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樓市和股市,比加息更有威力的手段是什麼?

對樓市和股市,比加息更有威力的手段是什麼?

美聯儲又加息了。

對樓市和股市,比加息更有威力的手段是什麼?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13日宣佈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上調25個基點到1.75%至2%的水平,為今年以來第二次加息。美聯儲同時將今年全年加息次數的預期從3次上調至4次,暗示將加快加息節奏。

美聯儲加息,對其他經濟體、尤其是新興市場,無疑是又一次極大的衝擊,國際資金外流的現象,不可避免地會加劇。自然,都需要採取積極的防禦措施,應對美聯儲加息帶來的衝擊和影響。

中國此次沒有跟進加息,而是繼續採用公開市場操作的方式,緩解美聯儲加息帶來的影響。這也是這些年來,中國經常採用的一種防禦手段,效果也是比較明顯的。毫無疑問,美聯儲加息,對樓市和股市的影響也是必然的。那麼,在現實生活中,還有比加息對樓市和股市影響更大、威力更強的手段嗎?顯然,是有的。至少,在當下的樓市和股市,比加息更具威力的手段還是存在的,那就是資管新規的正式實施。一旦資管新規全面啟動,對樓市和股市的影響是相當大的。

對樓市和股市,比加息更有威力的手段是什麼?

眾所周知,無論是銀行還是保險,也無論是樓市還是股市,資管新規都有一個很重要的目標,就是“擠泡沫”、壓水分。一旦水分被擠、泡沫被刺,很多隱藏在內部的矛盾和問題就會爆發,就會讓樓市和股市不得不瘦身,不得不迴歸本原。

事實也是,從銀行來說,這些年能夠信貸規模不斷釋放,利潤水平高於絕大多數行業,就是因為表外業務很大,體外循環現象嚴重。特別是各種理財產品,成為了銀行不受監管的最主要的經營手段之一,且利潤空間極大。同時,各種水分極大的派生存款、派生貸款,也使得銀行的資產和負債同步擴張、同步虛胖。

再來看保險,通過各種高回報率的理財產品以及瘋狂的對外投資、股權收購等,不僅讓保險公司的風險集聚,也讓實體企業頗感擔憂。因為,過度的股權投資和收購,已經讓一些上市公司面臨極大的威脅,有的甚至不敢再把企業經營得太好。如此,保險業務就成了有的人所說的“野蠻人”了。看到“野蠻人”,實體企業怎麼能不擔憂呢?

銀行和保險機構帶有水分和泡沫、隱藏很大風險的資金,還通過各種渠道、各種途徑、各種方式,流向了樓市和股市。為什麼開發商能夠獲得那麼多的貸款,並積聚了那麼多的負債,股市也會出現各種炒作和高槓杆,從而都出現一定的水分和泡沫,甚至發生2015年那樣的股災。只要有水分和泡沫,普通投資者、居民等就不可避免地會受到傷害。

對樓市和股市,比加息更有威力的手段是什麼?

也正因為如此,資管新規的出臺,就是要向這樣的行為亮劍,將銀行和保險等領域的水分和泡沫清除。其中,涉及銀行的就有20萬億。假如現在就正式實施,而不是設置一年半的過渡期,那麼,銀行和保險等的影響,就會直接傳導到樓市和股市,使樓市和股市面臨強大的下行壓力,甚至爆發風險。所以,資管新規的出臺,才是對樓市和股市最直接的警告和警示,也是威力最大的一種手段。對投資者來說,不能不對此引起高度重視與警覺,在資管新規正式啟動前,調整好自己的投資思路、把握好投資策略,尤其不要盲目投資,避免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損失。一旦資管新規落實到位,對投資者來說,絕對是一件好事,一件可以有效減少炒作風險、泡沫風險、水分風險的大好事。到時候,只要堅持價值投資、理性投資、規範投資的理念,無論是樓市還是股市,就都能獲得理性收益、降低投資風險。毫無疑問,資管新規對普通投資者來說,是一項有百利而無一害的好政策。

更多精彩文章,

tanhaojun196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