排在第一位!

美國心理學教授霍華德·弗裡德曼和萊斯利·馬丁經過二十年的研究,從研究對象多如牛毛的生活習慣中總結出一些影響壽命的決定性因素,並發表新書《長壽工程》。該書列出了“長壽關鍵要素排行榜”。

然而讓人們吃驚的是,書中列出的決定人類壽命6大因素中,“人際關係”竟然排在第一名!

1420名百歲壽星大調查!只有一個共性,不是飲食,不是運動,而是……

1

人際關係

研究表明,人際關係的重要性遠遠超乎想象。人際關係可能比水果蔬菜、經常鍛鍊和定期體檢更加重要。

哈佛大學醫學院一項對268名男性進行跟蹤調查發現,一個人生活中真正重要的就是和別人的關係。

研究還發現,常與朋友小聚適度飲酒者比滴酒不沾者更長壽。

2

性格特徵

研究發現,在性格方面,百歲老人至少有三大共同點:

其一,生活態度積極。

其二,責任心強。

其三,積極看待衰老。

3

職業生涯

據研究,人們臨死前最後悔的事就是過勞工作,既迫害健康又得到應有的回報。

1420名百歲壽星大調查!只有一個共性,不是飲食,不是運動,而是……

4

生活細節

保證足夠睡眠和美滿和諧的夫妻生活;與人為善,多點寬容,保持年輕的心態。

5

戒除不良習慣

為了提高生活質量和延年益壽,應該積極改變不良生活習慣。

6

與健康者為伍

朋友的生活習慣會直接影響你的生活習慣。要想健康,就應該經常和生活方式健康的人交往。

1420名百歲壽星大調查!只有一個共性,不是飲食,不是運動,而是……

諾貝爾獎得者的長壽金鑰匙:

樂觀、生活有目標

如果你想活到100歲,也許還可以從諾貝爾獎得主身上找答案。英國一項研究結果顯示,諾貝爾獎得主普遍長壽,平均壽命高達77.2歲,比僅獲得提名的科學家平均壽命高1.4歲。

據美國《讀者文摘》報道,200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伊麗莎白·布萊克本、卡蘿爾·格雷德和傑克·紹斯塔克總結出幾把延緩人類衰老的“鑰匙”,幫你開啟長壽大門。

1420名百歲壽星大調查!只有一個共性,不是飲食,不是運動,而是……

2009年度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伊麗莎白-布賴克本、卡羅爾-格雷德、傑克-紹斯塔克

長壽的金鑰匙:樂觀

“人要想健康活到100歲,心理平衡的作用佔50%以上,合理膳食佔25%,其他佔25%。”衛生部首席健康教育專家洪昭光認為,心理平衡的作用超過了一切保健措施和保健品的總和,誰能保持心態平衡,就等於掌握了身體健康的金鑰匙。

幾位諾貝爾獎得主也強調,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一是要樂觀。研究者希拉里·廷德爾博士指出:“樂觀是重要的保護傘,這種人有強大的社會網絡並能很好地處理壓力。”

1420名百歲壽星大調查!只有一個共性,不是飲食,不是運動,而是……

“壓力激素”會傷身體

現代醫學發現:癌症、動脈硬化、高血壓、消化性潰瘍等,人類65%至90%的疾病與心理的壓抑感有關,因此,這類病被稱為心身性疾病。

下丘腦、垂體、腎上腺這三點一線形成了人體的應激反應中心。碰到危機時,它們分泌“去甲腎上腺素”“腎上腺素”等壓力激素,在激素的作用下,身體中的各種“資源”被重新調配,減少消化、免疫方面的供給,將重心放到心臟的供血和肌肉的運動中去。

如果人整天焦躁不安,令壓力激素水平長時間居高不下,人體的免疫系統將受到抑制和摧毀。

如果人是快樂的,大腦就會分泌多巴胺等“益性激素”,讓人心緒放鬆,使人體各機能互相協調、平衡,促進健康。

1420名百歲壽星大調查!只有一個共性,不是飲食,不是運動,而是……

長壽的第二把鑰匙:

生活有目標

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二是要生活有目標。美國拉什大學醫學中心一項研究發現,生活有明確目標及計劃的老人,死亡率比其他老人降低一半。

無論是遠大目標,還是旅遊或讀書等近期目標,只要生活擁有目標,生存優勢就更大。

1420名百歲壽星大調查!只有一個共性,不是飲食,不是運動,而是……

“目標”能激發活力

英國科學家在40至90歲的人群裡做了一個7年的追蹤調查:結果發現,沒有明確生活目標的,比有明確生活目標的,病死或自殺的人數,足足高了1倍;患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數,也多了一倍。

醫學上也早有發現,人退休後,因人生目標突然消失,身體健康和精神健康狀況均會急劇下降。

如果你沒有目標,死亡便成了唯一的“目標”,那麼隱藏在你潛意識裡的自毀機制就會悄然啟動,讓你的身體每況愈下。

如果有目標,就會有積極的心態,努力去尋找實現目標的途徑,就會勤於用腦。

1420名百歲壽星大調查!只有一個共性,不是飲食,不是運動,而是……

科學家發現,勤于思考的人的腦血管經常處於舒展狀態,從而保養了腦細胞,使大腦不過早衰老。要注意的是:“目標”一定要切實可行,否則會起副作用。目標不一定要大,學習唱歌、組織旅遊等都可以是目標。


1420名百歲壽星大調查!只有一個共性,不是飲食,不是運動,而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