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江」做好“水文章”,涵江在行動

「涵江」做好“水文章”,涵江在行动

「涵江」做好“水文章”,涵江在行动

第29期

01

「涵江」做好“水文章”,涵江在行动

建設美麗莆田系列報道

做好“水文章” 涵江在行動

通訊員 林亦霞 林健

莆田涵江區陸域面積約780平方公里,而境內的木蘭溪、延壽溪、萩蘆溪幹流總長達65.8公里,其中木蘭溪和萩蘆溪還有13條支流,長達142.79公里,所有河道的流域面積是551.12平方公里,佔到全區陸域面積的70%以上。涵江全區14個鎮199個行政村都有河流經過。

水系發達,河道密佈,給涵江汙染防治工作帶來較大挑戰。近年來,該區創新籌資機制,完善環保設施,豐富河長制,在全域範圍內統籌整治水汙染。

涵江區委書記陳萬東指出,生態環境保護靠一段時間突擊是搞不好的,需要久久為功、長期整治,各級各部門不能用任何僥倖心理、突擊心態來應付工作,必須結合實際情況,做好汙染防治工作。

「涵江」做好“水文章”,涵江在行动

涵江區區長連向紅(中)調研水環境治理項目。 林亦霞 攝

探新路 大手筆治水

“宮口河是主城區的一條黑臭水體,有二三十年沒清淤了,淤泥有兩米多厚。”施工單位負責人林建興介紹說,這是涵江區水環境綜合治理一期工程PPP項目的啟動部分,整個項目總投資15.38億元,治理總面積約15平方公里,涉及梧梓、宮口、望江、塘頭等四條內河,分三年實施。

涵江區水環境綜合治理包括管網收集系統、河道整治和景觀建設工程,其中,管網收集系統主要是修復和新鋪設汙水管網,管道總長約210.3公里;河道整治工程涉及堤防工程、水系連通工程、河道清淤、河道底泥處置及資源化利用;景觀工程包含西河公園、濱水慢行系統,以及部分原有景觀改造提升。

水汙染整治涉及面廣、工程量大,資金投入也相應較大,單靠有限的地方財政收入,顯然不夠。為此,涵江區創新籌資機制,充分利用社會資本,走出了一條好路子。

2015年,華佳彩高新技術面板項目落戶涵江區,總投資240億元,締造出一年完成廠房建設、18個月實現試投產的“華佳彩速度”,其背後就有PPP工程包的一份功勞。該項目需要配套一個工業汙水處理廠,如果用常規的籌資手段,至少要兩年才能完成,但是採用工程包方式,僅僅六個月就建成,並投入使用。

從今年開始,涵江區還計劃花三年時間,投入2億元,大手筆整治城鄉衛生環境。以往,涵江區沒有統籌治理,存在“有檢查就清掃,沒檢查就不清掃”“垃圾從一個地方運到另一個地方”等問題。通過“多位一體”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如今涵江區實現全域垃圾清掃、保潔、收集、轉運和處理,化解了多年來水面和岸上垃圾相互影響的困境。

“政府購買服務引入了市場競爭機制,促使社會團體、組織、企業、事業單位在同一平臺、同一起跑線上競爭。”涵江區副區長朱建華說,相對於以往單一來源採購或直接委託,成交金額大大降低,採購資金節約率提高不少。

「涵江」做好“水文章”,涵江在行动

涵江白塘湖落日 佘琦輝 攝

新設施 城鄉全覆蓋

“規劃建設日處理汙水規模7萬噸,一期建設規模日處理汙水3.5萬噸,佔地面積約77.55畝。出水水質達到城鎮汙水處理廠汙染物排放一級A標準,是國內目前汙水行業最高排放標準。”陳曉生說,“這樣的水質屬於非接觸性景觀用水,可以用於公園噴泉等。”

該工業汙水處理廠位於涵江區濱海產業新區內,主要服務周邊的工業企業,集中收集處理工業汙水,也服務新區以外的華佳彩、福聯集成電路、雲度新能源汽車等工業企業。按照規劃,濱海產業新區主要發展先進裝備製造、食品加工、電子信息技術和新材料四大工業產業。

“還配套建設了汙水管網,總長近12公里,最遠的到華佳彩公司,將所經之處的工業企業汙水全部吸納進來。”陳曉生說,二期項目規劃中水回用,循環利用處理好的水,既能為耗水行業提供水源,又能節約河流用水。

驅車前往涵江區梧塘鎮松西村,只見房前屋後都配置了全新的三格式化糞池。“以前村裡也有化糞池,但是不科學,不符合2∶1∶3的大小比例,有些沒有密閉,會滲到地底,造成汙染,甚至隨意排放到水溝裡。”梧塘鎮黨委副書記吳世友說。

利用省市區三級資金補助,松西村新建了490個化糞池,可對全村汙水進行收集處理,然後規範排放,用作肥水,灌溉果樹和農作物。部分靠近荔涵大道的農戶,其生活汙水就納入城市汙水管道,由市政管網統一收集處理。

與松西村不同的是,白塘鎮洋尾村建了一個小型生活汙水處理廠,採用物理、生物、化學等工藝,將汙水進行微循環處理達標後,排入白塘湖。“總投入近一百萬元,一天可處理50噸汙水,集中在西墩和李角兩個自然村,等後續資金到位後,將在全村推廣使用。”洋尾村村委會主任陳國珍說。

「涵江」做好“水文章”,涵江在行动

涵江白塘湖 佘琦輝 攝

出新招 豐富河長制

每天一大早,涵江區涵東街道宮下社區河道專管員陳英就來到望江河沿線,對河道的岸邊汙水、垃圾漂浮物、入河排汙口情況進行全面巡查,一旦發現問題,就通過手機APP,及時上報給街道河長辦。自從河長制推行以來,涵江區聘用了一批河道專管員,負責巡查河道、做好記錄,並督促保潔公司整改。

涵江區水資源分佈點多、面廣、線長,監管難度大,為實現對河道的全方位監督和長效管理高壓態勢,該區制定出臺《關於河道管理督查考評工作方案》,在組織開展河道“日巡查、周彙總、月考評”的基礎上,還加大區一級河道日巡查監管和處理力度,推進河長制工作常態化。

此外,依託“福建智慧河長APP”信息化平臺、河道電子監控網、河道水質監測網“三張網”,涵江區在企溪、溪口河、梧梓河、塘頭河、望江河、三江河等6條主河道兩旁,設置了電子攝像頭,納入全區網格化管理,24小時全天候監控,不留死角。

目前,涵江區已安裝監控設備94處、294個視頻監控點,今年將再增設116處、124個球機視頻監控點,對河道實施定點監控、即時抓拍,實時制止並整改。通過網絡控、天上查、地上巡,該區實現全方面、全週期、無縫隙的河道巡查監管,構建水上岸上巡防一體化網絡。

涵江區區長連向紅介紹說,全區14個鄉鎮、街道、管委會已全部制定河長制工作方案,區、鎮河長制辦公室全部成立,形成“4名區級河長統籌管理、94名鎮級河長牽頭治理、182名村級專管員包乾落實”的三級河長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實現河長制的全覆蓋、常運轉。

此外,根據莆田市相關文件部署,涵江將在全區探索校園河長制,聘任學校領導、教師或學生擔任河長,負責管護流經學校的河道。目前,全區已有近60名校園河長。未來,涵江區還將新增企業河長制,引導社會各界力量參與到汙染防治中去。

壺山

新語

治水要全面統籌

水汙染防治不能侷限於一個點或一個河段,而要放到更大的範圍內去考慮,因為某個河道的汙染涉及方方面面,有的甚至要追溯到水源地。全域治水要統籌各方要素,包括生態系統、職能部門、社會力量等。

“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必須要樹立“整體意識”,堅持“系統整治”,摒棄“部門利益”,打通“關鍵環節”,才能全方位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各級河長要牽頭強化聯動治理機制,堅持分段控制、分類治理、分步推進,做好上游的水源地保護和中下游的防洪排澇,實現全流域、全過程治理。

水汙染防治必須堅持水陸統籌、標本兼治、聯防聯控,多向左右岸、上下游延伸看,從源頭上發力、從治汙上破題。各屬地單位要強化日常督導巡查,重點整治河道亂佔亂建、亂圍亂堵、亂採亂挖、亂倒亂排等突出問題,發揮網格巡查作用,做到早發現、早預警、早處置,確保“河暢、水清、岸綠、景美”。

作為轄區內河流保護管理的直接責任人,各級河長要負起主體責任,親臨現場、靠前指揮,找準河流治理的切入點和發力點,堅決履行好管、治、保“三位一體”職責。各級河長辦要發揮好組織領導作用,推動各項任務落實到位、取得實效。

水環境治理關係到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必須群策群力、群防群治。可通過傳統媒介和自媒體平臺,多角度、全方位宣傳報道,充分調動廣大群眾積極性,增強群眾保護河湖的責任意識和參與意識。還可以通過實施企業河長制、校園河長制等,擴大河長制的社會影響力,做到深入人心、家喻戶曉,變“政府治水”為“全民治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