赳赳老秦,共赴國難,中華民族傳承千年的,是大秦帝國不滅的血性

“赳赳老秦,共赴國難”透露著老秦人特有的蒼涼氣息。西周分封諸侯,秦國祖先被封在臨近西戎蠻夷的關中地區。艱苦的環境沒有擊倒老秦人,反而成就了老秦人堅忍不拔的血性,中華民族傳承至今,歷經危難而不滅,憑的也正是這股堅忍不拔的血性。

赳赳老秦,共赴國難,中華民族傳承千年的,是大秦帝國不滅的血性

秦國先祖自西周時起,就被分封的關中地區,作為阻擋西戎入侵中原的外圍屏障。關中當時也是蠻荒地帶,未經開化,西戎人野蠻好殺,生存環境極其惡劣。然而秦人沒有氣餒,在這樣的環境下,秦人先祖披荊斬棘,開荒墾土,不但在關中地區站穩了腳跟,還擋住了西戎一波又一波的衝擊。又趁著關中諸侯爭霸的時機,在關外擴土千里,把西戎趕向了更西部的地區,成為當時華夏一族抵禦外族力量入侵的主力。

赳赳老秦,共赴國難,中華民族傳承千年的,是大秦帝國不滅的血性

秦人在分封關外初期,為了爭奪生存土地和資源,與西戎諸部落連年征戰,把秦人鍛鍊的驍勇善戰,也養成了秦人好鬥的性格。一直到商鞅變法之前,秦人好勇鬥狠的血性都是秦國治安最大的隱患。商鞅變法後,通過嚴厲的連坐處罰,才把秦人的血性轉移到戰場上去,讓秦人怯於私鬥而勇於公戰。正是憑著這股血性,老秦人把山東六國打的無還手之力,六國合縱也不敢再與秦國為敵。

赳赳老秦,共赴國難,中華民族傳承千年的,是大秦帝國不滅的血性

連年不休的戰鬥加上遠離中原,生產水平低下,秦人多次出現糧食危機,民不聊生。但艱苦惡劣,內憂外患的環境沒有壓垮老秦人,反而促使老秦人緊緊團結在一起,艱難求存,鑄就了秦人堅忍不拔,團結對外的品質。《詩經·秦風·無衣》正是對秦人的最好寫照: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赳赳老秦,共赴國難,中華民族傳承千年的,是大秦帝國不滅的血性

在戰國時期,秦國人力、物力和整個綜合國力都是戰國七雄中最弱的,秦國整個國家的收入還不如魏國一個大臣的收入高。但老秦人硬是靠著那股血性和堅忍不拔的意志,爆發出巨大的戰鬥力,成為戰國七雄中最具威懾力的國家,逼得山東六國合縱抗秦。面對天下皆敵的險境,秦人沒有退縮,“赳赳老秦,共赴國難,赳赳老秦,復我河山。血不流乾,死不休戰!”誓言響遍秦國每一寸角落。

赳赳老秦,共赴國難,中華民族傳承千年的,是大秦帝國不滅的血性

大秦帝國雖然因秦始皇暴政兩代而亡,飽受後人詬病,卻無傷老秦人堅忍不拔,吃苦耐勞的品質。而且被視為始皇暴政的秦國律令,秦始皇並非刻意針對六國百姓,同樣的律令,秦人接受了數百年,只是六國百姓接受不了而已。不是秦始皇殘暴,是他根本沒意識到秦人習以為常的律令,對六國百姓來說有多殘酷。

赳赳老秦,共赴國難,中華民族傳承千年的,是大秦帝國不滅的血性

中華民族歷經數千年,飽受磨難,更曾數次面臨滅族之禍。五胡亂華,蒙古入關,日軍侵華,每一次面臨的都是種族屠殺的血腥統治。但總在最後關頭,在最艱難的絕境下,忍無可忍的我們憤起抗爭。無數英烈,憑著堅忍不拔的意志和滿腔血性,團結在一起,在敵人的刀槍下殺出了一條血路,帶領著我們民族前進。“赳赳老秦,共赴國難”這是老秦人的口號,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口號。

秦始皇的暴政對秦人來說不是暴政,秦始皇的暴政也不是秦人的暴政,秦人在危難中磨鍊出的血性卻是我們中華民族得以傳承不絕的寶貴財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