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畫家吳釗:行走林泉,用畫筆記錄江南美景

80後畫家吳釗:行走林泉,用畫筆記錄江南美景

吳釗作品 薛家花園寫生 34x68cm

遊山玩水,所見所想

我以畫為生,遊山玩水,行走林泉,研磨寫生。我不僅是個畫畫為業的手藝人,同時,也是個學習傳播分享傳統經典繪畫的文化工作者,以及個人藝術家情懷和文藝生活方式的繪畫實踐者,漸進知識架構,吐納繪畫藝術,以知識輸出為己任。——吳釗自敘

詩酒趁華年,行走了很多地方,最鍾情江南林泉。江南的山水充滿人文情調,秀潤宜人,古蹟多在城市,古往今來,依舊活在詩的國度,新舊相疊,充滿生活的真切。

80後畫家吳釗:行走林泉,用畫筆記錄江南美景

吳釗於怡園水邊寫生

最理想的生活方式莫過於遊山玩水磨墨寫生,行走林泉圖記萍蹤,畫筆編織感受,記錄生活狀態,體味情懷,真誠的抒寫心意。這個時代不缺山水畫家,所缺畫家的人文關懷懷與精神。讀書畫畫,壯遊古蹟,或遣情懷,陳述光陰,山情水意,再造一片精神天地,山水一直變幻,山水畫定格彼時時空。

80後畫家吳釗:行走林泉,用畫筆記錄江南美景

吳釗作品 松石閒意-獅子林寫生 90x35cm

山水畫屬於時間空間交疊的生活場,人與時空,人與萬物融洽相處相忘,不只是場景,更多的是人的趣靈氣息場。山水不同與風景,沒有人文古蹟的山和水,不能稱為山水。 山水畫延續詩意的理想生活場,前人稱畫是“詩之餘 ”。當今時代,山水精神已成為奢望,工作之外,精神生活也就極其可貴,那些見山明志,臨水遠塵,鑑水罪己,望峰息心,早已含蓄在畫裡。山水性情,在物我互換,相互觀照。

80後畫家吳釗:行走林泉,用畫筆記錄江南美景

吳釗作品 冠雲峰遐思-蘇州寫生 23x68cm 宣紙設色 2018

我的山水畫也是我的性情呈現。我的人設可以是湖石,可以是古木,可以是水流,可以是古人。隨心而變,但本我不變。

我畫的情境,都是我親身遊歷之影跡,依舊是園林。大家知道園林是城市山林,古賢歸納好了的山水元素本身就是畫面。那些林泉之志,煙霞之侶,自然可行可望可遊可居,也是前賢留下的精神世界的再現,山光水色,晃盪奪目,豈不快意。園林也是人和自然最理想的生活環境,以石代山,一勺代水,古木林泉以代大自然。居城市而有林泉之心。所以,我也去畫一些嚮往的生活環境,以及文人雅士的生活場景。所畫的山水是詩意也是夢境。

80後畫家吳釗:行走林泉,用畫筆記錄江南美景

吳釗於獅子林荷花廳前

雖說寫生,但在造夢境,寫生貴在自然和不自然之間,得山水氣韻,意在遷想妙得。

山水畫就像時空中的風景,我喜歡山水的邈遠感。我幼生於大別山丘陵地區,家山蒙養,喜歡看平遠山丘,起伏如思人生。王國維說的好“詩人對宇宙人生,需入乎其內,又需出乎其外。入乎其內,故能寫之,出乎其外,故能觀之。入乎其內,故有生氣,出乎其外,故有高致。”高致也許就是遠,或是在別處。我畫的園林都是平遠鳥瞰圖,因為走過,知道方位,加上真實感受,所想的是夢中的生活場景,我借身古人,編織似真似夢的詩意圖。

80後畫家吳釗:行走林泉,用畫筆記錄江南美景

吳釗作品 滄浪亭寫生 90x34cm

很難做到禪宗所講身在紅塵中,身在紅塵外,遊歷過了才漸漸知道,踏著前人的路,我是在繪夢,見的是真實的景,想的是古賢風雅,所見所想,亦幻亦真。回頭一望,都是雲山過客,僅僅記錄當下一片光陰而已。

時代越快,心越慢 ,漸漸體味人與自然的生活場境,越來越回望傳統經典山水繪畫,能汲取從前慢生活的安靜與閒適,理氣暢神,寄託情懷,卷舒胸懷。

蘇州,江南園林的代表之地

- 獅子林 -

80後畫家吳釗:行走林泉,用畫筆記錄江南美景

吳釗作品 在別處-獅子林寫生 23x138cm

獅子林是假山王國,湖石多如獅子,形態各異如禪宗機鋒萬千。文人多好參禪,想在別處,試想身在紅塵中,心在紅塵外。不入境太深則不知出世。

- 留 園 -

80後畫家吳釗:行走林泉,用畫筆記錄江南美景

吳釗作品 留園寒璧池 34x68cm

留園極大,永遠有讀不完的景和走不完的人。涵碧樓頭,畫筆取景造境,波光搖晃如涵碧池中古木倒影,留影未完,興盡散步,不覺退回亭子裡,看著冠雲峰發呆,不知不覺又畫了這塊著名的徽宗遺石,直到人影散去,夕陽照在白雲遺意,清泉洗心石刻上,覺得霎時間清爽。

- 怡 園 -

80後畫家吳釗:行走林泉,用畫筆記錄江南美景

吳釗作品 怡園所見所想 34x68cm

想起去年到怡園,不巧趕上池裡清淤換水,沒有水的園子感覺像人沒精氣神一樣。今年的怡園林泉如許,散坐古木奇石間,慢慢勾勒骨骼,圖未全,但花香水汽,早已怡人心神,兩位同行者早已畫的入境。

- 虎 丘 -

80後畫家吳釗:行走林泉,用畫筆記錄江南美景

吳釗作品 虎丘攬勝 34x68cm

虎丘吳中第一名勝,景緻集中。蘇軾說得的好,到蘇州不到虎丘乃憾事也。重遊都是新鮮,我又畫的是攬勝圖,這天是江南典型的陰天,讓我安靜又憂鬱,無數遊絲,不入畫時才感覺古蹟幽邃,入境太深彷彿穿越。直到道上人看我畫寫生,遞我一直軟中華,認識一個新朋友,才覺尚在人間。

- 拙政園 -

80後畫家吳釗:行走林泉,用畫筆記錄江南美景

吳釗作品 拙政園寫生 30x138cm

遊絲無數的拙政園,我站在船舫香洲畫對面的荷風四面亭到小飛虹,遙想園主乘風破浪湖海倦歸,終要停泊在一片清涼境中。不知何時起身後的一群森女系在香洲里布置好了瓶花,或許像我一樣,想來風雅,就是用來附庸的,呵呵。

-藝圃 -

80後畫家吳釗:行走林泉,用畫筆記錄江南美景

吳釗作品 藝圃時晴 34x68cm

文震孟文震亨兄弟的失意宏圖已在文家書畫中得到延伸。作罷弘文策論,一任琴棋書畫,好將官印換閒章,不忙不累,其實都不如當下孵一杯碧螺春,畫幾縷雲煙來的真切。看粉牆黛瓦,時雨時晴。恰逢商丘故交佩琪一家,敘舊而別。

- 定慧寺雙塔 -

80後畫家吳釗:行走林泉,用畫筆記錄江南美景

吳釗作品 蘇州雙塔 34x90cm

雙塔巷在鬧市,宋代的雙塔被漆的倍兒新,若不是有宋代大殿石柱殘基上的花貓,以及在我背後看畫畫的三兩個歐洲遊客,真靜的有些害怕,周圍樹上只有鳥的叫聲。匆匆勾完骨骼,就走了。

無 錫

- 惠山寺 -

80後畫家吳釗:行走林泉,用畫筆記錄江南美景

吳釗作品 惠山寺萬年橋 30x38cm

一到無錫,惠山西照印入眼中。西水墩島主文亮兄已讓我領略無錫生活的自由瀟灑,盡情太湖的滋潤。遙想當年高士倪雲林,太湖蒙養,散淡無營,出世入世,真神仙日子。園林寄暢園在惠山古鎮裡,祠堂沿溪羅列。惠山寺唐宋元明古蹟讓我流連,陽光打到金蓮池的宋代石橋上格外響亮,依舊橋頭走過,彷彿彼岸不遠。

- 秦園寄暢 -

80後畫家吳釗:行走林泉,用畫筆記錄江南美景

吳釗作品 秦園寄暢 34x92cm

寄暢園在所以園林中,最經典處在景借錫山古塔,移步換景,靜觀動賞皆可,難怪康乾二帝久居戀此,京城再仿建。感謝天公多情,頭兩次讓我領略盡晴嵐與煙雨,第三天不下雨了再到此園,畫到靜極無人,彷彿聽到八音洞的石頭喊我名字。才成這幅,以慰萍蹤。

- 寄暢園朝房 -

80後畫家吳釗:行走林泉,用畫筆記錄江南美景

吳釗作品 寄暢園朝房寫生 34x69cm

初晴的朝房陽光很美,櫻花院落,飛紅落滿池頭,猶如思緒莫名遷想。已經沒有注意到身後靜靜看我畫畫的白鞋女子佇立多久,直到回到嘰嘰喳喳的一群姑娘中,原來是寒光兄的女弟子也在這寫生,幽境適合少年遊。

- 蠡園 -

80後畫家吳釗:行走林泉,用畫筆記錄江南美景

吳釗作品 晴紅煙綠-無錫五湖寫生 34x90cm 宣紙設色 2018

傳說中范蠡載舟西施退隱的五湖,一派煙紅晴綠。樓臺新築,蠡湖舊跡,看罷繁花,宜做漁夫忘機,共水天遼闊。

- 東林書院 -

80後畫家吳釗:行走林泉,用畫筆記錄江南美景

吳釗作品 東林書院寫生 23x138cm

東林書院已無天下事,昔日書生的精神與意氣,今非昔比,遺蹟只剩牌坊和祠堂寫滿歲月滄桑。書院尚有童稚書聲,打掃院落的中學生以及零落的文化遊客。古賢讀書志在經濟天下,即使退到水邊林下,依然志在世道。遙想顧憲成和錢謙益,書生意氣和浪子胸懷,聚文匯友,不只是名士風流不再,和那些逝去的鐵骨與肝膽。作長卷以俯仰舒捲。

紹 興

- 蘭 亭 -

80後畫家吳釗:行走林泉,用畫筆記錄江南美景

吳釗作品 山陰道上,蘭亭寫生,90x34cm

水城紹興的古橋隨處可遇。行走山陰道上,到處天然圖畫,雖都比畫美,但還是奢望能以畫筆追摹自然。蘭亭鵝池真有白鵝嬉戲。東晉風流,早已漫渙在書翰詞章裡,聽一首周杰倫,旋律著蘭亭序餘韻。

- 柯巖大佛 -

80後畫家吳釗:行走林泉,用畫筆記錄江南美景

吳釗作品 天工大佛 34x90cm

紹興古橋老巷隨處可遇,石出柯巖。依山舊跡,重建唐式寺院,寺前大佛尚有大唐壯觀氣象,石壁幾通碑刻,倒映在水色墨綠處,山光水色,禪蹤佛影,純澈心神。

- 沈 園 -

80後畫家吳釗:行走林泉,用畫筆記錄江南美景

吳釗作品 沈園葫蘆池 34x68cm

沈園非復舊池臺,葫蘆池依舊是從宋代活到現在,彷彿陸游唐婉的詩詞千古山盟,依舊訴說在掛滿同心鎖的長廊上,迴盪在葫蘆池聽得千年水波中,春如舊,人空瘦。詩人的感情溢滿青苔的古井,深沉的波瀾不驚。

2018年春,吳釗

80後畫家吳釗:行走林泉,用畫筆記錄江南美景

吳釗朝房寫生稿

80後畫家吳釗:行走林泉,用畫筆記錄江南美景

吳釗,青年畫家,傳統繪畫藝術實踐體驗者。1987年出生於信陽大別山,現生活北京。繪古典山水、文房花卉、古典人物。擅篆刻,輯印集《吳釗鐫石》,有專業文章以及創作發表於《私享藝術》等雜誌刊物。他是位以讀書畫畫遊歷,國畫知識傳播分享者,嚮往文人生活方式的文藝青年。

繪事活動記錄

2018年1月14日,北京,七上美術館,七上風雅聯展。

2017年10月10日,北京,三爐美術館山窗得秋,青年三人展。

2017年9月28日,北京,唐王藝術館,染清秋青年藝術家聯展

2017年9月27日,北京,寬的空間,六合雅集,

2017年9月18日,北京,德正藝術空間品鑑會聯展

2017年7月28日,北京,琉璃廠汲古閣,汲古林泉吳釗國畫個展

2017年6月6日,北京,素美術館菩提葉繪畫作品展

2017年4月9號,鄭州,妙契同塵·青年畫家六人展馬克匯

2017年1月22號,商丘,西陂畫館浄窗歲華青年藝術家聯展

2017年1月12號,北京,寬的空間六合雅集

2017年1月4號,北京,歲朝清供當代青年名家繪畫聯展

2016年12月24號,北京,素染李樂然吳釗素美術館雙個展

2016年10月29號,北京,喜馬拉雅實驗畫廊零度聯展

2016年10月1號,北京,當代藝盟,記住鄉愁聯展

2016年8月21日,北京,素美術館,漢磚拓片書畫展

2016年6月18日,信陽,信陽書畫院

2016年5月29日,北京,素時代聯展

2016年1月23日,北京,雍和藝術館藝評網年展

2016年1月11日,北京,謙吉堂專心致志六人展

2016年1月10日,北京,致青春新銳展

主編:王成業 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