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再次延期10nm,14nm戰6年?

intel再次延期10nm,14nm戰6年?

還有人記得這張intel幾年前發佈的產品路線圖嗎?在線路圖中,intel明確表示自己將會在2013年推出14nm、2015年推出10nm、2017年推出7nm產品,然而近年來,intel不斷延期製程工藝。不談姍姍來遲的14nm,10nm可能在2018年都不能量產,更別提上市了。

intel再次延期10nm,14nm戰6年?

intel在2017年曾經透露過一些新的線路圖的消息,筆者將其整理成了上表。

表中2017年的架構都已上市,在14nm上intel並沒有食言。在實際表現上,14nm++超出了玩家們的預期。和14nm+架構的kaby lake相比,14nm++在同樣的頻率下電壓更低,優異的體質讓處理器性能更強。在8700k上,只需要加少量電壓,便可輕鬆達成4.8ghz甚至5ghz,此時遊戲性能遠超ryzen,算是為intel的敗勢扳回一城。使用同樣架構的低電壓處理器8550U在保持標準15w的功耗下,單核可以達到4ghz頻率,在35w的功耗下就可以達到上一代45w 移動i7的性能,除了核顯和pcie通道上的劣勢,完全可以勝任大多數的遊戲對cpu的要求。

intel再次延期10nm,14nm戰6年?

在前段時間取消10nm cannon lake時,intel曾表示,因為其是第一代10nm架構,在性能和功耗上比14nm+和14++要差,所以將直接跳過10nm。並推遲10nm+ ice lake到2020年,intel預測10nm+將在性能和功耗的表現上超過現有14nm++。

但有消息人士表示,intel取消了10nm+ ice lake架構。有業內人士分析,可能是intel在10nm上步伐邁的太大了。在intel 推出的第一款10nm 處理器i3 8121U上。晶體管密度達到每平方毫米1.008億個,是格羅方德、臺積電和三星在7nm左右才能達到的數字。因為目前EUV光刻技術並沒有真正量產,比14nm高2.7X的密度讓intel量產困難。而10nm++的密度並不高,intel寄希望於2020年量產。

而AMD的線路圖上,7nm的zen架構會在明年正式進入消費級市場。在剛剛結束的computex 2018上,AMD展示了基於7nm的epyc 48核心處理器,並表示將在下半年正式量產,給予了intel莫大的壓力。對於intel來說,好日子已經結束了,市場將被AMD為首的一眾7nm廠商攪動波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